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消息,近日,全球最大云廠商亞馬遜云科技和國內最大云廠商阿里云相繼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業績。至此,全球主要云廠商第四季度的表現均已公開。
整體來看,全球市場對云基礎設施服務的需求正在回暖。
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最新數據顯示,第四季度全球企業在云基礎設施服務上的支出接近740億美元,比2022年第四季度增加120多億美元。第四季度的同比增長率為20%,明顯高于前三季度;較第三季度增長了56億美元,這是迄今為止實現的最大的季度環比增長。
從地理位置來看,云市場在世界所有地區都繼續強勁增長。以當地貨幣衡量,亞太地區的增長最為強勁,印度、中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的增長率均為20%或以上。美國仍然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云市場,其規模超過了整個亞太地區。美國市場在第四季度增長了16%。
從業務來看,全球AI熱潮帶動AI計算、大數據、存儲、數據庫等需求,成為云服務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國際
亞馬遜云科技2023年第四季度營收242億美元,同比增長13%;營業利潤為7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52億美元增長 38%。2023年全年營收907.57億美元,較上一年的800.96億美元增加超過10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到第四季度,亞馬遜云計算業務的營收,從去年二季度開始,又連續3個季度環比增長。
此前,亞馬遜云科技的營收曾連續34個季度環比增長(從2014年的三季度一直持續到2022年的四季度),直到去年一季度的213.54億美元,較上一季度的213.78億美元略有下滑,才終結了環比連續上漲的勢頭。
對于增長原因,亞馬遜CFO布萊恩·奧薩維斯基(Brian Olsavsky)在回答分析師提問時表示,第四季度營收增速提高到13.2%,出現加速增長的趨勢。預計這種加速增長的趨勢還將在2024年持續,客戶持續上云的情況令人興奮。去年因為亞馬遜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Bedrock的推出,導致用戶興趣的大幅上升。
亞馬遜CEO安迪·賈西(Andy Jassy)則強調,關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問題,從絕對數字來看,其創造的營收是相當大的,但在每年1000億美元銷售額中,占比仍然相對較小,當然我們相信未來會有大幅的提升,在未來幾年推動數十億美元的收入增長。
人工智能推動的云業務增長,在微軟云業務上表現得更為顯著。
微軟披露的數據顯示,微軟智能云四季度收入258.80億美元,同比增長20%,高于微軟整體的11.51%增速。
微軟智能云主要包括Azure、Windows Server、SQL Server、Visual Studio、GitHub和企業服務等板塊。其Azure業務第四季度增長率為28%,其中的6% 來自新的AI工作負載。微軟目前擁有53000 個 Azure AI 客戶,其中三分之一是去年才使用 Azure 的。
Azure業務之所以有高于行業平均的增速,得益于微軟所投資的OpenAI目前仍然是引領生成式AI技術的龍頭。
國內
根據阿里巴巴財報數據,2023年Q4,阿里云營收280.66億元,創2年內新高,同比增長3%;經調整EBITA利潤23.64億元,同比增長86%。
阿里云2023自然年全年營收約為1053億元、經調整 EBITA 利潤約50億元。
去年第三季度,阿里云管理團隊正式提出“AI驅動、公共云優先”戰略,并成立三個核心業務部門,分別為公共云業務事業部、政企事業部、海外業務事業部。
阿里云方面公布的信息顯示,大模型進一步深入產業應用,去年四季度內,阿里云與汽車能源、交通物流等多個領域的多家企業機構達成合作。
近期,阿里云在底層算力、AI平臺和模型服務方面推出多項產品和服務。今年1月,阿里云公布最新通用計算實例ECS g8i,整機性能提升85%,AI推理最高提速7倍。阿里云AI服務平臺PAI-EAS推出serverless計費模式,允許用戶按需動態調用GPU計算資源,推理成本可降低50%。今年1月,中國一汽聯合阿里云通義千問打造的大模型應用GPT-BI落地。
阿里云認為,相關進展提升了公共云上的模型服務性價比,讓阿里云進一步成為“做AI、用AI”的算力底座。
談及AI服務對云業務的推動,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在回答分析師提問時表示,阿里云致力于開發“通義千問”大模型。在此基礎上,已經看到了非常多機遇與可能。在搜索和廣告等業務上,我們做了一些研究和測試,無論是對于搜索的成交轉化率以及廣告的匹配、變現效率,我們發現這其中還是有非常大的可提升空間。但這些都還在產品研究測試的早期階段。
全球范圍內,云服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保持高增長無疑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業務變革已經成功推動了這一市場的增長。
來源 / tech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