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坤
存5年不如存3年——存款市場這種情況,近期再度出現。
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經歷過多輪利率下調,近日部分銀行中長期定期存款利率又出現“倒掛”:定期存款利率5年期反而低于3年期。
這種情況過去也出現過。究其原因,主要與銀行調整負債結構有關。分析人士認為,在降息環境下,近年來存款定期化趨勢嚴重,導致銀行資金成本高企,影響了凈息差。在此壓力下,銀行亟須降低負債成本、促進資金活化,力求穩定息差,保持盈利能力,維持穩健經營。
利率“倒掛” 存5年不如存3年
近日,上海、山西、海南、廣東等多地區域性銀行更新存款掛牌利率。調整后,5年期與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出現持平或“倒掛”。
比如,上海農商行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別調整為2.05%、2.00%;梅州客家村鎮銀行3年期整存整取存款掛牌利率為2.65%、5年期整存整取存款掛牌利率為2.5%;瓊海大眾村鎮銀行3年期和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掛牌利率均為3%。
分析人士表示,這主要與銀行主動調整負債成本有關。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鵬飛認為,目前銀行業面臨凈息差下行壓力,部分銀行根據自身情況,下調了長期限存款利率,從而出現長期限定期存款利率低于短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的情況。
業內人士還認為,利率下行周期中,居民存款意愿卻持續上升,部分銀行降低存款期限溢價,主要是為了鼓勵居民縮短存款期限、不鼓勵居民提前鎖定長期收益,從而降低自身的負債端成本,穩住凈息差水平。
存款定期化明顯 拖累盈利能力
利率“倒掛”只是表象。記者多方采訪獲悉,其背后主要原因是:存款定期化已漸成趨勢,導致銀行負債端資金成本高企。
近期,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披露的2023年年報顯示,零售定期存款規模增幅明顯。比如,招行2023年零售活期存款規模同比減少7.75%,而零售定期存款規模則增長48.58%。
招行在年報中解釋,企業資金活化不足,企業結算資金等低成本的對公活期存款增長受限,疊加資本市場擾動下居民投資向定期儲蓄轉化,儲蓄存款的財富屬性加強,存款活期占比下降,負債成本率有所上升。
銀行多措施應對存款定期化
為緩解定期存款化帶來的沖擊,近年來,銀行采取了多個措施應對,包括優化資產負債管理、大力發展中間業務等。
招商銀行行長兼首席執行官王良日前表示,預計一季度經營壓力將整體呈現進一步加大的態勢。招行將發揮低成本負債優勢,繼續擴大低成本負債資金的來源,避免負債成本上升;在資產投放上進行有效配置,主要以零售信貸資產為主,在信用卡、小微貸款、消費貸款等方面持續發力。
發展中間業務,提高非利息收入也是大多數銀行采取的策略,且已成為部分銀行營收增長點。比如,瑞豐銀行2023年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7.90%,主要為非利息凈收入穩步增加,該行實現非利息凈收入7.50億元,同比增長122.80%。
“定期存款化”沖擊,其實還考驗銀行對風險和效率的平衡能力。“資負結構與收入結構面臨調整,風險管理能力將成為影響息差和利潤的核心能力。”一家農商行人士告訴記者,未來要在主動經營風險、管理風險的前提下,合理確定風險偏好,設置一定的容忍率,平衡規模、風險與效益;還要在深化考核導向的前提下,加強風險識別和貸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