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億邦動力”(ID:iebrun),作者: 王曉寒,編輯:馬志學,授權轉載發布。
“4000個TikTok賬號,一機一號注冊,權重高,已設置美女頭像,可指定商業者模式或創作者模式。”諸如此類的TikTok賬號售賣信息,在大批微信群中傳播。
從0粉的低價賬號,到數百萬粉絲、能賣到數萬美金的高質賬號,都在被買賣。即便面臨“僵尸粉”以及被封號的風險,這些玩家依然抵御不住誘惑。
“買賣賬號”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不過,TikTok賬號買賣,卻是隨著TikTok這一新流量平臺在海外市場崛起,從其他領域復制、變形而來的新產業。
“賣家多數是中國人,買家也是中國人”,他們多在微信生態中進行交易,而生意的最終歸途則是去海外市場“吸金”。
TikTok正處于國際化的關鍵渡口。歷經命運多桀,可能蕪雜,可能簡潔,可能喧嘩,亦可能觸礁。
盡管TikTok三番五次強調,盡力維護良好的平臺環境,但是各種現象屢禁不止。
對于擁有10億月活的TikTok來說,是喜是憂?
"定制號都是1000個起訂",
歐美地區報價是東南亞3-5倍
一位號稱擁有上萬個白號的TikTok賬號賣家告訴億邦動力:“一般都是成批的賣。一次買幾百個,也可以10個起測試。”
億邦動力調查發現,這些在微信生態買賣的TikTok賬號有好幾種分類。
最基礎的TikTok賬號被稱為“白號”,僅注冊了賬號、沒有發布任何信息、粉絲數為0。這類賬號大多通過郵箱進行注冊,價格約為0.5-1.5元人民幣一個,如果大批量購買還能優惠。
在多個TikTok賬號交易群中,都有這位“白號賣家”的身影。他每天都會在N多微信群中宣傳售賣信息,其庫存賬號幾乎每隔一天就會減少1000個。
針對不同的購買需求,TikTok賬號賣家們還對賬號以地區、粉絲量、模式等維度進行了標價。
億邦動力觀察發現“地區號”,也就是以某一地區為注冊地、所吸引的粉絲以該地區用戶為主的賬號,其中購買需求最多的是歐美地區的賬號,其次是日本地區的。而歐美地區洽洽也是中國跨境電商出口賣家的主要戰場。
另一位TikTok賬號賣家則聲稱,可以定制國家賬號、頭像。“這種定制號我們都是1000個起訂,我們來幫買主把目標地區的白號注冊好。當然,量大的話我們可以細聊價格,肯定有優惠。”他說。
目前,TikTok在印尼地區已經放開了小黃車及TikTok小店功能,因此這類賬號也頗為搶手。
比如,賬號賣家Alica在微信群里發布信息稱:“本人手中有少量印尼購物車測試賬號,可以掛TikTok小店、第三方鏈接、TikTok精選聯盟,現低價處理。”當群里一個買家在看到消息后的第二天,嘗試與Alica接觸時就被告知賬號“已出手、以后再聯系”。
除了賣家時不時的售賣通知,在這些微信群里,很多求號的用戶也在頻繁發布需求信息,其需求多以垂直類賬號及地區粉絲號為主。
比如,在一個群里,寵物服飾品類的跨境電商賣家Chlir就多次發布信息稱,“大量求購寵物、搞笑、垂直好物賬號”,要求賬號粉絲數量在300-1000左右、歐美地區粉絲占比高。
Chlir告訴億邦動力,是朋友推薦他購買TikTok賬號的,因為他的朋友在TikTok上利用有一定粉絲量的短視頻內容,給自己的獨立站帶來不少流量。
“我自己是做寵物服飾的,所以想求購寵物、搞笑類的垂直內容賬號,跟我的產品更貼切。但說實在的,這么精準的賬號不好買。”他說。
另一位TikTok賬號求購者則認為:“對于大多數跨境電商賣家來說,從頭做一個TikTok垂直內容賬號是很難的,直接購買一個現成的賬號,然后接著做更實惠。”
與其他賣家頗為不同的是,一位汪姓賣家在求購越南、印度千粉賬號,而這兩個地區在大多數賣家眼中并不是高付費地區。
億邦動力了解到,盡管在印度地區用戶已無法直接訪問TikTok,但仍有部分印度用戶通過特殊手段突破封禁,訪問TikTok。這部分用戶對TikTok的使用時長、信任程度都更高,其收入水平也相對較高。
綜合來看,東南亞地區的萬粉賬號價格普遍低于歐美地區賬號。TikTok賬號賣家小天告訴億邦動力:“東南亞地區的TikTok賬號大約以一個粉絲0.01元的價格出售,萬粉號的價格不過百元左右,而歐美地區用戶被認為是高質量用戶,粉絲價格約是東南亞地區粉絲的3-5倍。”
MCN批量求購TikTok賬號
“多賬號矩陣”為獨立站導流
億邦動力發現,除了個人買家,一些MCN機構也在微信群里求購TikTok賬號,他們多數要求“歐美區女性粉絲占比高的賬號”。也有MCN機構點名購買TikTok日本地區千粉號,且不限類型,收購價約為90元一個。
當然,不挑地區的MCN機構則豪氣地表示:“各地通吃、無限求購。”
MCN大批量收購TikTok賬號似乎并不罕見。億邦動力在與一位營銷公司負責人的交流中了解到,當前TikTok網紅賬號仍處于野蠻生長階段,加上TikTok海外流量環境及算法的復雜性,使得視頻的火爆往往具有偶然性。因此,很多MCN機構會選擇多賬號矩陣“玩號”,進行各種內容測試。
另一位TikTok網紅培訓師則表示:“也不能說視頻火爆都是偶然的,其中一些內容和話題其實是可復制的,也能摸索出一些規律,不過多賬號矩陣在增加曝光率方面肯定更有優勢。”
即便是普通賣家,也會選擇一次性購買多個賬號進行“試錯”。一位跨境電商賣家表示,這樣的多賬號玩法在業內很常見,在沒有TikTok之前其實就在別的社交媒體平臺被試驗過了。
他指出,比如大家知道的知名獨立站大賣家SHEIN,早在2011年就在Instagram上創建了大批賬號用于營銷,“現在,SHEIN也將這種賬號矩陣玩法復制到了TikTok上。”
根據流量分析公司Similarweb的數據,2021年3月,SHEIN主站(www.shein.com)總訪問量已超過1.1億次,其中PC端約40%的流量來自美國。社交媒體帶來的訪問量占總訪問量約10%,其中73%流量來自Facebook+Instagram。
一位社交媒體資深玩家談到,從SHEIN在Instagram和TikTok上的社媒運營路徑來看,賣家可復制的方法有三個:一是利用一個大號帶多個子賬號導流,并結合PGC、UGC做內容營銷;二是運營本土化,SHEIN針對不同國家建立了不同語言賬號,分語種區域運營能夠吸引更多本土用戶;三是針對不同品類的內容差異化,通過差異化垂直內容精準吸引不同興趣的用戶。
目前出現一種新的獨立站玩法則更顯粗暴——利用多個TikTok賬號組成的“矩陣”為獨立站導流,但獨立站本身并不具備供應鏈,而是售賣第三方產品(類似一件代發模式),形成了一種“社交媒體+獨立站”的新型鋪貨模式。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這類獨立站往往自帶流量,但沒產品供應鏈,他們會選擇售賣一些國內顏值頗高的新消費品牌,更符合獨立站的調性。”
“不是花點錢就能買來的!”
僵尸粉封號等風險無處不在
事實上,TikTok賬號在國內外都有多種購買渠道。
無論是淘寶、拼多多、微信、QQ,還是國外的Facebook、Instagram或者一些賬號交易平臺,都有針對TikTok賬號的買賣及點贊、關注、觀看量等相關交易。
在國外社交媒體賬號交易平臺Fameswap中,不僅可以篩選賬號的粉絲數(從1萬以下到100萬以上),還可以篩選賬號的垂直類目,包括搞笑類、解答類、健身運動類、時尚風格類、食物養生類、戶外旅行類、寵物類等多個類目。而賬號交易平臺Playerup中,甚至還可以篩選點贊數、用戶畫像以及是否售賣電子郵箱等。
多數賬號售賣時都會明碼標價,且有著一定的“行業標準”。據億邦動力的觀察,千粉左右的TikTok美區賬號價格在6到25美元不等,5000到10000粉的TikTok美區賬號價格約為20到100美元,而筆者看到的售價最高的賬號為620萬粉絲售價40000美元。
不過,對于想要購買TikTok賬號的用戶來說,風險也是多重的。
在交易初期,對賬號粉絲真實性、粉絲活躍度的判斷是最難的。據了解,TikTok上也有“僵尸粉”的存在,而這些往往會影響TikTok賬號的價值及后續的運營情況。
交易后也存在風險。TikTok服務條款中明確規定:“禁止冒充任何人或實體……不允許用戶在服務上創建虛假身份。”TikTok官方有權自行決定刪除或禁用用戶對內容的訪問。
因此,在購買賬號后,買主可能會遭遇賬號的回收。一位TikTok賬號交易群中的電商賣家就表示:“我們很怕花了錢之后,發現對方把賬號申訴回去了,或者因為買賣而遭遇官方封號,所以還在觀望。”
更重要的是,購買了TikTok賬號之后,要把它運營好也是難點。比如,如何讓視頻內容保持賬號此前的風格及水準,并持續吸引粉絲關注?再比如,視頻的內容如何起到引流的作用,實現帶貨目的?這些需要賣家實實在在去做的事,可不是花點錢就能買來的。
此外,某些MCN批量購買TikTok賬號的背后可能又是另外一條“產業鏈”——賣家合作的TikTok KOL很有可能是機器學習的一部分,內容效果很可能無法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