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可以說是股票市場中比較特別的存在,雖然銀行股的利潤高,但股價漲不動。比如工商銀行的股票,上市十幾年,即便是按發行價算,也不過才漲了50%左右,平均每年僅漲了3%左右,近十年里基本上是沒漲。那么,為什么長期不漲的銀行股,總有人重資買入呢?
長期不漲的銀行股為何總有人重資買入?
首先,銀行股的股價雖然長期不漲,但不代表就不能賺錢。一方面,買銀行股可以靠分紅賺錢。銀行股的股價長期不漲,原因之一是銀行股分紅分得比較多,而每次一分紅,股價就會相應地下調。
所以,從長期來看,哪怕是銀行股的股價不漲,僅靠分紅也能賺到錢,長期持有這些高分紅的銀行股,至少不會虧。
比如有人在十幾年前花500萬買了一只國有銀行的股票,雖然持有的市值只剩下400多萬,但僅分紅就有400多萬,年化收益率達到了5.7%,比存在銀行的利息還是要高一些的。
可見,對于大資金來說,買了銀行股后,只要放在里面不動,也能賺到不少錢。
另一方面,銀行股的股價并不是完全沒有波動,只要有價格波動,就有賺錢的機會。像銀行股這種波動率小的股票,很適合做超短線交易,漲一兩分錢就賣,跌一兩分錢就買。因為長期震蕩,正好可以高拋低吸。如果資金量大,就算每筆交易一次只賺一兩分錢,長期積累下也能賺不少。
總之,賣銀行股要賺錢,資金量要大才行,這可能也是銀行股總會有大資金買入的原因。
其次,就是銀行股在某些時候可以起到避險的作用。銀行股的股價雖然長期不漲,但同樣也能長期下跌,說明其股價比較穩定。
所以,當股票市場的風險增加時,股價穩定的銀行股,就可能會成為資金的避風港,會吸引大量資金買入。
因此,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在其他大部分股票都在下跌的時候,銀行股卻在逆勢上漲。而其他股票開始止跌反彈時,銀行股又開始回調了。
這種情況可能就是在股市下跌時,避險資金涌入銀行股推動了其股價上漲,而在股市回暖后,這些資金又開始從銀行股流出。
雖然這一漲一跌未必能賺到錢,但至少是規避了股市下跌的風險。
再次,買銀行股還能作為申購新股的底倉。申購新股仍然是目前收益率很高的一種股票投資方式。雖然在注冊制之后新股破發的情況多了不少,但大部分新股上市后都能漲,有的一上市就漲好幾倍。
不過,在滬市和深市申購新股,都是需要持有一定股票市值的,最低為1萬元,持有市值越多能申購的新股數量也越多,直到封頂。
如果是專門為了申購新股,持有其他股票可能就不是很讓人放心,因為一旦持有的股票下跌,就算在新股上賺了錢,可能也是得不償失。而銀行股因為比較穩定,持有它就會讓人放心多了。
那么,大家覺得,買銀行股的理由還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