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火山引擎解決方案專家分享了對泛娛樂行業的認知和分析,并詳細介紹了火山引擎是如何用技術,驅動音視頻業務全鏈路增長。
以下為演講實錄:
今天我分享一下自身對泛娛樂行業的分析,以及從火山引擎的角度,看泛娛樂行業方案,要怎樣達到比較好的增長,主要介紹三個角度:
● 基于AI的沉浸式體驗構建力;
● 基于科學實驗的數據決策力;
● 基于云原生的技術創新力。
這些能力也是字節跳動目前做的比較好的能力,并且這些能力已經形成了一些產品。我們希望把這些產品以及最佳實踐,對外去和更多的行業客戶合作,優勢互補。
泛娛樂行業分析
整個泛娛樂行業的產業鏈,首先有大的內容平臺,根據內容時長不同,通常會區分長視頻、短視頻平臺。從內容來源不同,也會分為PGC(專業生產內容)平臺、以及UGC(用戶生產內容)為主的平臺。實際上在移動互聯網來到之前,內容主要是PGC,但現在有很多MCN(網紅經紀公司)機構和個人創作者,產生大量的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UGC內容。
內容平臺首先需要投放,獲得大量初始用戶,然后通過精細化的內容運營、用戶運營兩個關鍵閉環來留住大量用戶。內容運營的核心會圍繞構建完善的內容生態,持續不斷的生產優質內容,匯聚到內容平臺后,根據內容標簽和用戶喜好,去精準服務用戶。用戶運營的核心會圍繞投放獲客、用戶洞察、用戶留存及轉化展開,確保用戶在平臺全生命周期的ROI(投資回報率)大于1。
然后通過會員收費、廣告、電商帶貨、觀眾“打賞”等方式進行變現。字節跳動有廣告投放平臺巨量引擎,解決廣告主營銷投放需求;也有流量變現平臺穿山甲,為開發者提供用戶增長、流量變現、LTV(用戶生命周期價值)提升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和成長方案。
后面我介紹的方案,不聚焦在某個技術方案上,而是通過產業鏈,結合我們業務的最終需求,去看到底是怎么樣把整套能力打通。
在泛娛樂行業,現在一些比較流行的玩法:
● 個性化推薦:千人千面的內容和消息推薦。
● 視頻資訊:視頻作為資訊的一個主要載體,隨著5G的到來,未來空間會更大。
● 基于AI的內容創意和審核:通過視頻AI能力,實現智能內容創作和審核。舉個例子,抖音每天產出的UGC內容大概是幾千萬條,卻做到了分鐘級的審核發布,這就需要AI來實現。
● 社交化:將社交互動融入資訊傳播中。
這個行業中有很多行業共性的痛點,比如獲客成本。
舉個例子,在蘋果4S剛出來的時候,當時App Store里面大概只有500個APP。做個APP放上去,很大概率會獲得高流量,但現在App Store有超過250萬款APP。如果我們的產品不吸引人,那就沒有價值,沒有流量,也難以存活。
另外,還有新穎創意少、留存轉化困難、用戶體驗差等等,這些大多跟用戶體驗相關的,而用戶體驗既涉及生理學問題,也涉及心理學問題。在泛娛樂行業里面,用戶體驗必然是一個深水區的問題。
那么火山引擎的解決方案是什么樣的,以及字節跳動內部到底是怎么做的?
圍繞“增長”這個目標,首先基于云原生的基礎設施服務。抖音春晚紅包的任務,為什么我們能在27天搞定?一般來說要花一個月時間買服務器,買硬件,上架,壓測,而我們花一天不到的時間,就可以把服務平滑地彈性擴容,這就是基于了云原生的基座和微服務架構。
其次是增長的能力中臺,實際上是一個中臺群。中臺群包含了數據中臺、視頻中臺、移動中臺、研發中臺。字節跳動有很多APP,我們為什么能夠這么快速地構建這些APP?因為我們不需要重復造輪子,幾個人的小團隊,就能夠基于底層和中臺能力,快速地去構建一個新的產品。
最后的整個智能營銷場景,包含了智能獲客、智能營銷和運營,以及智能互動體驗。從產品獲客開始,圍繞內容運營、用戶體驗,始終堅持ROI大于1、可規模化、可復制的增長方法論。
從這個圖可以看到除了下面的基礎增長支撐,還有體驗構建、數據決策、技術創新,來構成核心增長能力。增長的維度從用戶增長、市場規模增長、收入增長、利潤增長、效率增長、業務創新等方面出發,我們并不是單純強調在某一個技術上取得的優勢,還是要回歸到增長維度,這是智能增長方案的頂層規劃。
基于AI的沉浸式體驗構建力
下面來展開一下基于AI的沉浸式體驗構建力,主要是如何從創意體驗、個性化體驗以及性能體驗進行整體的提升。
創意體驗上面提到過,抖音每天可能會有幾千萬條UGC視頻,會用到AI智能。實際上AI智能的使用不僅僅在此,因為每天抖音上面還有大量的廣告投放。這些廣告素材如果用人工去做,由于每天工作效率是有瓶頸的,可能做到20條、30條就了不得了,但是就算人做的視頻素材火的成功率高一點,比如20%,那一天也就成功四五條。如果通過機器做素材,也許成功率是千分之一,但是我們一天做幾十萬條。那么這些廣告素材拿出去跑的時候,我們再會根據這些素材里面跑的比較好的廣告素材留下來,然后把其他的淘汰掉。通過這種方式,整個創意體驗,我們在廣告生成,包括音視頻處理,視頻特效交互都有大量的技術創新。
個性化體驗這塊,我們會根據用戶喜好做內容的定制和推薦。這里面有一整套的底層邏輯,我們需要通過用戶的點擊情況,判斷用戶的喜好,基于喜好,再根據內容的標簽,把它精準地和用戶匹配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個性化的體驗。
性能體驗這里先一筆帶過,主要是點播云服務、直播云服務等等。
丨創意體驗
大家在抖音上,經常看到一些很火的廣告,其實都是自動生成的。只需要有些圖片、文字,或者小的視頻素材,我們就可以將其自動生成創意廣告。
這里介紹一個電商行業的一個口紅試色案例案例,我們方案的最大優勢是臉部識別的特征點多,而且即使有手遮住嘴唇,也不會出現“穿幫”情況。基于此,很多商品試穿試戴的需求,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創新的體驗也產生了實際增長。
丨個性化體驗
關于個性化體驗,前面介紹了怎么做內容定制、算法推薦以及智能內容中臺,這些整合起來之后,就提供了內容定制,或者叫個性化推薦的方案能力。這主要針對于什么樣的場景?
一些企業沒有字節跳動那么成熟的內容生態,也沒有原創者提供內容,要怎么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提供內容池,這個內容池有字節跳動的全部內容,包括長視頻內容、短視頻內容以及Feed流。
內容池里的內容我們可以自定義,因為企業想在自有平臺上放的內容,肯定要和自身相關,至少要沒有競品視頻。舉個例子,比如汽車4S店或者汽車廠商,想把A品牌汽車的視頻放進來,那肯定不希望其他品牌汽車的視頻大量出現。
所以企業可以基于內容池做內容定制,定制完之后,再做內容自建和運營管理平臺。因為他本身不是做內容平臺的,所以內容創建、管理、分發這一整套體系,沒必要自己建一個很重的平臺。
這個時候我們就把這些能力打包起來,通過SaaS化的方式,做成一個推薦引擎,就是說,用戶在自己的APP里面只要集成我們的SDK、調用API接口。我們就能根據APP用戶請求,返回針對這個用戶的精準推薦內容。
這非常簡單,開發成本也非常低,實際上現在有很多工具類APP已經把這些能力都上線了。
當然除了提供打包方案,對于自身需要有自己的內容生產、內容管理以及內容分發的全套平臺,我們也把字節跳動內部的那一套平臺給沉淀下來了。
我們現在服務的行業除了泛互,也有文化傳媒方向的。這些客戶有大量的PUGC,也就是機構合作或者是PGC內容。這些內容可以多源、多類型地接入。
在接入后,我們會把它放到加工環節,這里面就有內容質檢和內容理解。推薦算法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沒有理解好內容,沒有這些內容的特征,那推薦算法也就沒有用武之地。
之后到了數據分發環節,這里設計了各種各樣的分發規則,包括做內容素材的分類,場景管理,算法推薦。下面會有數據大屏,可以在推薦場景、投放場景,進行實時的產品呈現。
最后就可以把內容推到客戶C端場景、APP、小程序包括一些其他的平臺。
丨性能體驗
第三部分體驗是性能體驗。
現在因為手機或者其他終端設備,拍照的圖片越來越大,雖然網絡越來越好了,但在一些傳統的JPEG業務中,還無法滿足業務發展需要。例如很多沒有數據大盤,不管是圖片、點播、視頻、直播,如果沒有全鏈路的數據監控,用戶沒法得到保障。
這些基本功需要花很長時間去解決,這對于用戶體量還沒有達到臨界點的企業,不會花太多精力去關注這些。
這里簡單介紹ImageX。很多大型的互聯網企業都會有一個基于開源的圖片格式,字節跳動現在是HEIF圖片壓縮編碼格式。怎么來理解?簡單來說,它在相同的主觀質量情況下,通過自有的壓縮算法,可以降低圖片尺寸以及文件大小。
這樣分發的時候,它可以幫助解決:圖片太大傳得慢,圖片太小清晰度不夠,想把清晰度調高,又需要考慮網絡帶寬以及成本。
例如字節跳動每年都會有非常大的寬帶支出,那我們只要做3-5%的優化,就可以帶來非常大的成本優化效果。所以很多企業都會做自己的視頻、圖片的私有化格式,通過底層的編碼、壓縮算法提升性價比。
ImageX還有很多處理能力,包括裁剪、水印、壓縮等等,都是大家比較通用的能力。
在多媒體云架構上,也有極致性能體驗以及成本優化。前面介紹了端上的特效或者短視頻內容,我們會覆蓋到直播、點播或者圖片這些場景,然后對這些內容進行智能分析。這里包括了圖片處理、圖片存儲的能力。
字節跳動現在每天增長的文件存儲量非常大,因為有很多視頻內容,存儲的成本、技術要求,都是比較高的。
上面不管是創意體驗的好玩、有趣,還是個性化體驗的內容精準推薦,都是讓內容對大家有吸引力,讓大家百看不厭。性能體驗則是幫助提高視音頻性能,降低成本。
基于科學實驗的數據決策力
接著是基于科學實驗的數據決策力。現在市面上大DAU的產品,都會有灰度發布的場景,比如,抖音作為日活六億的產品,這些產品做發版的時候,肯定不會輕易地發個功能就直接全線上了,一定會通過灰度、A/B測試。
A/B測試在字節跳動是被踐行到非常極致的決策方式。字節跳動是怎么樣來構建一套科學的數據決策體系?我們做所有的事不是站在上帝視角拍腦袋。誠然,強大的產品經理是會有敏銳的同理心、洞察力,但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依舊會用數據,做科學的決策。
這里是我們做精細化運營、數據運營的流程。
數據采集之后,對數據進行分析,要了解用戶、了解產品,再做用戶的分層。因為做運營策略,不同的用戶要做不同的策略,包括選擇用戶、觸達用戶,觸達完后,用戶被激活或者再次喚醒,被產品承接、效果回收,包括把匹配的關系做迭代,最后做產品的迭代。
我們很多產品雖然用戶量已經非常大,但是每天仍然會有大量的迭代。
前面是運營流程,這是整個精細化用戶運營的系統架構。
可以看到,下面是經客戶授權的全渠道數據采集和分析,包括第三方數據、企業第一方數據,這些數據全部匯聚到數據中臺里面去。數據中臺里面要把大數據團隊要做的事情做完。
之后,我們會基于授權后的數據進行分析,包括基于分析做用戶洞察的智能報表,構建實時數倉。實時數倉會支持到包括A/B測試,通過科學決策的機制,做好營銷觸達、版本迭代、產品優化。
如果用戶數據只是在境內的內部業務用的話,我們是可以直接用的,但是還要考慮到,很多時候用戶畫像要服務到第三方公司。因為基于數據合規,用戶畫像首先不能出境、不能出公司,只能在合規的前提下使用,所以我們有聯邦學習的系統。
我們現在內部的數據洞察中心,就是ABI系統,字節跳動70%的員工每天都會用。這個BI系統不是管理者去看的BI分析的報表。在字節跳動內部,所有的工作都是基于數據去做判斷和決策的,所以大家在工作當中會不斷地在這個系統里面看數據、看報表、看歸因分析。
前面講了整個一套架構,這里通過一個簡單的鏈條說一下如何通過實驗驗證,對假定或者猜想去進行驗證和判斷、做決策。
大家關注的東西,喜歡的東西肯定是不一樣的。那我們首先通過用戶的喜好、偏好,對用戶進行洞察,再基于用戶洞察,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戶,最終做到做千人千面的服務。
那到底要怎么樣去把不同用戶的洞察沉淀下來?
實際上,這塊我們接觸行業里面的公司或者客戶非常多,真正能夠做到像這樣一個比較體系化,比較成熟的,都是一些大的游戲公司、電商公司或者互聯網平臺。因為他們有長時間的業務數據積累,可以建立一套用戶畫像系統。
但這樣的體系積累,至少在現階段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擁有的。但現在業界比較新的做法是聯邦學習,通過橫向聯邦或者縱向聯邦。這樣在保護用戶數據隱私安全的同時,又可以取各家所長,沉淀出自己的體系積累。
接著,我們再通過A/B測試進行科學的決策。這就是前面提到的,我們在定投放策略、發新版本,或者迭代一個產品功能的時候,都要通過數據做決策。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不確定現場有多少頭條APP的用戶。如果大家有頭條,可以跟家人一塊把APP打開看一下。可能大家首屏的版式是不一樣的,有人是大圖模式,有人是三圖模式,各自推的文章也不一樣,內容關注不一樣。年輕人可能關注財經、科技,老人可能關注其他的一些東西。
除了內容不一樣,同一篇文章,它的呈現方式,有的可能是大圖模式,有的可能是三圖模式,這都不一樣。除了呈現形式,包括營銷策略,喚醒策略是不是好的,這都需要通過A/B測試做對比。
基于云原生的技術創新力
前面講的第二個部分是我們基于科學實驗的數據決策力。第三部分會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基于云原生的技術創新力,這是字節跳動能夠快速取得增長的重要部分。
這塊可以簡單說一下,這套能力在端、邊、云上面,都有固化下來或者沉淀下來的東西。
比如“端”,像在體驗監測上,弱網、弱機體驗全鏈路防裂化;APM上,我們做鏈路追蹤,包括Web上、框架、引擎、集成、IDE;小程序上,框架、引擎、集成、IDE;還有組件市場、輕服務、平臺、開發平臺、跨平臺技術棧。
在“邊”上,在邊緣場景會有些計算引擎或者邊緣場景,包括邊緣網絡。
“云”這塊前面也介紹了,因為我們用了很多家的云,所以我們對多云的使用和管理,包括多云架構的經驗也比較豐富。這塊包括服務網格、DevOps、服務治理、云邊協同、應用觀測,我們內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沉淀了很多的能力。
這里介紹一個和泛娛樂行業關系較大的,移動應用的開發平臺。
前面介紹過我們需要做很多的移動應用的開發,開發完后,還要做很多機型的適配,做很多測試,包括開發時要做版本迭代。這一套流程下來,一個公司如果不去借用現有的工具或者成熟能力的話,而是全部自己弄的話,成本和代價會非常大。舉個例子,我們在國內做APP開發的適配,需要七、八百款的機型適配。所以這里,我們已經沉淀下來一套開發框架、流程、工具。這樣我們在做新APP開發時,就可以直接復用。
所以我覺得大家如果要去做自己的產品,上來一定不要蠻干,如果市面上有比較成熟的,而且是比較低成本的,那就直接拿來主義。
應用多云是多云管理的正確路徑,現在很少有哪個用云的公司只用一家云,大家用云至少會用2-3家云。
比較初階的用云是一個資源多云,做一個統一的管理界面,或者平臺能夠把各個資源、監控界面統一管控起來。這就達到了現在比較主流或者比較有追求的多云管理的一個狀態。
但實際上真正要想做到比較成熟,做到應用多云的話,可能在包括安全策略、架構一致性、數據多活、災備、應用架構這塊都要做很多的工作。這塊我相信很多公司如果要用多云的時候,從公司本身來講是不會花精力來做這件事,因為這個東西跟咱們的核心KPI、核心業務沒關系,所以可以找已經做過這些事的人。
最后再說一下我們的容器服務,其實也是基于一個多云的應用平臺,因為我們很多業務要去保證在多朵云之間能夠靈活調度。
我今天介紹就到這里,非常感謝大家。
近日,火山引擎首度發布限時增長助推計劃「火種計劃」,A/B測試等產品可以提供給企業免費試用,助力企業伙伴實現數字化轉型,為企業發展增添新引擎、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