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選消除算法是一種基于歸納推理的機器學習算法,用于從給定的訓練數據中學習一個概念。它的目的是將訓練數據中的所有實例歸納成一個最具一般性的概念描述,即“概念學習”的過程。
候選消除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初始化一個最特殊的概念描述和一個最一般的概念描述,然后逐步修正它們,直到最終得到一個最具一般性的概念描述,即所求的概念。
具體來說,算法的步驟如下:
1.初始化最特殊概念描述和最一般概念描述:
最特殊概念描述S0:將所有屬性值均初始化為“?”,表示不確定;
最一般概念描述G0:將所有屬性值均初始化為“?”,表示不包含任何屬性值。
2.對于每個訓練實例,進行如下處理:
①如果實例是正例(屬于所求概念),則更新最特殊概念描述S和最一般概念描述G:
對于S中的每個屬性,如果實例中該屬性值與S中的對應屬性值不同,則將S中該屬性值改為“?”;
對于G中的每個屬性,如果實例中該屬性值與G中的對應屬性值不同,則將G中該屬性值改為實例中的屬性值。
②如果實例是反例(不屬于所求概念),則只更新最一般概念描述G:
對于G中的每個屬性,如果實例中該屬性值與G中的對應屬性值相同,則將G中該屬性值改為“?”。
最終得到的最具一般性的概念描述即為所求概念。
下面以一個簡單的示例來說明候選消除算法的應用過程。假設我們要從以下5個訓練實例中學習一個概念:
根據算法步驟,我們首先初始化最特殊概念描述和最一般概念描述:
S0: < ?, ?, ? >
G0: < ?, ?, ? >
然后對于每個訓練實例,進行如下處理:
對于實例1:屬于所求概念,因此更新S和G:
S1: < 青蛙, 爬行, 水生 >
G1: < 青蛙, 爬行, 水生 >
對于實例2:屬于所求概念,因此更新S和G:
S2: < ?, ?, ? >
G2: < 青蛙, 爬行, 水生 >
對于實例3:不屬于所求概念,因此只更新G:
S3: < ?, ?, ? >
G3: < 青蛙, 爬行, 水生 >
對于實例4:不屬于所求概念,因此只更新G:
S4: < ?, ?, ? >
G4: < ?, ?, ? >
對于實例5:屬于所求概念,因此更新S和G:
S5: < ?, ?, 水生 >
G5: < ?, ?, 水生 >
最終得到的最具一般性的概念描述為:
< ?, ?, 水生 >
即“水生動物”。
以下是Python代碼實現候選消除算法:
import numpy as np def candidate_elimination(examples): # 初始化最特殊概念描述和最一般概念描述 S = np.array(['?' for _ in range(len(examples[0]) - 1)]) G = np.array(['?' for _ in range(len(examples[0]) - 1)]) # 對于每個訓練實例,進行如下處理 for i, example in enumerate(examples): x, y = example[:-1], example[-1] if y == '是': # 正例 # 更新最特殊概念描述S和最一般概念描述G for j in range(len(x)): if S[j] != '?' and S[j] != x[j]: S[j] = '?' G[j] = x[j] if S[j] == '?' else S[j] else: # 反例 # 只更新最一般概念描述G for j in range(len(x)): if S[j] != '?' and S[j] != x[j]: G[j] = S[j] # 打印每次迭代的結果 print(f'第{i+1}次迭代:S={S}, G={G}') # 最終得到的最具一般性的概念描述即為所求概念 concept = G if G[0] != '?' else S return concept
登錄后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