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互聯網那些事
今年5月,上上簽合并云合同,至此,上上簽、法大大、e簽寶三巨頭拿下79%的市場份額,電子簽名第一梯隊“三足鼎立”之勢初成。
誰能想到,“電子簽名”這個過去在企業數字化流程中并不起眼的一環,正在悄然從幕后走到臺前,成為企業服務和公共資源數字化需求的升級中的重要部分。
早在幾個月前,順豐發布Q1財報,快遞業務營收出現下滑,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電子簽名的普及或許是順豐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電子簽名的使用導致實際發票量增加,這也側面反映出,電子簽名行業已經開始加速駛入快車道。
從市場來看,騰訊在2021年3月21日豪擲9億人民幣投資法大大;螞蟻金服則是投資了另一頭部企業e簽寶,而字節跳動也拆分出了自己的電子簽名企業“電子牽”。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中國電子簽名的市場已經從2016年的8.5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08.2億元,電子簽名的行業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6.33%,在去年疫情的間接助推之下,電子簽名迎來快速增長期,預計2023年,中國電子簽名市場接近250億元。
2016年,電子簽名因為P2P而迎來一撥小高潮,那么這次電子簽名又有多少想象空間?電子簽名賽道的有限之處又在哪里?
且看本文拆解!
一、雙高屬性:to B/G業務的無限想象
2021年6月3日,全球電子簽名頭部玩家DocuSign發布了今年的第一季度財報,據財報顯示,其2022財年Q1總收入為4.691億美元,同比增長58%,訂閱收入為4.519億美元,同比增長61%,DocuSign相當于來了個“大豐收”。
幾乎同一時間,谷歌對外公布自己的“辦公地點工具”,用于協調員工遠程辦公或者搬遷辦公;再往前,ZOOM等線上辦公軟件均在“電子數字化”撈了不少金,多個碎片化的信息背后,已經可以看出,電子簽名即將迎來爆發。
將視線轉向國內,創辦于2002年的e簽寶在2014年之前一直不溫不火,但在2014年之后,e簽寶敏銳的捕捉到互聯網云端發展的趨勢,就轉型成為電子簽名云服務公司,同時確定了“電子簽名+”的戰略模式,面向“互聯網+”的應用市場,賦能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而另一選手“上上簽”則算是后起之秀,早在2018年,上上簽宣布合同簽署量達到24億,同比2017年增長200%,而到了2020年6月30日,上上簽更是累計突破百億,由此可見,電子簽名市場增長之迅猛。
電子簽名的迅猛發展順應了國家的“數字化改革”浪潮,我們可以找到許多關于電子簽名的相關政策規定:2019年《gwy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中,計劃建立權威、規范、可信的電子印章系統;緊接著在2020年11月,有關部門又發布《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方案》,拓展“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電子認證方式,這為電子簽名的發展做好了背書。
在《十四五》規劃中,更是具體提到了“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推廣應用電子證件照、電子合同、電子簽名等電子數字化措施。
我們可以看到,政府是樂于推動更多電子簽約的使用,用于簡化流程、方便管理,以此為智慧政務添磚加瓦,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中國電子政務市場規模高達3000億,這是一塊很大的蛋糕。
有了政府向的推動,toB業務也就順勢增長。
電子簽名應用場景非常廣泛,并不局限于在線辦公,還包括金融服務、政務服務、電子商務、醫療服務。
而對互聯網巨頭們來說,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高粘性才是各大巨頭們看中的優勢,電子簽名的特征在于其具備“鏈式增長效應”,即成為萬千企業用戶之間的契約紐帶,頭部企業往往業務龐雜,使用更加高頻,使用粘性也就更強。
而如果規模較大的企業率先實現電子簽名,會對其有業務往來的中小企業形成共同的價值網絡,拿下更多的大企業客戶,進而帶動中小企業客戶入場,這才是企服獲客的邏輯,所以基于此,互聯網巨頭們也就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上上簽在2019年合并了“眾簽”,在2021年上上簽又合并了“浙江云合同”,合并之后,上上簽以15.2%的市場份額居行業第三,距離法大大僅差一個身位,我們可以預想的是,上上簽合并云合同之后,電子簽名第一梯隊已經基本形成嗎,行業的終局之戰也將很快迎來。
二、長期生意;電子簽名的有限空間
電子簽名的優勢給了我們許多未來的想象,巨頭們持續跟進也給了市場很大信心,但電子簽名依舊存在其有限性。
其一,電子簽名賽道呈現出主營to B和to G業務的行業特點,而不論是toB 還是toG,,即使在高市場規模的背后,往往也是一個慢生意,需要的是長時間的積累,長期資源的投放,產品、技術、商務、市場等都需要長時間耕耘,這也就意味著電子簽名的生意想要像投資直播、短視頻等短期收回收益不太現實。
其二,較窄的競爭空間。哪怕我們現在看到國內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均在布局,而據不完全統計,國內電子簽名企業超3000家,但頭部選手的馬太效應嚴重。據天眼查數據顯示,e簽寶、法大大和上上簽三家分別占據了33.85%、20.50%、15.20%共計79.58%的市場份額,根據鏈式增長效應,頭部玩家不斷擴張之后,其他中小公司可能更沒有機會,而將很快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格局。
其三,運用場景還需突破。中國電子簽名企業多集中在本地化部署,也就是集中在政府合作,相比起DocuSign主要提供在線審批、協議簽署以及在線交易的服務,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電子簽名主要場景中,政務的應用比例最大,高達79.7%,其次則是政務,約為53.7%。
其四則是安全問題。在電子簽名發展的初期,存在許多“渾水摸魚”的企業,基于CA證書加密技術的電子簽名,本身技術門檻并不高,電子簽名的技術壁壘并不高,這也讓許多用戶為電子簽名的安全問題擔憂。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客戶最關心的問題是電子簽名的信息安全性,比例高達57.4%,其次則是有47.9%的用戶期望未來電子簽名能夠升級智能化管理系統,電子簽名的安全性依舊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盈利問題。
當下的電子簽名企業主要收入為合同簽署費用、認證服務費、接口集成費用、服務器存儲空間費等,電子簽名企業雖然有著較強的工具性,但用戶規模當前還較為有限,百億市場分散到整個行業中,還不足以抵消各大選手們的運營成本,電子簽名企業們還需要繼續資源投入,占據先發為止,從“教育用戶”階段到“成熟付費階段”,這一過程需要耗費的時間和資源只會更多。
當然,與DocuSign相比,國內電子簽名企業背靠互聯網巨頭,以其自身流量為基礎,或許能開辟出另一條發展之路:to C上億級別的用戶都是潛在的客戶,在“跑馬圈地”之后,或許又要回到toC業務的爭奪之上。
到那時,簽字筆是不是要迎來下崗?
參考資料:
數據來源:天眼查、艾瑞咨詢
圖片來源:網絡
松果財經:從e簽寶崛起,看電子簽名價值幾何
靈貓財經:數字化時代,電子簽名玩家們如何突圍?
周天財經:微信入局,電子簽名會是新的風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