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新智元(ID:AI_era),作者:新智元,授權轉載發布。
【新智元導讀】把小扎從元宇宙大坑中拯救出來的,居然是開源AI!市值大漲的Meta,現在能讓小扎一年分紅7億美元。股價圖一出,LeCun都評論:有意思。
誰能想到,把小扎從元宇宙的泥坑里拯救出來的,竟然是開源AI?
在Facebook20周年之際,Meta在2月4日公布了季度報告后,市值瞬間飆漲1900億美元。
同時,這張圖片也開始在網上瘋傳。
可以看到,小扎狂砸300億美元做的元宇宙,把Meta的股價一路拉低。然而在2022年底,當Meta決定做開源AI之后,Meta的股價開始奇跡般地一路回升,瘋漲起來。
對于這張股價圖,LightningAI CEO評論稱,小扎克最好的投資是創辦了Facebook AI。當然,雖然現在華爾街仍然不知道Llama為何物。
有人說,歷史會記住,是Meta用開源拯救了AI。
市場也給予了回饋——開源AI改變了Meta的股價。
LeCun轉發說,這很有趣,不是嗎?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所謂的「專注」于AI只不過是換了種說法而已,Reality Labs每季度的花費依然高達40億美元。
Meta市值飆升196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周五,Meta一天內市值增長1960億美元,這個單日最大漲幅,直接破了華爾街的歷史紀錄。
目前,Meta的市值已經超過了1.22萬億美元。
就在Facebook成立20周年紀念日的前幾天,Meta批準了額外5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并表示其季度分紅將為每股50美分。
雖然分紅與成熟、增長緩慢的公司有關,但Meta現在的確是華爾街最有價值的重量級科技公司(另一個是蘋果)。
周五,Meta市值的上漲已經超過了亞馬遜。
在2月4日公布季度報告后,Meta的市值一度飆升了1900億美元。
而就在此前一天,Meta發布了不樂觀的預測后,市值損失超過2000億美元,這也是美國股市史上最大的損失。
Meta的分紅計劃,意味著擁有約3.5億股的Meta A類和B類股票的小扎,每季度都可以獲得約1.75億美元。
去年,市場對AI潛力的樂觀情緒直接讓標普指數上漲了24%。最近Meta、英偉達、微軟、高通的指數都創下了歷史新高。
現在,Meta在24年就上漲了35%。在第四季度業績中,Meta顯示出了強勁的廣告銷售業績,和用戶增長的反彈。
自從2022年底Meta裁減了21000個工作崗位以來,Meta的凈收入增加了兩倍,直接達到140.2億美元。
過去十年,Meta一直在花費數十億美元,來提供生成式AI產品的算力。這些產品正添加到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和Ray-Ban智能眼鏡等硬件設備中。
小扎:Meta為什么要開源AI技術
Meta為什么要開源AI技術?小扎在2月1日的電話財報中,做了詳盡的解釋。
小扎介紹說,Meta開源其AI技術是出于推動技術創新、提升模型質量、建立行業標準、吸引人才、增加透明度和支持長期戰略的考慮。
開源的選擇,不僅有助于Meta在競爭激烈的AI競賽中保持領先地位,也有助于推動整個行業的前進。
小扎表示,長期以來,Meta的策略就是構建、開放源代碼通用基礎設施,同時保留具體產品,實現為專有技術。
比如目前正在訓練中的強大模型Llama3,以及行業標準工具PyTorch。
這些開源策略,已經激發了整個行業中的大量創新。
當然,很多人會有疑問,模型都開源了,怎樣獲益呢?
小扎表示,開源提升了Meta的模型質量,而且成為開源領域的主要領導者是有利的。
這是因為,將模型轉換為產品還需要大量工作,并且還有其他開源模型存在,這就不會對產品差異化產生太大影響。
具體來說,開源帶來了諸多戰略好處。
首先,開源軟件通常會更安全,更可靠,而且會由于社區提供的持續反饋和審查而變得更高效。
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安全正是AI領域的最關鍵議題之一。
其次,開源軟件會時常成為行業標準。
而當其他企業基于Meta的技術棧建立標準時,新創新就會更容易融入Meta的產品中。
這種微妙的優勢,就是巨大的競爭優勢。
第三點,開源在開發者中非常受歡迎。
因為科技工作者們渴望參與到廣泛采納的開放系統中,這就會讓Meta吸引更多頂尖人才,從而在新興技術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同時,由于Meta具有獨特的數據和產品集成,開源Llama基礎設施并不會削弱Meta的核心競爭力。
這就是為什么Meta長期以來堅持開源通用基礎設施。
而下一步,Meta的視角會放得更長遠。
在開發產品和模型的同時,Meta也會布局好未來幾年內的Llama5、6、7,甚至發展AGI。
FAIR實驗室已經致力于AGI的研究十余年,取得了諸多成果。
Meta的長期愿景:AI和元宇宙
接下來,小扎繼續強調,Meta的長期愿景包括兩個重點領域——AI和元宇宙。
是的,他依然沒有放棄元宇宙。
小扎表示,雖然目前AI領域發展迅速,但他依然認為,下一代的AR、MR和VR計算平臺將提供真實的“在場感”,這將成為未來社交體驗乃至幾乎所有其他領域的基礎。
Reality Labs在第四季度首次實現超過10億美元收入,Quest的銷售強勁。
Quest3的開局良好,讓小扎預計它將成為最受歡迎的MR設備。
而得益于Quest3和Quest2,Quest應用也成為圣誕節當天應用商店中下載量最高的應用。
小扎還特別提及了《Asgard's Wrath2》,這款游戲獲得了IGN的滿分評價——10/10分。這是平臺歷史上評分最高的游戲之一,也是VR游戲中的佼佼者。
同時,Horizon也在迅猛發展,已經躋身Quest平臺使用最多的應用前十名。
而在未來,Meta也有更激動人心的發展藍圖。小扎表示,今年會重點推廣Horizon的移動版本及其VR版本。
接下來,Meta還會推出一系列令人期待的軟件升級,包括多模態AI,以及其他創新的AI功能。
新設備會讓人們全天候無縫地和AI互動,無需拿出手機、按鍵或對準目標。
Ray-Ban Meta智能眼鏡將成為這一目標的理想選擇,它也是Meta在AI和元宇宙愿景中聯系的一個典范。
揭秘Meta關鍵11人
就在Meta20周年之際,外媒也曝出了這家公司的關鍵11人。
20年前,小扎和哈佛的同學Eduardo Saverin、Andrew McCollum、Dustin MoskovitzChris Hughes共同創立了Facebook,也就是現在的Meta 。
最初,這個網站是為哈佛學生提供的一種在線名錄服務,后來逐步擴展到其他常春藤聯盟學校,最終覆蓋了美國和加拿大的大部分大學。到了2006年,只要是13歲以上且擁有郵箱的人,都能使用這個網站。
從那時起,小扎就開始在把這個社交平臺發展成一個龐大的科技帝國。
2021年,小扎將Facebook更名為Meta Platforms,標志著公司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專注于構建元宇宙、發展人工智能技術以及打造超越Facebook的社交平臺。
如今,Meta已經有了包括Instagram、Threads、WhatsApp、Reality Labs等頂級的產品研發部門。
而它的領導團隊,也是科技界中最為穩固的,所有高管都在Meta工作了十年以上。而且,很多高管都是通過內部提升,跨越了公司各個部門的管理和技術崗位,才最終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其中11位最為重要的人物如下:
Mark Zuckerberg,39歲,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作為初始創始人之一,扎克伯格持有約13%的Meta股份,價值超過1400億美元。他近期推動的重大項目包括虛擬現實技術、消息平臺的端對端加密技術,以及生成式AI模型。
Javier Olivan,47歲,首席運營官
Olivan在Meta工作了14年,歷任首席增長官和中心產品副總裁等職位,2022年晉升為首席運營官,接替知名技術高管Sheryl Sandberg。
Chris Cox,41歲,首席產品官
Cox在2005年以軟件工程師的身份加入Facebook,開發了平臺的一些早期核心功能,比如信息流,并主導了其移動功能的開發。此后,他一度負責人力資源部門,直到2008年再次回歸產品領域,擔任產品副總裁。
2014年,Cox開始擔任首席產品官。但他在2019年因與扎克伯格的分歧與Whatsapp的前負責Chris Daniels一同離職。不過,僅一年后,他又再次宣布回歸。
目前,Cox專注于Meta的AI項目,并負責由Yann LeCun和Joelle Pineau主導的Meta基礎AI研究(FAIR)團隊。
Tom Alison,46歲,Facebook負責人
自2010年起,Alison就在Meta工作,負責開發包括信息流、個人資料以及移動和桌面體驗在內的Facebook產品。2021年,他被任命為Facebook負責人。
Adam Mosseri,41歲,Instagram負責人
Mosseri自2009年起加入Meta,歷任多個重要職位,包括移動設計總監、產品管理副總裁及Instagram產品負責人。特別地,去年他主導了Threads的推出——一個與馬斯克的X競爭的社交平臺。
Will Cathcart,40歲,WhatsApp負責人
Cathcart于2010年加入Meta,曾作為產品管理副總裁,負責Facebook新聞訂閱的廣告項目。在此之前,他在谷歌負責開發反垃圾郵件系統。
Andrew 'Boz' Bosworth,42歲,首席技術官
作為 Meta Reality Labs 部門的領頭人,Bosworth是公司雄圖偉業的元宇宙計劃的主要推手。2017年,他建立了公司的 AR/VR 部門,即后來的 Reality Labs。
Bosworth,哈佛大學的校友,2006年從微軟轉投 Facebook。他參與了 News Feed 和 Facebook 早期其他產品的開發。在擔任 Meta 首席技術官之前,他曾是廣告和商業平臺的副總裁,負責工程、產品、研究、分析和設計工作。
Yann LeCun,63歲,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
作為一名法國人工智能科學家,LeCun于2013年加盟Meta,此前擔任公司人工智能研究總監,后被任命為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他還在紐約大學擔任兼職教授,主要教授位于紐約大學數據科學中心和Courant數學科學研究所的課程。
LeCun于1987年在巴黎第六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他與Geoffrey Hinton和Yoshua Bengio一起,因在深度神經網絡方面取得的突破,榮獲2018年ACM圖靈獎。
Susan Li,38歲,首席財務官
36歲那年,Susan Li被提拔為Meta的首席財務官,成為該行業最年輕的CFO之一。此前,她已在Meta的財務部門效力了14年。
2005年,年僅19歲的Li就在斯坦福大學獲得了經濟學和計算機科學雙學位。畢業后,她先是在摩根士丹利擔任投資銀行分析師,隨后于2008年加盟Facebook。
Dave Wehner,首席戰略官
2022年,Dave Wehner被任命為Meta的首席戰略官,主管公司的企業發展戰略。自2011年加入公司以來,他曾經歷CFO和企業財務及業務規劃副總裁等多個職位,最終負責戰略規劃。
Erin Egan,公共政策首席隱私官
Egan在Meta的工作經歷超過十年。她曾是公司美國公共政策的負責人。在此之前,Egan在律師事務所Covington & Burling擔任合伙人,同時也是全球數據業務的聯合主席,專注于消費者保護工作。
參考資料: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meta-shares-jump-after-first-ever-dividend-plan-year-efficiency-pays-off-2024-02-02/
https://twitter.com/_willfalcon/status/1753381656142975195
https://s21.q4cdn.com/399680738/files/doc_financials/2023/q4/META-Q4-2023-Earnings-Call-Transcript.pdf?continueFlag=435c8e3265abcf8eac20aff3afc50c15
https://observer.com/2024/01/meta-facebook-top-execu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