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6 日消息,行星的形成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天文學家一直希望通過研究原行星盤,來全面了解整個過程。
來自亞利桑那大學和 SETI 研究所的科研團隊,近日借助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首次記錄了原行星盤產生盤風的圖像。
本次觀測的主角是 TCha,相對于太陽來說是一顆比較“年輕”的恒星,位于一個侵蝕盤內,盤內有一個半徑約為 30 個天文單位(等于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定義為 149597870.7 公里)的巨大塵埃間隙。
斯皮策太空望遠鏡于 2007 年首次發現了該原行星盤產生的盤風,天文學家現在繼續借助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深入觀測,繼續尋找這些分散氣體風形成的原因。
這次觀測幫助確定了與盤中物質外流有關的另外三條線。這次確定了氬。問題仍然是,是什么促使氣體離開原行星盤?這通常是在年輕恒星發出的高能光子的影響下發生的,但也可能是在圓盤本身誘發的磁場的影響下發生的。
該項目負責人表示:“這些發現的意義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視角,讓我們了解導致行星形成所必需的氣體和塵埃分散的復雜相互作用。通過了解星盤散布背后的機制,科學家們可以更好地預測有利于行星誕生的時間和環境”。
科學家們首次觀測到的恒星 TCha 及其原行星盤和風,可能會為這些問題提供一些答案或線索。據初步估計,這顆恒星的原行星盤每年蒸發的物質相當于我們的月球。
【來源:IT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