音頻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消費者在選購一款True Wireless Stereo(TWS)耳機時,不僅僅會考量音質、降噪等性能,還會格外注重耳機的佩戴舒適性。
耳機的佩戴舒適度不僅體現著企業對于消費者佩戴體驗的重視程度,也考驗著其工業設計實力。長久以來,舒適度設計在TWS耳機領域都沒有統一的標準,因為人耳形態大小各異,想要設計一款讓所有人佩戴起來都舒適的耳機是一項行業難點。近日,華為官方公開了其佩戴舒適度實驗室,對HUAWEI FreeBuds系列耳機的佩戴舒適度的研究及設計過程進行了解密。
舒適度標準首次公開 10000+數據還原耳朵的秘密
華為音頻產品的佩戴體驗標準是從佩戴舒適度和穩定性兩個方面進行考量,設計目標是讓更多的消費者佩戴起來舒服。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華為音頻自研了人體工學仿真平臺,在10000+真人耳道數據支撐下,華為音頻的人因工程師們會對每款耳機進行上千次虛擬佩戴實驗,通過建立一套客觀的方法和流程來評估耳機的舒適度,對耳機細微弧度進行設計、打磨和優化。
事實上,想要打造一套人體工學仿真平臺并非易事。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耳道口相關特征差異大這一難題,華為的解決辦法是大數據采樣收集耳道數據。HUAWEI FreeBuds 4的測試過程中采集10000+全球真實用戶耳道數據,讓耳朵模型覆蓋更多人群。
采集耳道數據最重要的目的是建立典型耳朵模型,有了耳朵模型,佩戴舒適度研究就有了基礎。為了最大程度還原人耳特征,工程師們通過光學掃描儀對耳型進行3D掃描,配合耳泥倒模,解析100+個耳道特征值,量化耳道特征。
得到耳朵模型之后,華為工程師們會將耳朵結構細分為耳甲腔等8個區域,由此,耳朵每個區域都有了自己的“名字”。同時,工程師們也會根據耳機與耳朵佩戴時的接觸點,將耳機分為不同的區域,并把耳機的接觸點與耳朵模型的不同區域一一對應起來。
自研人體工學仿真平臺 讓“耳朵”佩戴上耳機
為了更快速地實現佩戴結果的反饋,華為自研了人體工學仿真平臺,通過算法實現耳機3D模型與海量耳朵模型的快速匹配,相當于讓“耳朵”在軟件中佩戴上耳機,并得到一套舒適度和穩固度的測試結果。
紅色部分表示佩戴時壓迫感較強,不夠舒適,藍色部分表示佩戴時耳道與耳機存在間隙,而綠色部分表示舒適度和穩固度均達到了滿意狀態。這些數據就像來自消費者真實的聲音,指導著設計師改進的方向。設計師們通過對耳機毫米級的打磨,得出優化后的耳機模型并進行下一輪測試和反饋。
在耳機的測試過程中,華為工程師們也充分考慮到佩戴者在靜態、運動、長時間佩戴等場景下的舒適性體驗。除了搖頭、點頭等靜態佩戴場景下的測試及反饋,華為研發團隊還邀請不同耳道形狀、不同使用經驗的受試者在日常生活中佩戴耳機,進行跑、跳等常見運動模式的測試。此外,也讓受試者進行長時佩戴評估,以此判斷產品在穩固度和舒適度上是否達到了令人滿意的狀態。
持續追求設計細節 FreeBuds系列耳機舒適來襲
得益于華為音頻對細節的執著追求及強大的研發實力,HUAWEI FreeBuds 4無線耳機在FreeBuds 3無線耳機的基礎上進行了13項尺寸優化,3項弧度優化,單耳重量僅為4.1g,實現了半開放式主動降噪耳機的舒適佩戴體驗。
此外,一經上市就受到消費者熱捧的HUAWEI FreeBuds 4i無線耳機,在上市前經過微米級的打磨和弧度優化,最終實現了小巧舒適的外觀,活力與時尚兼備。
一直以來,華為音頻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科技創新的產品,以強大的研發投入驅動產品創新,通過建立自身的研發體系,為HUAWEI FreeBuds 系列耳機的舒適度設計提供了強大支撐。相信在未來,華為音頻也將持續帶來驚喜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