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以下簡稱MIT)發布的《未來智能:以數字重構城市神經,以智能賦予城市力量與價值》智能產業報告正式出爐。特斯聯以行業引領者身份入選,同時特斯聯人工智能城市(AI CITY)及Titan系列機器人作為代表案例,與華為的“城市智能體”、騰訊“We City未來城市”等一同收錄其中,讓我們得以預見未來智城雛形。
本次MIT報告的發布,推進了幾大產業熱點問題的深度思考,如智能城市的發展趨勢、數字科技的進步、無人駕駛的發展現狀、“碳中和”實現路徑等,并重點探究了新一代智能城市行業現狀與面臨的挑戰,結合業內具有代表性的廠商剖析城市智能化建設的創新實踐。以下節選部分觀點,文末可下載完整報告。
觀點速遞1:未來城市在智能科技賦能下,從“傳統智慧”到“智能”將成為城市發展新航向,企業從“城市建設者”向“產業推動者”轉換
我國智慧城市的未來將被賦予怎樣的新使命和新內涵? 如何補足在城市建設中數字基礎設施薄弱、“數據孤島”等現實問題的短板?如何運用人工智能、5G、大數據、云、物聯網等數智融合技術賦能未來城市的自我更新?如何加速產業發展的各種場景應用與創新實踐?
從這些問題出發,MIT報告都進行了相關探討。在這個數智化賽道中,企業扮演的角色也從“城市建設者”向“產業推動者”轉換,企業正在從頂層設計、機制改革、業務流程再造、技術生態創新、商業模式等多維度入手去推動智能城市行業的發展,促進智能城市規范有序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打造中國特色新型智能城市新典范。在此過程中,從城市建設者進化為商業模式的創新者角色,再到智能城市產業的推進者為主要發展路徑。
觀點速遞2:智能城市建設正成為城市運營管理建設的“一把手”項目
新基建國策引導的大方向下,智能城市建設成為各地政府數智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各地政府紛紛將智能城市建設列為“一把手” 工程,無論從人員投入、政策發布還是資金投入上,都可以感受到智能城市建設在城市運營管理建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報告指出,智能城市建設管理側在多地已經上升為“一把手”工程,專門組建城市建設小組,并委派政府核心人員參與相關工作。其中收錄的案例——特斯聯AI CITY相繼在重慶、沈陽、德陽、武漢等地落戶,多地政府“一把手”親臨現場見證簽約、建設、生態構建,被連續作為一號重點項目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城市智能化建設項目的價值不言而喻。
觀點速遞3:智能城市建設提檔加速,規模將持續萬億級體量,未來幾年復合增長率將在20%以上
《報告》研究顯示,結合目前各城市披露的智能城市建設的部分典型項目投資規模以及各項目投資金額,綜合預測2020年我國智能城市總投資空間達3.9萬億元。并保持受多方推動持續上漲的趨勢,2021投資規模將達5萬億元。
觀點速遞4:智能城市的建設已經從試點引領走向廣泛實踐創新
根據報告的數據,國家發改委信息統計出目前副省級以上城市、超過89%的地級及以上城市均提出智能城市長期建設規劃,重點是均提出結合自身需求,總體呈廣泛發展、因地制宜的局面。
報告指出,驅動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落腳點則是行業內的創新企業。如特斯聯從平臺著手聚合產業上下游資源,構建產業生態的模式,籍此為產業經濟賦能。
這些逐年增長,國內已超過2600家的智創企業,已成為城市建設的先行者和城市智能轉型升級的推進者,為智能城市產業與經濟結構帶來新撬點。
觀點速遞5:在智能機器人方面,無人化服務將迎來規模化商業落地
經過2020年疫情的洗禮,智能機器人、無人技術商業化落地正迎來爆發式增長時期,機器人作為智能城市應用中最重要的超級智能終端,它的加速發展也為城市智能化按下加速鍵。2020年對機器人行業來說,是一線基金入局的一年,資本引入將機器人行業從幕后推至臺前,得到越來越多關注。國內機器人市場藍海廣闊,生態聯合將成必然,全產業聚合上下游“打團戰”或為最佳模式。
后疫情時代,機器人的商業價值更加凸顯,此次MIT報告中百度、京東、特斯聯機器人案例皆收錄其中,頭部企業已開辟機器人賽場。案例特別提到,疫情期間,特斯聯智能機器人成為“疫情防控兵”,實現無人消毒、無人巡邏等多個場景的完成,在疫情危險區代替人工解決種種問題,成為末端配送立項解決方案。如在特斯聯的火雷行動中,智能機器人成為抗疫的主力,替代人類完成物資的配送、環境的消毒,減少人與人的肢體接觸以降低病毒擴散的可能。
同時,作為唯一一家來自中國的迪拜世博會官方首席合作伙伴,特斯聯還將攜150余臺自研泰坦系列智能機器人向全球展示各種黑科技,創造“世界首次超百臺機器人志愿者服務全球頂級盛會”歷史。
特斯聯機器人能完成如此復雜的操作,得益于一體化、智能化、模塊化三大特點。一體化使特斯聯泰坦系列機器人實現群體智能,機器人作為未來城市的超級智能入口,可與城市級操作系統City OS內所有的軟硬件和智能終端打通,包括各種門禁、閘機、電梯等,實現無障礙通行。智能化體現在機器人中樞搭載的RMS系統,可實時察看全球機器人部署情況,通過RMS平臺隨時調取數據。關于模塊化,泰坦系列機器人打破了一機一用的傳統壁壘,通過一底盤+多元上裝的模塊組合設計,真正實現一機多用、降本增效。
觀點速遞6:智能城市將成為國家實現“碳中和”目標的主要承載體
一個國家要實現碳減排和“碳中和”,在未來城市智能化的建設中,可利用智能工業、智能環保、智能交通等多場景實現能源管理,通過大數據平臺實時進行能源監測和管理,實現水、電、氣、等能耗數字化。還可通過智慧能效平臺直觀了解損耗情況,針對性提出建議報告,降低能耗損失,從源頭實現“碳中和”管理,利用城市級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實現“零碳排放”。
目前國內已出現先行案例,如濟南先行區擬投資1670億元建設的“碳中和”綠色智慧城市,更領先一步的是,特斯聯AI CITY重慶項目。重慶AI CITY自兩年前規劃之初即已融入“碳中和”理念,旨在打造一個集自然與科技于一體的智能化、可持續發展標桿。在它的先行項目AI PARK中,特斯聯已經做了碳中和全生命周期監測。經過專業測算,正式運營后,園內每天的碳排放量將遠遠小于碳吸收量;運營50年后,到2071年,AI PARK還將吸收掉周邊17萬噸二氧化碳。
特斯聯還計劃聯合清華大學特聘千人教授、哈佛大學肯尼迪研究員、美國航空航天局研究員在AI CITY中共建國內首個碳中和實驗室,這一舉措將有力推動重慶作為中國城市代表,加入全球碳中和城市聯盟。
結語:報告還展望了未來在智能科技賦能的前提下,城市發展的新趨勢與城市居民生活的新改變,柔性智能生活將催生“千人千面”的“普惠”城市文化,真正實現以數字重構城市神經,以智能賦予城市力量與價值。而在這場城市建設“科技競賽”的下半場,擁有更強綜合能力的廠商將在城市智能化過程中擁有更大的發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