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路透社曾報道,英偉達正在建立一個新的業務部門,專注于為云計算公司和其他公司設計定制芯片,其中包括先進的人工智能處理器。英偉達高管與亞馬遜、Meta、微軟、谷歌和OpenAI的代表會面,討論為他們生產定制芯片的事宜。
而博通和Marvell則是已經成名的定制芯片雙雄,前者已經為谷歌定制了近10年的TPU,近來還與Meta達成了合作,為其生產定制化芯片,后者則是亞馬遜的老牌合作伙伴,AWS的Trainium就是出自Marvell之手。
據研究公司650 Group的Alan Weckel估計,數據中心定制芯片市場今年將增長至100億美元,到2025年將翻一番,而Needham分析師Charles Shi表示,到2023年,更廣泛的定制芯片市場價值約為300億美元,約占全球芯片年銷售額的5%。
狹義上的百億美元市場,廣義上的三百億美元市場,即便是萬億美元市值的英偉達也動了心,不難想象未來這一市場的激烈競爭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家巨頭均位于美國硅谷,原因也很簡單,只有互聯網公司蓬勃生長的土壤,才會推動云服務與AI的發展,才會催生出對高性能計算和數據中心等定制芯片的需求,才會讓博通、Marvell和英偉達等廠商覓得商機。
硅谷的互聯網土壤帶來了定制芯片設計的廣闊市場,而在大洋的另一端,遍地的晶圓廠的小島上,也在悄然發生著類似的事情。
定制芯片之風
據日經新聞報道,中國臺灣為客戶提供半導體設計支持的前三大公司的總銷售額在四年內增長了兩倍多,推動了美國科技產業的飛速發展,并為本土代工廠生產芯片創造了機會,不知不覺中,島上刮起了一股定制芯片之風。
日經指出,所謂的半導體設計支持,即設計服務公司專門為家用電器、通訊和服務器等特定應用提供多品種、小批量的芯片,從設計、開發到商業化,工程師與客戶密切合作,從而打造對應的定制化產品。
數據顯示,中國臺灣芯片設計服務前三大公司,分別是世芯科技(Alchip)、創意電子(Global Unichip)和智原科技(Faraday),截至 2023 年 12 月,這 3 家公司的年度總銷售額為 686 億新臺幣(約 155.04 億元人民幣),是 2019 年 12 月底時的 3 倍多。
三家公司中,世芯的增長最快,同期銷售額增長了約 7 倍,已連續六年創新紀錄,營收、營利、凈利和每股盈余皆創歷史新高,盡管近期該公司股價處于回調階段,但仍是中國臺灣最高價的股票之一,已經是四年前股價的 10 倍。
為何臺灣的定制化芯片公司也能乘上這股東風呢?
原因其實不難理解,雖然博通、Marvell這樣的巨頭能提供多樣化的設計服務,但臺灣本土企業優勢,是目前半導體供應鏈廠商集中在臺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不論是芯片制造還是芯片封裝,都可以在臺灣島內解決,本土企業也和代工封測企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這是美國硅谷難以比擬的,與靠近市場相比,靠近工廠源頭讓它們在定制芯片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獨到優勢。
實際上,代工廠龍頭臺積電就是創意電子大股東,而同為代工大廠的聯電則是智原科技大股東,世芯雖然沒有代工廠當大股東,但它本身就和臺積電有合作關系,它們兩家一起打造了一套將設計服務與生產外包連結起來的生態系統。
比較有意思的是,這三家公司能夠在這兩年發財,北美地區的客戶功不可沒,臺媒指出,世芯參與了特斯拉Dojo 1部分設計,創意則幫助微軟Athena自研芯片;智原IP與ASIC設計服務客戶則包含博通與索喜科技等。
當然,之前就有機構對這三大廠商青睞有加, 摩根士丹利(大摩)證券在2024年1月發布的《ASIC設計服務產業》報告中指出,三大利好正在推動下一波ASIC成長,而在中國臺灣廠商中,大摩對世芯、智原等五家廠商表示看好,并均給予「優于大盤」的評級。
大摩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認為,ASIC產業發展有三大利好,包括車用高性能計算(HPC)的崛起、基于Arm架構的CPU成為服務器市場主流、半導體IP核正在推動未來AI芯片設計。
詹家鴻指出,在AI汽車芯片領域,由于車用HPC ASIC需求不斷增長,除了特斯拉正在進行全自動駕駛(FSD)設計外,中國大陸的電動車制造商也在不斷發展自研設計,以應對地緣政治風險,如國內的理想汽車就采用了世芯的設計服務。
在Arm架構CPU ASIC設計方面,在亞馬遜AWS推出Graviton、微軟推出Cobalt后,Meta也考慮推出基于Arm架構的服務器CPU,創意正在與美國同行競爭,由于這潛在的機會,推動創意股價上漲10%。
可以說,臺灣芯片設計服務廠商早已在全球市場中具備舉足輕重的地位,遠在大洋彼岸的硅谷巨頭發布的自研芯片,我們第一眼看到的是博通的鼎力支持,實際上。在博通的背后還有另一群悄然付出心血的臺灣芯片工程師,這也是半導體全球化發展的一個縮影。
競爭激烈,各領風騷
在上述提到的三家臺灣公司里,世芯是表現最突出的那一家。
三家廠商都做過比特幣的生意,接過定制礦機芯片的單,世芯是最早進入比特幣市場的哪一家,2013年下半年,歐洲多數國家競相出臺比特幣發行政策,比特幣價格開啟飛漲模式,截止當年12月單枚價格突破1147美元,超越黃金國際價格,世芯也在2014年開始跨入比特幣市場。
「曾經,我們是比特幣全球最大的軍火商!」世芯電子總經理暨執行長沈翔霖接受專訪時指出,因為世芯過去曾采用28納米開發出全球第一顆最先進制程的比特幣礦機ASIC,而且非常Powerful(強大),據說礦工挖7天就回本了。
受惠于比特幣市場火熱,世芯的2014年營收從25.8億新臺幣增長至46.9億新臺幣,稅后凈利也從1.13億新臺幣倍增至2.11億新臺幣,2014年10月上市時,隔月股價更從95.9新臺幣上漲至118.5新臺幣,堪稱名利雙收。
2015年后比特幣市場一路走低,世芯遭遇了一次重挫,股價營收利潤均暴跌,導致其一度淡出礦機芯片,后續市場回暖才再度回歸,不過此時的世芯,已經及時轉向高性能計算與人工智能,這也為后面它一躍成為臺灣ASIC廠商的龍頭埋下伏筆。
世芯的總經理沈翔霖在2018年接受采訪時,還說了一段有趣的故事:“臺積電原本是不接比特幣訂單的,當時是我們花了不少唇舌,才說服臺積電把最新的制程用在比特幣礦機ASIC上面。后來臺積電跨入之后,反而覺得很贊。”
從這段談話中可以看出來,雖然成立于2013年的世芯,在成立于1993年的智原和成立于1998年的創意面前,是不折不扣的新人,但它在抓住機會導入機遇這方面,遠勝過其他兩家,尤其是在先進制程應用這方面,世芯甚至比有臺積電當靠山的創意還要快上幾分,沒有這種對市場的敏銳嗅覺與果斷的執行力,恐怕我們也不會見到它在營收上反超老牌廠商了。
當然更有意思的是,去年12月,由于定制化芯片的熱潮,證券機構紛紛發布新報告,摩根大通證指出,定制化芯片(ASIC)發展強勁,未來幾年全球高端ASIC市場將有20%的驚人年復合成長率,國外的分析機構都給出了該領域廠商的投資評級。
而在臺灣的設計服務指標股中,證券機構對世芯都表示了看好,包括摩根士丹利、花旗環球、匯豐證券等都給予正向投資評等,但對創意的看法就褒貶不一了,雖然先前曾獲升評,但摩根士丹利降評「中立」后,瑞銀、摩根大通最新的初評分別給予「賣出」與「劣于大盤」投資評等,天平明顯向空方傾斜。
證券機構給出的理由非常充分,世芯拿到了多個廠商的定制化芯片訂單,隨著AI持續火熱而看漲,而創意雖然參與了微軟的定制芯片,但只限于制造服務,單個客戶獲利有限,兩者預測股價也因此差了兩倍有余。
今年3月1日,世芯舉辦了法人說明會,總經理沈翔霖表示,世芯今年成長會「非常非常強」,且將續創新高,面對英偉達、ARM等巨頭搶進ASIC,他表示,世芯不怕競爭,將會繼續拓展ASIC市占率。
沈翔霖進一步談到,英偉達搶進ASIC引發業界高度關注,但英偉達此舉恐和客戶利益產生沖突。主要是對云服務廠商來說,英偉達已經提供AI的GPU,AI GPU售價相當昂貴,大廠為避免全被英偉達一家牽制,一定會采用自家的ASIC,同時,云服務廠商都有自己的發展計劃,發展方向不想受制于AI芯片缺貨,況且ASIC都是針對單一客戶客制化訂做,故英偉達也必須考量是否值得跨入。
展望2024年,沈翔霖表示,世芯成長會「非常非常強」,將會繼續創高破紀錄。量產部分,今年AWS AI芯片成長非常顯著,年增將會大于30%,主要來自終端客戶需求強勁,讓這顆芯片生命周期跟年度需求都比原先預期大。另外,英特爾的需求也不是問題,主要是7/5奈米,但還是要看臺積電可以給多少COWOS-S產能,現在COWOS-S產能相當緊張,今年應該很難再拿到更多產能,若今年成長幅度上修的話,就是因為拿到更多產能。不僅如此,沈翔霖表示,目前客戶對5納米也非常有信心,唯一的問題是時間,因為客戶沒經驗,在前段、后段都需要很多協助,若一切順利,2025年會看到量產,若有延遲,主要營收會從2026年開始貢獻。
事實上,世芯目前主要的兩大客戶,一個是亞馬遜,另一個就是英特爾,來自巨頭的定制化芯片訂單已經讓世芯賺得盆滿缽滿。此外,世芯還有NRE(委托設計)的收入,沈翔霖表示,北美在這方面需求非常強,主要動能來自初創企業和云服務廠商有,今年NRE表現會比往年好,預估今年NRE跟ASIC比例會和2023年差不多。
相比之下,創意就沒有那么多值得稱道的地方了,創意的業績連四年創新高,但去年獲利小幅衰退,每股純益26.18新臺幣,臺媒強調,,創意從今年開始為微軟投產AI自研晶片,但對營運幫助似乎沒那么明顯,展望本季,創意預估業績將呈現個位數百分比下滑,全年業績增幅僅個位數百分比。
創意在財報里提到,美系大型客戶即微軟的訂單從本季開始量產,同時創意評估,去年其業績中AI相關比重為個位數百分比,但今年應可達十位數百分比(17%至19%)。
第三家智原由于沒有爭取到巨頭的訂單,表現更加慘淡,它在去年營收與獲利都衰退,每股純益6.39新臺幣。該公司在長年耕耘的成熟制程案件外,已開始往先進制程與先進封裝布局。智原日前宣布與英特爾及ARM合作,將可利用英特爾的18A制程開發64核系統單芯片。這項解決方案預計明年上半年推出,但智原現在就可開始洽談相關案件承接。
智原總經理王國雍說,客戶進行成熟制程與先進制程案件的模式不同,做先進制程案件的時候會先挑選合作的晶圓代工廠,再從其合作伙伴中挑選ASIC設計服務廠商。因此在先進制程方面,智原希望爭取三星與英特爾相關客戶的青睞。
從上面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善于抓取機會的世芯,不僅在比特幣浪潮里撈得了最大的一桶金,在AI風潮漸起時,也是獲利最大的一方,也難怪它能兩度獲得臺灣“股王”的稱號。
毫不夸張的說,如今世芯在臺灣定制化芯片領域的地位,接近于博通在硅谷的地位,隨著越來越多云服務廠商開始選擇定制化芯片,這兩家廠商都有望成為獲利最大的一方。
吃肉與喝湯
英偉達一向是吃最大塊肉的那個廠商,從游戲GPU到比特幣挖礦,再到如今的AI加速器,占了最多市場的是它,賺了最多的也是它。
吃完了肉,鍋里還剩下了湯,誰能喝最大口的湯?就是AI芯片市場的關鍵,與英偉達正面競爭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情,而錯位競爭無疑是一條出路,大模型廠商、云服務廠商甚至于其他Fabess和IDM的具體需求,英偉達不能也不會去解決,這就留出了一個喝湯的機會。
博通和Marvell憑借自身實力,悄悄拿下了百億美元的市場,不過它們兩家對定制芯片市場的展望各不相同,博通半導體解決方案集團總裁 Charlie Kawwas談到,2023 年Broadcom在AI芯片市場拿下了15%的份額,預計2024年能達到25%的份額,總收入超過100億美元,其強調博通所定制的XPU在HBM上比對手多出了整整50%,博通可以比其他任何人做得更好、更快、更省電。
Marvell對于這一市場要悲觀一些,雖然Marvell首席執行官Matt Murphy表示,Marvell正在為第三家客戶開發 AI 芯片,將于 2026 年投入生產,但他也告訴投資者,定制芯片的毛利率低于該公司的現成產品,即所謂的“商業”芯片,要保持現有利潤水平,需要靠較高的收入來抵消較低的毛利率業務。
當然,幾家臺灣廠商暫時還不需要考慮這部分問題,它們依舊在更細分的市場中,依舊處在高速增長的階段,他們開始積極與北美地區的客戶接洽,想要從中覓得商機,一股定制化芯片之風,從去年刮至今日,還沒有看到它止息的意思。
世芯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在它之后,又有哪家廠商能賺得AI的下一桶金呢?
【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