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平安戰略,以創新驅動數字化轉型
深圳是綠色金融方面創新的排頭兵,也是全國的標桿。平安集團經歷了33年的探索,從單一保險走向綜合金融,從未停止過創新的腳步。平安集團扎根深圳的戰略是“金融+科技”、“金融+生態”,通過科技服務平臺來幫助服務的企業降低人力、時間、資金成本,只有當企業的成本真正降低獲得真正的價值,綠色金融才發揮了實際作用。平安集團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成立綠色金融委員會,打造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平安智慧城市智慧環保依托平安集團強大的綜合金融服務優勢,深度融合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5G等核心技術,覆蓋大氣、水、固廢、土壤、聲、輻射等領域提出智慧環保解決方案,“兩平臺一服務”(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垃圾分類監管平臺、智慧環強險服務平臺)產品全新賦能升級,在深圳、上海、成都等地輔助地方政府和企業打造生態環境“數據智腦”,助力“無廢城市”建設、深入打好染防治攻堅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2021年3月1日,我國首部綠色金融法律法規《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正式實施,明確指出要開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險(簡稱環強險)等綠色保險業務,通過金融市場的力量來增強對綠色發展的支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條例把環責險定義為強制性保險,對環責險的政策驅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基于以上背景,平安在環責險上嘗試做產品的創新,5月21日,由平安智慧城市主辦的“科技賦能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暨環強險服務平臺研討會”在平安金融中心拉開帷幕,來自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深圳銀保監局、清華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太平洋產險、平安產險等各界人士圍繞如何發揮科技、保險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社會管理功能,運用市場手段構建生態環境風險防控體系,保障公眾健康和生態環境安全等議題展開探討。
隨后,平安智慧城市智慧環保即將在深圳落地第一個智慧環強險服務平臺,為投保了環境污染強制責任險的企業提供保中風險管理的服務,跟生態伙伴合作,讓企業享受線上線下的環保管家服務,通過專家課程幫助企業提高環保管理的能力和意識。通過一系列舉措,推動科技賦能綠色金融。
該平臺可打通保前、保中、保后生態鏈條,為投保企業、保險公司、監管部門提供全方位環保管理SAAS化服務。投保企業方面,平臺可提供多維度服務,涵蓋環保咨詢、教育培訓、設備租賃等,大幅提升企業獲得感。保險公司方面,平臺可通過創新涉險因子價格浮動機制,及大數據分析實現企業信用評價及保費智能定價。監管部門方面,通過平臺數據報告和案例支撐,可完善投保企業信息,涵蓋應保未保數據,有力提升監管效率。
助力疫情防控,搶抓“數字化轉型”新機遇
2020年2月,深圳市智慧環保平臺-醫療廢物智慧監管系統在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正式上線。該系統設有醫廢監管一張圖、收運臺賬申報、運輸過程監督、存量預警、應急調度、智能日報等功能模塊,同時增加了肺炎集中治療醫院、發熱門診、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的定位功能,精細化展示醫療廢物收運路線圖層,滿足醫療廢物收運統計和全過程監管需求,精準分析醫療廢物產量趨勢,實現醫療廢物處置能力智能預警,對深圳市醫療廢物產生、收集、運輸、處置全過程監管。
2020年4月,以深圳市智慧環保平臺醫廢監管系統為代表的“平安疫情防控環保一體化平臺”入選工信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課大數據產品和解決方案"名單,并入圍湖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天津市、福州市5?。▍^)政府疫情防控產品推薦目錄,陸續在深圳市生態環境局、上海市奉賢區綠化市容局等單位上線使用,服務企業超三百家。依托該平臺,可實現醫療廢物、生活垃圾全流程可視化監控,節約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提高政府運行效率;同時有效避免固體廢物尤其是醫療廢物的非法轉移和處置,降低非法傾倒類環境污染事件和事故造成的重大經濟損失,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截至2021年4月,深圳市智慧環保平臺已上線系統60個,總用戶賬號123345個,物聯網對接4千余套感知設備,接入200億條歷史監測數據,全面覆蓋9萬家污染源,超過7000個監測點位、100種類型數據的全流程可視化監管,現場執法、水環境管控等基本業務已依托平臺開展。據統計,在該平臺支撐下,深圳市實現159個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黑臭,五大主要河流水質均達到或優于地表水IV類,茅洲河水質達到近30年來最好水平。PM2.5從 2019年的24µg/m3降至2020年的19µg/m3,臭氧下降至126µg/m3,AQI 達標率達到97%,環境空氣質量連續10年排名全國重點城市前十。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萬元GDP能耗、水耗強度僅為全國水平的60%和11%。
憑借在數字化領域的突出表現,平臺曾榮獲2019中歐綠色智慧企業之星,國家信息中心、國際數據集團(IDG) “2020中國領軍智慧城市”、人民網“人民匠心產品獎”,獲得央視“智造美好生活”重點報道。在今年4月召開的數字中國峰會上,深圳智慧環保平臺獲得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組委會頒發“2021優秀應用案例獎”。
智慧環保賦能城市數字化發展
傳統環境信息化是面向環境管理工作,以數據庫、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技術等信息技術為主要支撐技術進行數據匯集、信息處理、決策支持、信息共享等服務,實現環保的數字化。而“智慧環保”是數字環保的延伸,與傳統環保信息化相比,其內涵有著深刻的變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更透徹的感知(感知層),采用各種先進的感知工具全面感知環境:區域環境在線監測設備及監控視頻、污染源排放口在線監測設備及監控視頻、污染治理設施狀態傳感器、射頻識別(RFID)。二是更全面的互連互通(網絡層),通過各種信息化設備、網絡與先進的感知工具進行連接,將感知的信息進行實時的傳送:移動和手持設備、GPS和定位設備、電腦和多媒體終端、寬帶和無線移動通信網絡;三是更深入的智能化(應用層),綜合使用傳感器、先進的移動終端、高速分析工具和集成IT等技術設備,通過環保系統物聯網數據管理平臺實時收集并分析環保領域的所有信息,政府及相關機構及時做出決策并采取適當的措施;環保行政管理部門、污染源企業、運營商、公眾和相關方接入同一個環保物聯網數據管理平臺,按權限和興趣分級參與。
以“深圳市智慧水務一期工程”為例,2020年初,平安智慧城市、華為聯合中標簽約“深圳市智慧水務一期工程”4.46億元,被業內譽為國內智慧水務“第一標”。項目建設內容包括物聯感知、大數據中心、業務應用、標準規范、信息安全等,采用物聯網+5G、AI、區塊鏈、知識圖譜、 GIS+BIM+MR等新技術,通過流域綜合調度、智慧水庫、工程建設管理等系統建設,有效支撐了核心業務管理需求,成功促進了深圳市水務局6項44類263個業務管理數字化轉型,突破傳統業務條線垂直運作、單部門內循環模式。
近日,深圳市智慧水務一期工程項目從250多項公眾提名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國際數據公司(IDC)評選出的“2021年度的亞太區智慧城市大獎”中僅有的兩個中國內地項目之一。
據IDC分析師評價:深圳市智慧水務項目涵蓋了BIM、GIS、IoT以及AI等新興技術,在水務監測、河湖管護、綜合調度等環節實現了傳統經驗決策到數據和模型決策的數字化轉型,對全市16條重要河道、17座水庫、3個引水工程、35座水質凈化廠通過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的手段,實現了水務管理效率和監管能力的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