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開菠蘿財經(kaiboluocaijing),作者 |蘇琦,編輯 | 金玙璠,授權轉載發布。
一聊到疫情期間逆勢翻盤的行業,不少人第一時間會想到出海電商。
過去一年,跨境電商實火。2020年,從亞馬遜走出來的智能充電品牌Anker在創業板上市,目前市值超過680億人民幣;而尚未上市的快時尚跨境電商品牌SheIn,在2020年初完成E輪融資時,估值已高達150億美元;就連一度傳出要被阿里巴巴收購的敦煌網,業績也扭虧為盈,于近日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了上市申請......
和國內的電商業態多強相爭不同,在出海電商領域,不僅亞馬遜、eBay、Shopee、Wish、速賣通、Lazada等巨頭并未壟斷市場,獨立站和大賣之間也相互競爭,加上背后有各類軟件、物流、倉儲、支付等基建平臺的支持,生態持續繁榮,引得無數創業公司和資本方跑步入場。
天眼查顯示,2021年我國有超60萬家跨境電商相關企業。另據網經社“電數寶”大數據,2021年1-5月,共有超20家跨境電商平臺和服務商獲得了資本垂青,總融資金額超100億元人民幣。還有機構預測,中國出口跨境電商2021年整體交易規模將達7.73萬億元,2023年預計將突破9萬億元。
但就在今年4月,出海電商被澆了一盆冷水。亞馬遜會員日(6月21日和22日)前夕,不少中國跨境大賣們(大賣家)正準備大干一番之時,等來的卻是亞馬遜大規模的“封號”整治,原因是不少大賣違規刷單。從業者們發現,賽道的火熱反而倒逼行業向規范化、成熟化方向發展,行業一時遇冷也并非壞事。
與此同時,在跨境電商瘋狂式增長的背后,不論是ToC還是ToB的玩家,都不能只盯著海外市場的“廣闊”,還要應對海外市場滲透率沒有國內高、用戶網購習慣還需培育、互聯網配套的商業生態遠不成熟等現狀。
但不少但不少從業者都堅信,出海電商依舊是未來十年最有機會的領域之一,其中多個細分賽道都值得長期押注。
被Anker和SheIn代表的跨境電商
2020年,整個出海領域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發生了跳躍性的巨變。一些平臺在蟄伏十多年后抓住機會一舉上市,還有不少加緊入場的創業公司,也獲得了資本的青睞。
據不完全統計,整個2020年,國內外發生在跨境電商領域的投融資事件至少有40多起;2021年,資本繼續押注跨境電商:1月18日,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店小秘”宣布完成1.5億元B輪融資,6月初又宣布完成1.35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6月25日,國貨嚴選出海電商“橙意出海”完成數百萬元Pre-A輪融資......
業內一般將出海電商行業分為跨境賣家和賣家服務商兩大塊,分別對應ToC和ToB企業。
制圖 / 開菠蘿財經
跨境電商出現之后,跨境賣家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中國企業利用供應鏈優勢在第三方平臺(比如亞馬遜、速賣通、Shopee等)上開店,以做站群的形式,出售低價產品,很難有溢價權。經過幾年的發展,在深圳出現了一批優秀“大賣”,俗稱坂田五虎(藍思科技、澤匯、寶視佳、公狼、揀蛋網)、華南城四大天王(傲基、有棵樹、通拓、賽維 )。除此之外,深圳、廣州一帶還有數量眾多的跨境電商小團隊,但散兵游勇居多,很難資本化。
到了第二階段,一批有運營能力、供應鏈能力的企業,或在第三方平臺做起了自己的品牌,或開始搭建自己的獨立站。Anker和SheIn,就是其中的代表。Anker主要借助亞馬遜,依靠產品的研發創新,打造自己的品牌;SheIn以獨立站的方式把用戶抓自己手里,考驗前端獲客和后端供應鏈能力。
英諾天使創始合伙人王晟認為,SheIn這類快時尚服裝品牌,更偏向于渠道品牌。快時尚需要不斷上新、出貨,自己控制渠道和供應鏈的快速反應能力是最重要的。現在每年還有30-40%的服裝會成為庫存,如果不控制渠道,就不能以銷訂貨,它必須要有自身的渠道連接到消費者。而Anker是產品品牌,主打功能性驅動的3C電子產品,可以利用別人的渠道賣貨。
兩家公司都一樣賺錢。去年7月,Anker在國內深交所創業板IPO,財報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39.03億元、52.32億元和66.55億元;年度凈利潤分別為3.29億元、4.27億元和7.22億元。據界面新聞報道,SheIn也已開始籌備IPO,2020年SheIn營收近100億美元,連續8年營收實現超過100%的增長。
到了第三階段,各家開始講究出海品牌的價值。“這一歷程可以對比淘寶,從一開始的批發市場進貨,到后來工廠開店賣貨,再到近兩年消費品牌的火熱,邏輯是一樣的。”王晟稱。
Anker和SheIn在特定歷史階段抓住了紅利,它們在近半年內的爆火,也引發了行業對第三方品牌和獨立站討論。
9年跨境電商賣家鄧樹博稱,從2009年左右開始,每一年都會有一波商家做獨立站,每一年也都有一波倒下去。“大家覺得第三方平臺門檻更低,已經解決了客戶和流量的問題,只需要把產品做好。商家都想做私域流量,這是獨立站才能帶來的。但擁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獨立站,可能是每一個品牌賣家的夢想,不過任重道遠。”
站在投資人的角度看,星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歌認為,資本方并不傾向于投資獨立站。“獨立站對于產供銷端的完整性要求比較高,不一定能快速整合。同時,獨立站有一定局限性,并不利于與其他賣方或廠家合作,也沒有發揮出互聯網流量的最大價值。而第三方平臺也有獨立品牌,和獨立站相比更具備靈活性。”
從ToB角度去拆解電商出海,想要完成對接供給需求,需要完成用戶(營銷服務)、商家(供應鏈、軟件服務)、基礎設施(支付、物流、倉儲)等多維管理,這其中也產生了眾多積累深厚的巨頭公司。就在昨天(6月29日),Payoneer(派安盈)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跨境電商支付第一股”。
相比于其他更穩定的細分賽道,出海電商中的營銷領域,近來發生了一些變化。原來,很多賣家用搜索引擎的方式去營銷,近來變為用直播/短視頻的方式營銷,在這個過程中,成長出了一些服務商。“一般情況下,廣告的花費會占到整個銷售額的10%左右,也就是說做一個億的銷售額,要花1000萬的廣告費,智能營銷可以省下30%左右的成本,還能提高運營效率。”鄧樹博稱。
總的來說,疫情使出海電商的發展步伐加快了,行業也有機會從此前“撈一把就跑”的草莽時代,變得越發資本化、品牌化。
出海電商大震蕩
經歷了去年的火爆后,今年的跨境賣家和賣家服務商走向了兩極。
“亞馬遜大賣去年有多風光,今年就有多慘,一半都被封了。”一位亞馬遜賣家吐槽道。
6月17日,A股上市公司星徽股份發布關于子公司重大事項的公告顯示:“深圳市澤寶創新技術有限公司旗下有三個品牌涉及的部分店鋪,于2021年6月16日被亞馬遜平臺暫停銷售。經查,原因可能是部分產品贈送禮品卡,涉嫌違反亞馬遜平臺規則。”這個行為,被不少行業人士稱為“刷單刷好評”。
自4月底以來,位于深圳的多個大賣接連遭遇亞馬遜平臺封號處理,其中包含帕拓遜、傲基、通拓、猿人科技、澤寶、萬拓科創等旗下的主力品牌,亞馬遜產品鏈接均被下架,至今未恢復。這場封號整頓,被業內形容為“十年不遇的行業巨震”。
據一位業內人士猜測,“因為有一批大賣正準備上市,便沖業績沖刷單,而這些投機取巧的做法,嚴重干擾了亞馬遜的算法體系和行業規則。兩個月前剛封的時候,大賣們都還挺樂觀,覺得跟平臺溝通一下就可以解決。現在不但之前被封的沒恢復,還在持續不斷地封,大家有點慌了,開始撤回‘禮品卡’,成本加劇。”
亞馬遜封殺一批違反規則的大賣,由此產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一批違規大賣,現金流出現問題,很多供應鏈廠家也可能面臨大危機。”上述業內人士稱,此事對整個出海電商影響巨大。
在亞馬遜的封殺動作之后,整個出海電商市場開始呈現出降溫的態勢。
一是亞馬遜開始限倉限容量,導致很多賣家的重點產品無法補貨,非重點產品和滯銷產品一直滯銷,賣家們都在想辦法清倉清庫存;二是亞馬遜今年7月1日起將全面代繳歐洲增值稅,對于一些原本毛利就不高的商家而言,需要再加上20%的稅。這兩大因素都導致商家們的整體利潤嚴重下滑。“后者的情況下,商家一般會選擇提價,但有些商家還在清庫存,根本無法提價,非常被動。”鄧樹博稱。
同時,受去年疫情影響,今年亞馬遜賣家的注冊量一路走高,市場容量有限,供大于求導致整個市場競爭更激烈。不過鄧樹博認為這是好事,“在這樣的情況下,真真正正規范化管理的企業,如果能對供應鏈體系進行很好的整合,發力產品研發設計,一定會有比較好的發展”。
反之,跨境貿易中的賣方服務商,依舊很穩。
ToC的生意一方面要面對時刻變化的政策、管理和疫情情況,另一方面還要花時間培育海外用戶的消費習慣。楊歌稱,把中國電商的商業模式快速復制到海外是很難的,相比之下,ToB更容易進行復制。“尤其是SaaS、ERP等軟件服務,需求是始終存在的。”
王晟也很看好ERP賽道。他認為,其它的基礎服務賽道資產很重,比如專線公司、物流、海外倉,都需要投入巨大,沒有吃到早期紅利或沒有資本支持,現在起步很難再有機會。ERP市場目前還處于混戰狀態,最終誰能勝出還不能確定,不過目前其中主要服務中小賣家的“店小秘”市占率最高。
鄧樹博還觀察到,以前大部分的賣家都喜歡直接用亞馬遜FBA倉,去年疫情期間亞馬遜封倉之后,很多貨物沒辦法入倉,商家開始關注到海外倉。“聽說亞馬遜現在為了讓商家盡可能清除滯銷產品,已經不再擴倉,第三方海外倉存在機會。”
2021年行業機會多,
但在TikTok上做電商為時尚早
新的機會還會繼續產生嗎?
在多位受訪者眼里,今年出海電商的機會將聚焦在出海品牌(DTC,Direct To Customer)上,其中有流量運營能力,相對高毛利、有中國供應鏈優勢的品類,將大受歡迎。
“出海品牌型的項目和一般的大賣,最大的差異在于毛利結構,好的DTC品類都能賣到70%以上的毛利空間,達到這個要求的品類都有機會。”出海投資人衛賢稱。
他注意到,越來越多跨界的、復合背景的新面孔進場做出海品牌,往往選擇的是一些更適合本土化的品類,用中國更具優勢的供應鏈,打不一樣的客群,為其提供大量的供給,更好的定價和包裝。
王晟將這一批出海品牌,類比為幾年前的淘品牌。“很多新興國潮品牌也在不斷發現新品類,再對其進行升級,而且海外用戶對品類和場景的需求跟國內不一樣,非常多的不同當中,一定存在機會。”
同時,王晟認為,出海電商比國內的新消費品牌市場更加良性。“國內的新消費市場基本上都是靠砸錢博未來。相對而言,海外市場的很多品類基本都是人民幣進價美元出價,有六到七倍的定價倍率,國內新消費品牌很多定價倍率都是三倍,甚至低于三倍。”
春泥資本合伙人周文靜提醒到,哪些品類在中國有很強的供應鏈優勢而在國外沒有,且這些優勢不會隨著疫情過去而消失,這樣的品類將大有機會。因此,一定要在創業初期加深供應鏈的壁壘,這樣在國外的供應鏈復蘇以后,才能繼續保有優勢。
伴隨短視頻電商在國內的火熱,以TikTok代表的短視頻和直播平臺中,是否存在一定的機會?對此,大部分受訪者暫時還持觀望態度。很多亞馬遜賣家告訴開菠蘿財經,在TikTok上的獲客效果不是很好。
究其原因,一方面,依舊是用戶習慣的問題。海外用戶在線上O2O、直播電商的受教育過程還沒有完成,即使是線上消費,海外用戶反而更信任獨立站。
另一方面,業內人士認為,TikTok的商業化還沒有真正開始。今年2月,TikTok官方才在印度尼西亞市場灰度上線TikTok Shop,即抖音版小黃車功能,隨后又在英國試點,但目前還未在海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試點。
“毋庸置疑,現在海外有流量,大家都在跑馬圈地,積累自己的粉絲量和自己在不同類目里面的品牌能力,但目前還沒有特別具象的投資標的。”衛賢稱。
其次,那些想依賴TikTok做海外市場內容的中國MCN玩家,也需要面對團隊的本土化、用戶轉化率低的難題。“在中國做MCN都比較難資本化,何況是面向海外市場,運營團隊在中國,網紅團隊在國外,把控度就更弱了。而且還要了解國外用戶的需求、興趣點,難度不言而喻。”周文靜稱。
王晟認為,TikTok的商業化價值長遠來看一定是極其巨大的,當下的時間點可能還略早。“就看誰有能力去做,但肯定不是國內現在做MCN或直播電商的這波人。”
伴隨著更多ToC端的玩家進場“賣水”,也給了“地基”型的ToB玩家一些機會。衛賢認為,這些ToB玩家的客戶可能會從原來的超大客戶變成一些中小體量的客戶,從原來非常定制化的非標的需求,變成一些集約化、系統化的需求,一些新品牌也對傳統營銷服務的審美提出了新的要求,資歷較老的傳統團隊,也不一定能完全覆蓋新入場的C端玩家的需求。
總的來說,出海電商行業的火熱才剛剛開始,能火多久則取決于賽道有多大、滲透率有多高。“長遠來看,中國優秀的創業者,把產品生產出來銷往全球,肯定是未來5-10年的大趨勢。”衛賢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