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盒飯財經”(ID:daxiongfan),作者:譚麗平 任婭斐,授權轉載發(fā)布。
8年針鋒相對,要握手言和了?
從在商業(yè)的狂風暴雨之中加固自己的城墻,到明爭暗斗、你追我趕、互不相讓,再到如今的破冰、合作,阿里和騰訊的合作-對抗策略在互聯(lián)網發(fā)展洪流中發(fā)生著改變。而二者相愛相殺的簡史,也是中國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簡史。
2021年,“活久見”系列需要多加一筆,阿里騰訊“握手言和”。
“阿里巴巴和騰訊正考慮采取措施逐步向對方開放服務。”7月14日,一則騰訊與阿里正在分別制定放松限制計劃的消息,讓整個互聯(lián)網一片嘩然,如同往一個平靜的湖面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彈,瞬間引爆。
根據道瓊斯援引未具名知情人士報道稱,阿里巴巴將在其電商網站上添加銀聯(lián)開發(fā)的移動支付服務。阿里巴巴方面最初采取的步驟可能包括在其電商平臺、淘寶和天貓上引進騰訊的微信支付功能。
這意味著,阿里、騰訊長達8年的對抗,有了緩解的跡象。
消息一出,阿里巴巴美股盤前大漲超3%,騰訊控股ADR盤前一度大漲3.76%,而背靠騰訊的拼多多卻“躺槍”了,盤中一度大跌超5%。
不少人直呼“世紀大和解”。
作為互聯(lián)網界的“拓荒者”,這兩家公司盤根錯節(jié),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很難有一家公司可以完全獨立于這兩大生態(tài)之外。
作為競爭對手,二者之間也早已橫亙了一道“三八線”,從2013年開始,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與騰訊旗下的微信QQ就互相屏蔽,8年來,這種“屏蔽”更是在多個領域出現。
合作早有征兆。今年3月,就有消息稱阿里方面提交了淘寶特價版小程序的申請,期待和騰訊合作,但申請仍在審批中。當然,這種合作也是基于一個更大生態(tài)的改變。
從在商業(yè)的狂風暴雨之中加固自己的城墻,到明爭暗斗、你追我趕、互不相讓,再到如今的破冰、合作,AT(阿里和騰訊)的對抗策略在互聯(lián)網發(fā)展洪流中改變。
而二者相愛相殺的簡史,也是中國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簡史。
8年針鋒相對
當你想要從淘寶分享鏈接給微信朋友,需要經過幾步?
在淘寶上復制分享鏈接——在微信粘貼——朋友在微信上復制——淘寶上打開鏈接。
而在許多應用上,這個過程往往只需要一步,跳轉。
反人類的操作背后,是兩大巨頭之間的“涇渭分明”,或者說是“相互封殺”。
AT矛盾的公開化,可以最早追溯至他們在自己的生態(tài)圈中互相封殺。
第一次大戰(zhàn),始于阿里入股新浪微博,并讓后者成為淘寶營銷陣地,微信為了以防步入新浪微博的“后塵”,2013年7月26日,主動出擊實施封殺微信營銷賬號。
微信封殺的營銷賬號中,不乏有80萬粉絲的公共賬號,其中大多是淘寶賣家的公共賬號。被封殺的賬號均被取消包括群發(fā)在內的功能,此外微信還向用戶發(fā)出建議取消關注的通知。
面對如此直接的針對,阿里以安全為由、封殺微信流量入口作為回應,7月31日,阿里屏蔽微信淘寶客類營銷應用數據接口的消息傳來,無數混跡于微信與淘寶邊緣的淘寶客哀嚎一片。11月,手機淘寶正式關閉微信通道,安卓和iPhone微信用戶點擊淘寶商品或店鋪鏈接,均會跳轉到手機淘寶的安裝頁面。
彼時,與阿里巴巴有著緊密資本聯(lián)系的新浪微博、酷盤、蝦米音樂也加入了戰(zhàn)斗,均在取消了“分享到微信”的按鈕,轉而“分享到來往”。阿里此舉,勢將微信踢出自己的生態(tài)之意明顯。
而在另一面,微信也迅速做出反擊,將導向淘寶網站流量渠道全部關閉,并且提示用戶該地址已被屏蔽。騰訊也圍繞公眾賬號拉攏合作伙伴,其中重頭戲就是電子商務企業(yè)和線下商戶,也與阿里形成直接競爭。
二者的相互出擊,此后也不斷祭出新封殺,最終呈現在大眾面前的是“淘口令”這樣妥協(xié)的方案,以及雙方系應用的長久割裂。
從這場相互封禁的大戰(zhàn)開始,也標志著,這兩家曾看似沒有交集的巨頭,隨著各家生態(tài)圈的不斷擴大,短兵相接正式開始。
彼時,多名業(yè)內人士就預言,阿里、騰訊必有一戰(zhàn)。
在傳統(tǒng)互聯(lián)網時代,憑借電商的強大生態(tài)鏈,阿里營收曾數度超過騰訊,成為最賺錢的互聯(lián)網公司。然而,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騰訊憑借微信和手機QQ兩大產品迅速占領了移動社交領域的大部分市場,其市值也超過了阿里和百度,成為中國第一家市值達千億美元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發(fā)展勢頭日趨加快,相同業(yè)務領域的滲透讓激戰(zhàn)不可避免。
誰曾想,這樣的交戰(zhàn)來的如此之快。另一場激戰(zhàn)的焦點,就在彼時的藍海移動支付上。
2014年,春晚首次引進新媒體互動創(chuàng)意。一夜之間,讓國民認識了“搖一搖”和“微信紅包”,培養(yǎng)了用戶使用紅包的習慣。
微信支付的興起打了阿里系一個措手不及。根據微信官方披露數據,2015年春晚直播的近5個小時內,微信發(fā)出紅包總量達到10.1億個,是2014年的60余倍;截至2015年5月,微信零錢的用戶數達到3億,占微信月活用戶的54.6%。
此時,距離微信推出線上紅包產品,剛剛過去一年。微信支付打的這一翻身仗,被馬云稱之為“偷襲珍珠港”,也成為日后與支付寶分庭抗禮的重要基石。
公開宣戰(zhàn)后,雙方還曾不斷試探對方的領地。2013年,馬云就推出“來往”向微信發(fā)出挑戰(zhàn),可惜“來往”失敗了,但馬云并沒有放棄,推出企業(yè)微信“釘釘”,如今算小有成績,面對挑釁,馬化騰也在電商領域進行反擊,利用微信強大的流量魚塘,給京東、拼多多輸送流量來對抗淘寶。
經歷耗時8年的持久戰(zhàn),阿里與騰訊兩大巨頭的業(yè)務觸角在互聯(lián)網行業(yè)已無處不在。從滴滴快的大戰(zhàn)、外賣大戰(zhàn)、共享單車大戰(zhàn)、社區(qū)團購大戰(zhàn),都有他們的身影。
馬化騰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稱,滴滴與快的大戰(zhàn)時,背后的騰訊與阿里最高一天虧4000萬,誰也不敢收手,一收手就前功盡棄了。后來在跟馬云溝通,以及很多資本的撮合下,2015年滴滴與快的才合并。
很多人認為阿里與騰訊各自支持快的與滴滴,只是在爭奪共享出行的市場份額。事實上,往更深層次看,阿里與騰訊是在搶奪支付入口,進而掌握在O2O領域的主動權。滴滴與快的的競爭,只是阿里與騰訊在O2O競爭上的一個局部戰(zhàn)場。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市場競爭逐步進入下半場,幾乎所有互聯(lián)網企業(yè)都選擇“以鄰為壑”,騰訊與阿里這兩大巨頭角力也在此后愈發(fā)升級。
這次破冰,無疑是一次史詩級的局面。
10年野蠻生長
騰訊阿里相愛相殺的簡史,也是一部中國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簡史。
1998年,畢業(yè)不久的馬化騰,在深圳創(chuàng)建了騰訊。
1999年,辭去英語老師的馬云,在杭州創(chuàng)建了阿里巴巴。
這一年,QQ的前身模仿軟件OICQ發(fā)布,騰訊長成參天大樹,最初的幼苗開始萌芽,初入社交領域。恰在同一年,阿里成立并推出專注于國內批發(fā)貿易的中國交易市場,這是1688的前身。
初入商業(yè)領域,在步入千禧年之前的1999年,兩顆交織爭斗的大樹同時被埋下種子,此后野蠻生長的互聯(lián)網市場給這兩顆種子澆上爆炸生長的養(yǎng)料,他們后來交織成遮蔽巨樹。
2000年,騰訊獲得IDG與盈科的投資,估值550萬美元,馬化騰徹底打消了將QICQ賣掉的念頭。恰在同一年,走投無路的馬云也獲得軟銀2000萬美元投資,這兩筆投資幫助這兩顆種子度過了最脆弱與艱難的成長期。
2003年,馬云在阿里巴巴之外創(chuàng)立淘寶,2004年,支付寶從淘寶分拆,做第三方支付。如今淘寶、支付寶已經長成參天大樹。2006年,雅虎獲得阿里巴巴四成股份之后,騰訊與阿里開始產生第一次交織。
這一年騰訊推出財付通,支持全國各大銀行的網銀支付,用戶也可以先充值到財付通,享受更加便捷的財付通余額支付。2006年前后,雅虎的投資與阿里巴巴B2B業(yè)務在香港上市接踵而至,給阿里的業(yè)務再度添了一把火,淘寶開始成長為國內第一大電商平臺。與此同時,騰訊開始進軍游戲行業(yè),并在此后一度成為騰訊利潤的主要來源。
以2016年為例,這一年騰訊1520億的收入中,700億都來自游戲,占比46%,排在其次的是廣告收入,只占約17.7%,而唯一能在騰訊游戲版圖中突圍的,大概也只有網易一家。
時間來到2010年,移動互聯(lián)網迎來是真正意義上的元年,“SoLoMo”,即社會化、本地化、移動化成為主流。
2010年1月1日,淘寶更換了新首頁,注冊用戶達到3.7億,在線商品達到8億。平均每分鐘售出4.8萬件商品。在這一年,用戶對電商在價廉之外,增強了物美的需求,以淘寶商城為代表的B2C業(yè)務交易額在2010年翻了4倍,淘寶單日交易額峰值達到19.5億元,淘寶替代B2B成為阿里新的增長點。
與此同時,騰訊與360的“3Q大戰(zhàn)”激烈正酣。
2010年春節(jié),騰訊推出了一款免費安全軟件QQ醫(yī)生,迅速達到1億裝機量。2010年中秋,按照周鴻祎回憶,他突然接到報告,QQ醫(yī)生升級成為QQ電腦管家,兼有360安全衛(wèi)士的所有主要功能。
周鴻祎立刻召集員工回公司商議具體對策,一周后封閉開發(fā)了360隱私保護器。這款隱私保護器在2010年9月27日發(fā)布,專門搜集QQ軟件是否侵犯用戶隱私。隨即,QQ立即指出360瀏覽器涉嫌借黃色網站推廣。經此一戰(zhàn)之后,騰訊開始變得自省、開放、更加強大。
一款通向未來世界之門的軟件,正在孕育之中。2010年10月21日,跨平臺聊天應用Kik正式上線,發(fā)布后兩周內,注冊用戶就超過100萬人次,成為App store上的明星,創(chuàng)始團隊是一群來自滑鐵盧大學的學生,號稱要干掉短信。
遠在中國廣州的張小龍關注到了Kik,他給老板馬化騰寫了一封郵件,他認為移動互聯(lián)網會產生新的即時通訊工具,可能對QQ造成顛覆性的威脅,建議騰訊也做類似產品,馬化騰很快回復了郵件表示認同。2010年11月20日,在工信部官方調停3Q大戰(zhàn)的當天,“微信”項目正式啟動,2011年1月21日,微信上線。
2011年1月21日 微信開啟公測
至此,阿里、騰訊和百度,分別掌握了互聯(lián)網最重要的三個入口,電商、社交和搜索。一個概念的形成與固化,并非一日之功,很難查出BAT最初的定義者,大概在2009年底到2011年初,它們成為公認的三巨頭。
自此之后,騰訊開始沿著社交、游戲不斷發(fā)展,而阿里則沿著電商競技。
但兩家公司的“野心”遠不止這些,它們不僅僅只是想做某個領域巨無霸,而是試圖和國家的經濟發(fā)生更緊密的關聯(lián)。要做“空氣”和“水”,成為無法被前行的列車拋下的“特別乘客”。
新財富2020年11月曾統(tǒng)計,全球586家獨角獸公司中,騰訊投出了將近1/10,高達52家,僅次于紅杉資本;而阿里系(阿里、螞蟻、云鋒)投資了44家;中國前30大APP,7成隸屬AT旗下;中國最富500人中,與AT有股權合作關系的超過1/10,40歲以下富人有1/3來自阿里系、騰訊系。
如今,在社交、支付、外賣和大文娛領域,雙方的競爭已經十分焦灼。例如,在社交領域,騰訊握有微信、QQ兩大王牌,阿里則控制著微博,并推出了釘釘等;在支付領域,支付寶與微信支付一直都是“死對頭”;在外賣領域,阿里有餓了么,騰訊則重金押注美團。
截至7月14日,阿里巴巴的總市值為56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719億元),騰訊的總市值亦高達5340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4434億元)。
分水嶺已現
騰訊和阿里的競爭,反映的是全球商業(yè)市場的一個規(guī)律——雙子星,即每個行業(yè),最終都會形成兩個巨頭,它們是雙子星。比如:麥當勞和肯德基、耐克和阿迪達斯、空客和波音。
雙子星的好處是,形成良性競爭,避免單獨發(fā)展的風險。但在近乎雙巨頭壟斷的戰(zhàn)略驅動下,互聯(lián)網雙子星引發(fā)的風險在于,這種雙頭壟斷的競爭也阻礙了初創(chuàng)公司的雄心壯志。
比如,如今廣為人知的阿里系餓了么,曾經也是被預測會獨立成長為市值超過200億美元的企業(yè)。
但在2015年,由阿里支持的美團網與騰訊支持的主要競爭對手大眾點評網聯(lián)手,不久以后,美團-大眾點評在騰訊領投的一輪融資中籌集到了33億美元資金,讓騰訊在這輪融資中擁有了更大影響力。
這樁并購交易讓阿里巴巴在外賣領域感到不安。對此,阿里巴巴的回應是拋售幾乎所有的美團股份。為了尋求新的競爭方式,阿里巴巴投資了餓了么,并且于當年4月以95億美元的市值買下整個餓了么平臺。阿里巴巴的一名副總裁隨即被任命為餓了么新任CEO。
對于創(chuàng)業(yè)公司來說,巨頭越做越大,能夠擺脫巨頭控制的公司就會越來越少。巨頭們始終牢牢掌控著中國的科技圈。他們的生態(tài)帝國已經融入了各行各業(yè)。
這是時代賦予的“特權”。中國互聯(lián)網的草創(chuàng)時期,受益于寬松乃至鼓勵性的政策環(huán)境和市場環(huán)境,中國互聯(lián)網企業(yè)一度享有一般實業(yè)所不具有的巨大創(chuàng)新試錯空間,也因此獲得了飛速發(fā)展和大規(guī)模擴張。
很長一段時間,阿里與騰訊都是并駕齊驅。
但這一現象被打破了。
2020年10月24號,馬云在上海的一次演講,讓整個阿里陷入輿論漩渦。這次演講史稱“最貴的演講”,他讓阿里掉了20000億港元。
兩個月之后的12月24日,阿里再次面臨危機,阿里巴巴因涉嫌“二選一”壟斷,被國家立案調查,這場調查的最終結果是罰款182億元。
從此,阿里騰訊的AT大戰(zhàn)暫時告一段落。騰訊市值已經遙遙領先阿里。
而在整個互聯(lián)網圈,以去年出臺的《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為分水嶺,一場更大的反壟斷生態(tài)正在來襲。
監(jiān)管,對互聯(lián)網大公司而言,已經成為一種新常態(tài)。
兩大巨頭的握手言和早有征兆,今年3月,據36氪報道,阿里巴巴副總裁、C2M 事業(yè)部總經理七公曾表示,阿里方面提交了淘寶特價版小程序的申請,期待和騰訊的合作,但申請仍在審批中。
更早之前,阿里旗下的淘寶特價版曾在春節(jié)前夕登陸過微信小程序,當時的名稱為“揀值了”,但上線不久后,便被暫停服務。
可以看出,兩家巨頭正在嘗試性地探索如何深入合作。
對阿里而言,面臨的問題在于用戶基數低、不夠高頻,旗下產品入駐微信,可以尋求更多流量;而對于騰訊來說,用戶數已是第一,阿里系產品入駐則可以增加微信支付的使用率,似乎雙方都能受益。
更為深遠的意義是,這將是一個全新起點,互聯(lián)網科技圈將以一種更公平、開放的形態(tài),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