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窄播(ID:exact-interaction),作者:朱若淼,授權轉載發布。
我的朋友柳語是個吃貨,每年春節她都要給家人帶些新奇特美食回去。從2017年開始,柳語養成了買車厘子回家的習慣。但起初,每箱車厘子都需要她用行李箱「人肉」帶回去。直到2019年之后,湖南老家的物流變得更方便,她也開始直接從電商買車厘子送回家。
智利車厘子大批到港的時間恰逢春節,伴隨著大范圍的人口遷徙,這款熱銷于一線城市的進口水果現在也大規模地向國內市場滲透,車厘子也成為各平臺的年貨節標配。
持續擴大的國內市場,反過來為想在線上做生意的水果批發市場商家提供了機遇。這類商家往往主營進口水果,車厘子是他們轉型電商過程中,打開局面的關鍵品類。一方面,智利車厘子恰逢年貨這個大促節點;另一方面,進口車厘子自帶網紅屬性和社交價值,優質的視頻內容很容易吸引流量、形成轉化。
一些具有視頻表現力的批發市場商家,得以抓住其中機會,在抖音電商實現快速成長。
相較于帶貨達人,這類在批發市場里成長起來的商家轉到線上后表現出兩個突出特點:具有較強的供應鏈實力,有能力為粉絲提供優質且品質穩定的水果商品;對水果相關的知識了如指掌,有能力靠專業講解吸引粉絲。
但畢竟零售不同于批發生意,品控是這類批發市場商家轉型后尤其需要重視的能力,尤其是進口車厘子,客單價高、果皮脆弱、容易貨損,主要消費群體又是城市中產,吸引這類顧客復購的關鍵是品質,而不單是價格。有能力將自己的品控能力遷移到線上的傳統商家,才能成功承接電商平臺的爆發性需求。
在即將到來的又一個年貨銷售旺季,圍繞車厘子組織優質供給,且形成嚴格的品控機制,自然是電商做好車厘子生意的關鍵點。今年春節,抖音電商一方面開放招商制,允許更多商家銷售車厘子,以滿足龐大的年貨需求,另一方面,平臺全面取消了預售機制,同時啟動規模商家的駐場品控監控,以加大品控力度。
每一顆車厘子甚至可以在零下30度的東北,被完好無損地被送往消費者的途中,這背后都是批發市場商家通過解決一個又一個新問題、最終轉型電商的故事。
抓住平臺機會轉型線上
如今,批發類商家已成長為抖音電商上第二種水果達人類型。這類商家不同于產地主播有產地的規模優勢,可以靠價格取勝,批發類商家的能力體現在選品和差異化的能力上,「品質一般都比較好。」抖音電商相關負責人說道。一旦這類商家具備短視頻策劃及直播能力,就能在抖音上快速成長起來。
「2020年年底抖音上開始有這種苗頭,2022年擴展線上業務的批發市場商家非常多了。」抖音電商相關負責人告訴《窄播》。
李金龍就是這樣的轉型商家。2019年,他嘗試性地開始在抖音上發布短視頻。第一個爆火的視頻就是年底在檔口講解進口車厘子,后臺一下子涌來大量留言,「很多人私信找我買車厘子」。
但彼時,抖音上還不能賣生鮮,平臺尚未開通「小黃車」功能,短視頻只能鏈接到第三方購物平臺,而李金龍也沒有涉獵任何零售業務,主業是水果批發,為父輩在沈陽經營的水果超市供貨,「走量特別大,一車來直接拉走幾百件,每件可能賺兩塊錢,但一單就要發走500件。」
相比而言,電商麻煩多了,每一單對接的都是單獨的客戶,而且都需要打包、加工和快遞分發,「我們當時的心態是根本沒有精力去做零售」。
態度轉變發生在2020年。
預感到疫情不會在短期內結束,他在當年7、8月開始積極運營抖音賬號。轉型初期,李金龍的父母并不支持,「他們覺得我不務正業。家里有這么多超市不去上貨,天天在家研究抖音電商。他們覺得水果跟洗發水這類標品不一樣,在直播間賣更容易有貨損。」
但李金龍堅持自己的判斷,很快他策劃的短視頻系列《水果批發市場那些事》——自編自導自演市場里買家與賣家之間的故事,在平臺上為他吸引來大量點贊和關注。
李金龍直播間
李金龍趁熱打鐵啟動直播帶貨。「第一場直播半小時就賣了200單,當時擔心發貨跟不上,播完半小時我就下播了。第二天半小時賣了400單,到第四天的直播間賣了1600單。」他回憶道。那年冬天車厘子季,直播間第一次爆單,「賣了400萬。」
爆單后,父母不再反對。李金龍分析,相較于傳統水果零售生意,電商雖然面臨著更高貨損風險,但如果直播間的成交量穩定,它的周轉效率反而會比線下超市快。
「做電商講究少儲存、快轉換。今天到了100單,就賣100單,賣完了,明天再進新的,庫存積壓小。不像超市,貨架上的水果可能擺3、5天都賣不出去。」此外,直播間是單品邏輯,「今天沒有這個品,我就不賣。但超市各種水果你都得擺上貨架。」這些優點是父母轉變態度的關鍵。
與他有著相似轉型路徑的還有來自廣州的批發市場商家阿良。他把批發市場商家轉型做電商分了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是2019年少量商家在線上賣貨,第二梯隊是像李金龍這批,出現在2020年抖音電商成立電商部門之初。
阿良覺得自己屬于第三梯隊。其實,他在2020年就有意識的更新抖音視頻了,這也幫他積累到一定規模的粉絲群,但直到2021年冬天的車厘子季,阿良才正式轉型做直播賣貨。
解決配送環節的品控難題
但轉型并不是一開始就順利,隨著交易量的增大,李金龍和阿良都遇到了相似的問題。
「我們原來是給茶飲店提供水果做原材料的,每天都要去批發市場跑,對貨品的質量、行情是非常專業的,但對發貨卻一竅不通。」阿良說道。
「車厘子做電商跟做批發最大的區別就在于運輸和包裝。」李金龍一語道破轉型過程中風險最大的關鍵環節,這往往是批發市場商家傳統商業模式中不會涉獵的部分。To C零售環節上的品控也是每個商家轉型線上后,必須面對的功課。
李金龍記得,2020年冬天車厘子直播爆單400萬那次,他光處理的售后單就達60萬。
首先是分揀、打包的效率和經驗問題,「比如針對專門的品我們是發泡沫箱還是發紙箱?箱子里面是放防撞的氣條柱還是網套?一箱是用三斤裝好還是5斤裝好?」。
為此,李金龍培養了一個專門的團隊,「我們的工人現在已經成體系了,他們跟了我三、四年,已經非常有經驗了。」
其次,還需要解決車厘子在寒冷環境下物流運輸的問題。李金龍的客戶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冬季嚴寒,物流環節不經處理會出現嚴重的凍損,但物流公司不會提供針對性的配送方案。
為此,李金龍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才能做到讓車厘子在零下30度的環境下,48小時內不會凍住。
除了包裝箱內添加保溫棉套外,他還想出了加熱貼片的方案——這是李金龍從熱帶魚快遞運輸方案上找到的靈感。「我當時就想,三亞的觀賞魚需要十幾度的水溫,但它依舊可以運到東北來賣。我一研究,發現觀賞魚的水箱上貼了加熱貼,能讓水溫保持在一定溫度范圍內。」
借著抖音電商打開的市場,李金龍在東北的車厘子生意越做越大。「從19年到現在,冬天能往東北三省發車厘子的只有我們一家,這是我們的一個核心技術。」
在與平臺上的批發市場商家中,我們也感受到他們做線上生意的相似之處——先通過內容,在一定地區范圍內積累粉絲,再聚焦于該區域做具體的水果生意。例如李金龍的主要客戶來自東北三省,阿良有八成客戶來自廣東省內。太原的胖哥將自己的生意范圍縮到了更小的范圍,只做同城生意。
轉型初期,胖哥也做跨區的生意,但他在去年冬天堅定地選擇了做同城。因為胖哥始終認為水果最好的狀態是盡量減少裝箱、拆包次數,盡可能地縮短運輸距離,最好能減少對快遞的依賴。
「快遞無法避免運輸中的扔件問題,另外它的時效并不能做到100%,生鮮是個一點紕漏不能出的行業。」如今,胖哥在太原搭建了一支400人的配送團隊。基于這個團隊,他的履約效率實現半日達,服務體驗也隨之提高。
每一單車厘子送到后,顧客要開箱驗收,不滿意可以直接退換,或者追加訂單。胖哥覺得這種模式,在減少退單損耗和差評的同時,也提升了服務能力,這幫助他獲得本地市場的認可。「太原是個體量很小的城市,我們目前基本占了本地市場50%的份額。」
平臺在品控上的積極介入
在平臺上,商家基于自身競爭的考量不斷提升著品控能力,平臺方的品控力度也逐年加大,尤其是今年。
在電商渠道,生鮮一直屬于「高危」品類。進口車厘子的品控難點在于,它從南美產區摘下來后,多數通過海運送到中國,途中至少耗費三周以上。抵達國內后,它必須盡快地賣給消費者。
借助抖音電商這樣的平臺,國內商家的交易效率得到保證,但在物流環節商家們仍然面臨多重考驗。
我們接觸到的李金龍、胖哥和阿良們,在轉型初期借助自己的經驗逐漸提升了車厘子的品控能力,但伴隨今年平臺放寬對車厘子商家的準入機制,更多商家進入這門生意,「對我們抖音電商來說,最關鍵的任務就是質量和履約的管理。」抖音電商相關負責人說道。
為了嚴格管理平臺售出車厘子的質量,抖音電商一方面通過線上線下培訓機制,將平臺上沉淀的成功經驗復制給更多商家。
比如,在銷售話術上,抖音電商給商家提出了更清晰的標準。「我們會引導達人明確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能說。」抖音電商相關負責人分享道。這項引導往往也是商家所需的,因為對于批發市場商家而言,進入抖音電商也是他們初涉零售生意,面對的對象從B端客戶轉變成C端消費者后,商品的表達方式也需要進行適當調整。
另一方面,平臺方也深度介入商家的品控流程,將已驗證成熟的物流經驗復制到更多商家。
抖音電商相關負責人介紹,抖音電商目前會給商家提供包裝參考方案,例如往廣州發貨,平臺就會要求商家做好保冷措施,但如果發往東北,平臺會引導商家做保溫措施,例如包兩層保溫袋,甚至要放一些暖寶寶。這種規范性的指導,幫助新入行商家少走不少彎路。
在發貨前,抖音電商還會對商家進行駐場抽檢。通過與第三方質檢機構的合作,抖音電商對包裝好的成品進行臨時檢查,抽檢標準包括糖度、凈重、包裝等,入碰到果柄干枯或表皮出現碰壓傷、機械傷、裂口、軟果等情況,平臺都會督促商家優化。
在時效上,平臺要求商家在24到48小時內確保車厘子被送到顧客手中。消費者在生鮮品上還享有「壞了包退」的品質無憂保險服務,即消費者在簽售后的24小時內在訂單頁面或保險理賠入口發起售后申請。
無論是抖音電商還是平臺商家,這個冬天各方都盡最大的品控努力,確保顧客能收到品相優良的車厘子。這背后是一個圍繞信任支撐起來的車厘子電商生意。
以信任為支撐的線上生意
「信任」也是商家口中提及最多的詞。
胖哥目前最重要的銷售策略是為顧客提供優質的水果。「因為粉絲太信任你了。」這種感覺第一次出現在今年夏天,他走在太原的街上被粉絲認了出來。隨著后來被認出來的次數越來越多,胖哥感覺跟粉絲的心理距離被拉近了,「慢慢的賣貨這件事變成一種責任。」
這種信任感既建立在商家們每天勤奮的直播基礎上,也建立在他們專業的水果知識上。李金龍的賬號@沈陽果達到目前已經積累有45萬粉絲。由于聚焦于東北31歲到40歲的都市中產寶媽人群,李金龍每天固定的直播時間是早上6點到9點左右。
「東北三省8點上班,很多寶媽6點鐘就要起來給孩子做飯、化妝洗漱出門。我的粉絲跟我反饋說,以前起床都是聽收音機、放音樂,現在一起來就打開我直播。」李金龍覺得,他每天的直播對于客戶而言更多是一種陪伴。
無論是與人交流,還是直播,他的語速都極快,信息密度極高,短短一兩分鐘,他就可以講清楚車厘子的品種類型、產地信息、規格大小,以及什么品牌更好等等。
李金龍覺得,無論是做直播還是短視頻,他最重要的一項任務是打破水果供應商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差。
「我總會想一件事,為什么大家伙對水果行業嗤之以鼻?因為它不透明,沒有標準化,所以導致很多人對這東西不了解,這就是我在直播間的一個作用,我會每天為粉絲去普及這些專業的水果知識。」
打破這個信息差的過程,也是建立信任的過程。李金龍開玩笑稱,直播間的一些老粉絲現在已經專業到可以來自己公司上班的程度了。
這些信任也轉化為最終的銷售。「我的復購率一個月能達到85%,全是活粉兒。這么多年了銷量也比較平穩,平均每天四五千單。」
基于信任,這些原來ToB的商家漸漸對終端的消費需求響應更迅速了,其選品能力也隨之成長。
阿良就是一個例子。他在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旁邊租了一個倉庫,那里是全國最大的進口水果批發市場。阿良每天在市場上跟著學習專業知識、了解行情。
阿良在短視頻中展示車厘子糖度
如今,隨著對于車厘子的品質有了更深的理解,也為了更迎合廣東市場的消費習慣,阿良的車厘子銷售主打精品路線,「只有糖度在20以上口感的車厘子才敢賣,低于20個糖的我都不敢賣,不然對不起一百多一斤的價格。」
這兩年阿良還密切關注新西蘭和澳洲塔斯馬尼亞的車厘子的情況。后兩個產區是2021年阿良開始做直播后,新拓展的品,也是他在粉絲的咨詢下專門到江南市場找到的貨源。
「好的貨是不愁賣的。」阿良說,尤其是每年一月,新西蘭和澳洲車兩個優質產區的車厘子來到中國,因為到港數相對稀少,即便是價格比智利車厘子貴上一倍多,上線后依舊搶購一空。
在直播的助力下,阿良的水果生意逐漸做大。今年他還開拓了線下經銷渠道,進入鄰近的廣西、福建市場,為當地的水果店供應優質的進口車厘子。「廣州這邊的江南市場有進貨優勢,我能幫這兩個地方的水果店拿到更好的貨。」在電商的幫助下,阿良覺得自己的生意已經進入了新階段。
「我們的本質除了誠實沒有其他。」阿良說道。解決了生存問題之后,阿良現在更關心如何找到優質的水果貨源。
在車厘子已成為年貨節標配的當下,圍繞這樣的大單品,商家與商家之間、平臺與平臺之間的競爭已經變得更激烈,對于轉型而來的批發市場商家而言,此前的積累使得他們具備提供差異化選品和穩定品控的基礎,這也是他們未來借助平臺在零售業務上走得更遠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