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元包年看劇
加入推廣還能掙錢
日前,
有網友在社交平臺分享
這種“賺錢新路子”

社交平臺上發布的“9.9元暢享看短劇”帖子。
記者調查發現
此項目為一條
通過社交媒體收費進微信群
網盤看短劇的盜版產業鏈
律師提醒
參與其中或構成侵犯著作權罪
“入群費只是小錢”記者“潛伏”多個短劇群
4月5日,喜歡看微短劇的劉女士在社交平臺上偶然刷到一條帖子:“9.9元全網短劇全年可看。”她付費后被邀請進入一微信群,輸入“搜劇+劇名”后便可獲取夸克網盤鏈接觀看短劇。隨后,群主又私信告知她加入推廣還能賺錢。
“這是真的嗎?有沒有法律風險?”劉女士很猶豫。日前,記者發現,有不少用戶在各個社交平臺上宣傳“短劇機器人”創業項目,聲稱“思路轉變一下,潑天的富貴就輪到你了”。

社交平臺上的“短劇機器人”操作流程。
記者發現,多個微信群的群公告內都有介紹“短劇機器人”項目,其收益方式為花費9.9元進群看短劇,拉一個新人進群返現5元;花費98元租機器人,可自建多個微信群,收取入群費。

群主介紹“短劇機器人”項目。
7日起,記者在多個短劇群內潛伏數日,發現每個群的人數僅3至10個,而在群主的朋友圈內頻頻曬出百元乃至千元收益截圖。記者詢問該群主實際收益,她表示:“入群費只是小錢,可以加入團隊做代理,學完整套項目后賺得更多。”
模式還是“老一套”病毒式傳播發展下線
隨后,記者收到了一份傳授具體操作方式的共享文檔。該文檔顯示,花費398元可做“短劇機器人”代理,“保姆級教學,小白0基礎上手,實測月收入穩定1000+”。

據文檔介紹,買方在學完相關課程后,可通過網盤的用戶拉新、會員返傭及轉存補貼獲取收益。
文檔內截圖顯示,網盤拉新日收益可達1700元。除此之外,買方可以通過給其他微信群授權機器人看劇權益,收取授權費;也可以自己建群,收取入群費;還可拉人加入項目,獲取50%至80%的分成。

文檔內截圖顯示,網盤拉新日收益可超千元。
記者就此項目咨詢了在一家互聯網公司擔任高級產品經理的楊先生,他表示,機器人的開發成本并不高,只需要一個穩定的資源庫便可以通過代碼實現自動搜劇功能。整個項目還是“老一套”——通過病毒式傳播不斷發展下線、賺取返利。
“通過此種方式看劇和賺錢都有極大風險,一旦資源庫被封、網盤停止拉新或短劇版權方起訴,參與者都可能面臨財產損失和法律風險。”楊經理補充道。
律師提醒:引流、發展下線均涉嫌侵權
“在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的情形下,以營利為目的通過網絡傳播影視作品,侵害了著作權人就該作品享有的知識產權。”北京植德(武漢)律師事務所律師艾泓駿告訴記者,負責該項目引流和發展下線的工作人員,即使沒有直接向最終受眾傳播作品,但其和傳播者構成共同侵權,同樣需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根據著作權法的相關規定,侵權主體需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根據刑法的相關規定,如果侵權人由此獲得的違法所得達到一定數額或者還有其他嚴重情節時,可能構成侵犯著作權罪,其還會面臨有期徒刑及判處罰金等刑事責任。
據了解,2023年,一團隊以售賣“影視剪輯運營實操課”為名,教用戶如何獲取網盤中的盜版短劇,最終因涉嫌侵犯著作權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主播在直播間教用戶如何獲取網盤中的盜版短劇。
從事短劇制片人的杜女士表示,當前短劇行業處于蓬勃發展期,如果盜版侵權現象長期存在,整個行業都會受到劣幣驅逐良幣的影響。“社會應有效遏制盜版風氣,提升大眾的版權保護意識,從而在社會觀念上降低對盜版的接納程度,保護創作者的創意和努力。”杜女士說。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