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鏡像娛樂(ID:jingxiangyule),作者:梁嘉烈,授權轉載發布。
6月30日,韓國Apple Music代理商官博發文稱,樸燦烈吧原吧主先后向他們提出了樸燦烈OST回歸專輯10000張、ARENA雜志10000本以及EXO9周年回歸專輯6550張的申請,出于海外直郵的特殊性,Apple Music代理商全款墊付了專輯及雜志費用,并為這位吧主開具了正規下單證明,所有銷量均在榜反應,但該吧主以各種理由拖延付款,拖欠金額達到130萬。
值得注意的是,130萬只是拖欠代理商的欠款,據爆料,該吧主在Owhat平臺發起的相關集資總額為1068萬。
飯圈大粉集資之后卷錢跑路,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2016年,日本女團AKB48總選舉時,渡邊麻友吧應援集資達上千萬,但渡邊麻友卻未能如愿“重返王座”,票數敗給了指原莉乃,之后,粉絲指出集資發起人魔悠悠涉嫌以投票之名詐騙;2017年,迪瑪希后援會先后展開多輪集資,總金額達到153萬元,負責托管這筆錢的后援會會長最終攜款消失;2018年,蔡徐坤某大粉以銷售應援物品為名集資100萬,未發貨便銷聲匿跡;同是2018年,《創造營101》總決賽之夜4000多萬集資不知去向。
如今,“凡籌款必貪錢”似乎正在成為飯圈集資的真實寫照。
“樸燦烈吧”事件持續發酵后,外界都在感慨“粉絲的錢真好賺”、“粉圈沒有辨識能力”,但“人傻錢多”并不是飯圈集資持續暴雷的根本原因。長久以來,“拒絕白嫖”的飯圈文化、飯圈的復雜利益生態、星粉平臺的機制漏洞等,才是集資者輕易便能“喜提海景房”的關鍵。
“不花錢算什么真愛”
“沒有免費的歐巴。”
在飯圈,為偶像花錢是天經地義的,而白嫖,則是可恥的。正是因為這種“天經地義”的邏輯存在,飯圈集資才會成為常態。
在飯圈高度規模化、組織化的當下,以散粉身份為偶像花錢已經很少見了,飯圈更多是以組織或粉絲團體的形式行動,如線上應援中為偶像打榜、刷熱度,線下應援中為偶像承包各大廣場大屏、廣告牌、送餐車,以及線上集資等,都是聲勢浩大又狂熱的群體行動。
在所有集資打榜、應援中,有人誠心誠意“為愛發電”,如有一位內娛粉曾告訴鏡像娛樂,她成為某頂流的粉絲后,會自發購買所有力所能及的代言產品,為了沖銷量,她每次的購買量都很大。“出道多年了終于走紅,孩子真的不容易,不想再看到他跌下去,能花的錢都是要花的。”
但是,也有人是被飯圈文化所挾裹。蔡徐坤發布數專《YOUNG》時,他的超話曾出現了這樣一則帖子:“學生黨出不起1000?只出一兩百的怎么想的,有手有腳不會賺錢?暑假這么長時間賺不到錢?你看看我錢都哪里來的,時間來不及就想法子跟親朋好友借到錢后面打工再還,還有什么能賣的衣服化妝品游戲裝備都給我賣掉,新歌銷量上不去你打扮給誰看?”
此言論顯然過于極端,但鏡像娛樂長期觀察各大流量超話發現,飯圈很少提倡“量力而行”,即便提倡,多數也僅是“面子工程”。在絕大多數粉圈,但凡偶像有新專輯、新雜志上線,后援會和大粉都會鼓勵粉絲沖銷量,更有甚者,會明確規定上班黨、學生黨的購買量,若達不到購買量或集資額度,便會被以“沒有粉絲資格”論處。
進入飯圈的人,想要佛系追星似乎是不現實的,因為在飯圈,“沉默的螺旋”效應被無限放大,“愛他/她就為他/她花錢”是主流群體的共識,持有不同意見的少數群體,因為害怕被孤立、被開除粉籍,變得沉默而隨大流。所以外界才會道,飯圈和宗教是異曲同工的。
很多人將飯圈狂熱的追星文化歸因于“低齡”所致,但事實上,在楊麗娟癡迷劉德華的時代,粉絲同樣狂熱,只是這種狂熱是自然誕生的,但如今,飯圈的狂熱卻是整個資本市場潛移默化“馴化”的結果。
在“樸燦烈吧”事件被爆出后,不少粉絲擔心的不是錢能不能退回,而是專輯的銷量到底能不能沖上去,因為在韓國娛樂圈,市場是直接將銷量與人氣掛鉤的,銷量不佳或專輯成本難以回收,勢必會影響偶像個人或組合后續的資源及活動。
在內娛,粉絲瘋狂集資或打投的邏輯更好理解。在互聯網選秀節目中,集資投票直接決定了偶像的出道位次;在品牌方眼中,購買量直接決定了明星的商業價值;在與對家的競爭中,應援陣勢大小直接決定了偶像的排面。這都在誘導飯圈文化變得越來越狂熱,誘導飯圈集資數額變得越來越高額。
不過,從頻繁暴雷的粉絲集資也可以看出,粉絲們為愛發電,排隊等待著“真愛”的號碼牌,有時候,她們卻是在為他人作嫁衣。有內娛粉告訴鏡像娛樂,不少飯圈集資中,集資人和散粉的關系,就如同莊家和韭菜,有的集資事實上是明星大粉和后援會在聯合做局,她們共同煽動散粉集資,中飽私囊。
復雜利益交織的灰色地帶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近幾年,飯圈這塊蛋糕充滿了誘人的氣息。王俊凱17歲時,粉絲曾為他包下了一輛輕軌廣告,網傳費用達到一千萬;2018年《創造101》總決賽時,11位選手粉絲集資總金額達到4000多萬。如今,偶像和流量們的生意是最好做的,不止是出道集資、生日集資,但凡有專輯、雜志發售,粉絲集資的金額也動輒能達到數百萬、數千萬。
如今,在新選秀節目開播前,幾乎都會有流量明星的大粉,轉而成為尚未出名的選秀藝人的新粉和站姐。在外界看來,這或許就是單純的“爬墻”,實則不然。互聯網選秀靠打投出道的底層邏輯,給了太多人薅羊毛的機會,而混跡飯圈多年的大粉們嗅覺靈感,她們率先選擇具有潛力的新人,并在這些新人的粉圈中建立話語權和影響力,然后再靜待變現的時機。
有內娛粉透露,很多明星貼吧吧主的位置也是飯圈的一個“肥差”,有不少大吧吧主的身份都是從前任吧主手中買到的,最高的一次交易花費達到300萬。
有人為愛發電,有人渾水摸魚,這便是集資亂象頻現的根源之一。
眾所周知,后援會或藝人貼吧都是民間組織,不具備官方屬性,因此,前幾年集資暴雷事件頻出時,不少藝人的做法都是直接撇清關系,如迪瑪希后援會會長攜款跑路后,迪瑪希工作室就表示官方后援會賬號為“獨立運營”,粉絲上交應援資金集資的事,事先也沒有告知公司和藝人,公司和藝人對此事均不知情。
即便藝人可以撇清關系,但粉絲與集資掛鉤,對藝人而言也會產生負面影響,這也是此次樸燦烈大粉要求散粉不要大規模向相關部門舉報的原因。
這一兩年,為防止后援會、貼吧等“民間組織”因過激言論或集資事件影響藝人形象,不少藝人工作室都接管了粉絲后援會,如2019年,蔡徐坤后援會認證及綁定信息就更換為了蔡徐坤工作室的人員。當然,藝人接管后援會,除了正規化管理的目的外,也不乏更好地利用粉絲力量的初衷。
相比內娛粉絲團體管理的“官方化”,韓娛、日娛在國內的粉絲團體是缺乏官方約束的,韓國各大經紀公司鞭長莫及,它們和代理商只負責賣貨收錢。此次韓國Apple Music代理商手撕樸燦烈吧原吧主,只是因為“傷及了利益”。
“樸燦烈吧”事件中,韓國Apple Music代理商表示原吧主拖欠費用為130萬,但項目總集資為1000多萬,可見該吧主下單的10000份,或許遠低于粉絲的實際購買數。在此類集資中,身份不明的職業粉頭如何操盤集資生意,散粉們有權過問,但同樣鞭長莫及。
此外,據鏡像娛樂了解,與內娛運作不同的是,韓娛打榜是分“運回”和“不運回”的。運回形式相當于“代購”,粉絲集資可以得到實體專輯和特典(周邊),不運回形式則是“純集資”打榜,粉絲只會拿到特典,但粉絲正常下單購買的專輯和運回形式相同,都會計入相關榜單的銷量中。因為不運回形式節省了郵費和包裝費,所以粉絲的花費比運回形式低出很多。
不運回形式,顯然為集資發起者帶來了太多可乘之機。有韓娛粉表示,一般情況下,不運回的專輯都會被送往各種福利機構、高校、公共場所作為二次宣傳,但據鏡像娛樂了解,其中不乏集資者以超低團購價格提貨后,轉手以原價販賣牟利的操作,對于國內的粉絲,集資操盤者只需要偽造捐贈收據便可以蒙混過關。
以眾籌之名行集資之實
造成飯圈集資頻繁暴雷的還有最關鍵的一環,那就是提供集資渠道的星粉平臺。
韓國Apple Music代理商就“樸燦烈吧”事件發聲后,提供集資渠道的Owhat平臺第一時間鎖定交易,并在相關微博評論中表示:“已經和其家里人聯系上并在全面溝通此事進行解決方案的推進。” Owhat發聲后不久,北京朝陽區市場監管局就此事約談了全星時空公司(Owhat),約談之后Owhat表示已報案處理。
近幾年,Owhat在粉絲圈內十分流行。目前來看,它似乎就是單純的明星產品出售、明星周邊出售、活動報名、明星資訊發布平臺,但熟悉飯圈的都知曉,Owhat一直是飯圈粉絲大站的聚集地,主要用來做集資、團購買專、站姐代購等交易。
很長一段時間里,Owhat平臺上不乏“專輯打投應援”、“生日應援”、“日常存錢罐”等各類集資項目,形式與水滴籌上的眾籌無異,這些項目目標金額從幾萬到數十萬、數百萬不等,很多明星的集資項目都會超額達到目標。《創造101》比賽期間,孟美岐在Owhat上公開的集資金額就超過1200萬。
或是因相關部門對飯圈監管力度的強化,如今,這種赤裸的集資形式已經很少出現在Owhat平臺,全站搜索也難以發現相關詞條。但是,據鏡像娛樂觀察,如今Owhat平臺上售價一元的諸多明星相關產品,如“生日企劃”、“不運回專輯”等其實仍是“純集資”,此外,據內娛粉透露,Owhat平臺上的一些小掛件、照片集等周邊也都在借賣實體之名空手集資。
“樸燦烈吧”事件曝光后,外界不少人直言希望查封Owhat這樣的飯圈集資平臺,但不少追星用戶解釋道:“Owhat只是提供購物的平臺,性質與淘寶相似,騙人的是燦吧,不是Owhat。”那么,在“樸燦烈吧”事件以及之前各大集資跑路事件中,提供在線交易的Owhat真的沒有責任嗎?非也。
在Owhat上,集資的發起者/明星周邊的售賣者多數都是明星后援會會長、明星貼吧、粉絲團管理員等。這些人扮演著賣家的角色,他們與淘寶賣家是相似的,但不同之處在于,對于這些操盤巨額資金的“賣家”,Owhat并未像淘寶般進行嚴格的資質審查,這些粉頭只需要在Owhat認證并填寫個人信息,便能在一天之內通過審查,獲得集資相應資質。
與此同時,Owhat并未聯合第三方部門對此進行監管,這都為平臺集資埋下了隱患。
在“樸燦烈吧”事件中,Owhat平臺上的相關集資金額,早就被樸燦烈吧原吧主轉出,沒有任何付款及發貨憑證便可以直接提現,這便是Owhat的機制漏洞。說到底,長久以來,Owhat扮演的都是中間渠道方的角色,它默許集資現象的存在,但在審查與機制上卻漏洞百出。
微博博主韓星行程也指出,很多飯圈大粉不選擇淘寶這種有安全措施和大數據風險評估的平臺,反而選擇Owhat和桃叭等,原因就在于這些小平臺有提現綠色通道。在這種情況下,操盤集資項目的職業粉頭是否卷錢跑路,似乎全看人品與良心。
由此來看,立案追繳對“飯圈集資”來說純屬治標不治本。在被相關部門約談后,Owhat表示與Apple Music代理商達成了戰略合作框架,宣稱今后所有在Apple Music訂購周邊的粉絲團,都將由Owhat平臺公對公打款。此外,Owhat還計劃邀請更多可信賴的粉絲團、上游供應商一起加入合作機制。
理想很美好,但現實是骨感的。多久才能建立一個龐大的供應商合作體系、如何辨別何為可信任的粉絲組織等,都是Owhat面臨的難題,此外,對于那些借售賣實體之名行集資之實的項目,Owhat的“公對公”打款又有何價值及意義,這也是Owhat需要回答的。
飯圈集資之雷,非一人或一家所埋,也非一日或一年可以解決。多少職業粉頭喜提海景房,就有多少粉絲依然在被騙,不論是粉絲警惕性的提升、飯圈文化的矯枉,亦或是星粉平臺的整改,都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