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青云科技旗下的容器平臺,KubeSphere容器平臺研發總監周小四充滿了自信:“我認為,KubeSphere在國內沒有太多的競爭對手,已經在國內站穩了腳跟。在國外,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OpenShift和Rancher。單從產品角度來看,KubeSphere每個版本我都和OpenShift、Rancher橫向對比過。在3.0版本,KubeSphere已經實現了超越。”
周小四的底氣,源于從2018年正式對外發布1.0版本到今天,短短三年的時間里,KubeSphere一步一個腳印,已經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容器開源項目。
2018年12月,KubeSphere 1.0版本發布,提供多租戶管理、DevOps、多維度監控、應用商店及配額管理;
2019年5月,KubeSphere 2.0版本發布,新增微服務治理、鏡像倉庫、多租戶日志、告警通知、代碼靜態分析并增強了安全;
2020年8月,KubeSphere迎來3.0版本重磅升級,提供多云與多集群管理、應用自定義監控功能,并支持審計日志查詢、網絡策略管理等,進一步增強了平臺安全性。
2021年4月,KubeSphere 3.1版本發布,主打“延伸至邊緣側的容器混合云”,通過集成 KubeEdge,拓展“邊緣場景”,實現大規模應用統一交付管理,并增加了“計量計費”功能,讓基礎設施的運營成本更清晰。
這樣穩扎穩打帶來的成績是:KubeSphere已成為CNCF(云原生計算基金會)官方認證的開源容器云平臺,國內唯一的Kubernetes發行版,在國內用戶數已超過1萬。“我在一年半以前,給自己定了個三步走計劃,達到1萬、10萬、100萬個用戶,目前國內市場已經走出了0到1的階段,用戶數早已超過1萬。”周小四說。
更令周小四高興的是KubeSphere在國外的表現:“KubeSphere在土耳其、南非、西班牙、伊拉克都有合作伙伴,都是他們主動找到我們的。KubeSphere更是進入了土耳其國家體系部門。”
同時,在去年11月份,KubeSphere和AWS達成合作,上架Quick Start,為進一步開拓全球化市場創造了重要途徑。
使用者畫像則從另一維度反應了KubeSphere的受歡迎度。“前不久我們做的一個調研顯示:KubeSphere的使用者,接近半數來自500人以上的企業。”
不得不說,在OpenShift、Rancher兩大容器平臺的“打壓”下,KubeSphere在短短三年時間里實現超越實屬不易。KubeSphere也用實際行動,打破了“容器平臺同質化嚴重”的結論。
在周小四看來,KubeSphere的成功絕非偶然。“這么激烈的競爭環境下,KubeSphere的轉化率還這么高,一定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先入者優勢。“在國內,兩三年前我們做KubeSphere時,巨頭還沒有關注到容器平臺。”
其次是緊抓用戶痛點。在這點上,周小四非常感謝OpenShift和Rancher。“當時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做調查和研究,去發現OpenShift和Rancher的問題,這些問題是用戶的痛點。用戶一定在尋找更好的產品,所以我們出現了。”
如KubeSphere重點提升了可觀察性和監控告警能力,這是K8s的一大不足。正是在這方面的提升,使得KubeSphere迅速抓住了運維工程師的心。
第三是吻合用戶的交互、使用習慣。這是周小四心中,KubeSphere與OpenShift、Rancher的本質區別。“KubeSphere提供的交互,絕非頁面漂亮那么簡單,而是完全以用戶視角,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比如網絡、存儲、安全。微服務也絕對不會暴露Istio給用戶。”
最后是貼近社區用戶。“我們和社區用戶是‘魚和水’的關系,交融在一起。社區用戶在促進我們,我們在為社區用戶服務。KubeSphere也一定會保證開源社區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