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塔北臺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 —— 榆林市是一座素有“小北京”之稱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坐擁百萬人口的中國百強城市之一。在數字政府建設中,榆林市始終跑在最前端。為貫徹落實十四五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數字化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榆林又創“新動作”!
在榆林市政務服務中心,已鮮少見到“排長龍”的場景,“智慧化”是榆林市政務服務中心打造便企惠民服務窗口的關鍵詞。2020年8月,新點軟件助力榆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對市政務服務平臺進行了深層次優化,通過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實現線上“一網通辦”、線下“一窗受理”的服務新模式。
不見面一樣辦業務,非接觸也能做審批,這樣的改變讓榆林市廣大企業和市民群眾切身感受到了“智能政務”帶來的便捷。
▲榆林市政務服務中心
打造政府服務綜窗模式
一窗受理平臺使用覆蓋66個部門152個窗口
可辦事項總量1696項
總辦件量100653件
辦事往返次數由4-5次減少到1-2次
為實現群眾和企業辦事“最多跑一次”的目標,榆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以便民利企為導向,以集成服務、創新管理為原則,依托實體大廳和一窗綜合受理平臺,整合政務資源,打破部門界限。其主要通過精簡要件、優化流程、細化標準和服務指南的手段,實現了“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審批限時辦結、統一窗口出件”的政務服務新舉措。此舉措加速了“一事跑多窗”向“一窗辦多事”的服務模式轉變,為辦事群眾實實在在提高了辦事效率。
▲綜合受理窗口
豐富線上業務申報渠道
政務服務隨時隨地“掌上辦”
線上可辦率達90%以上
為提升群眾和企業的辦事體驗,榆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依托移動端新技術,在現有政務服務門戶基礎上通過建設移動APP、微信平臺等移動服務門戶,突出了“我(群眾、企業)能辦事”和“政府能辦事”,為辦事指南、智能引導等服務提供基礎業務支撐,也為群眾和企業提供了多渠道、多層次的便利服務。政務移動服務門戶的建立實現了政務服務、便民服務功能的延伸,讓辦事群眾更省心、更舒心、更安心。
▲榆快辦APP、微信公眾號界面
設立線下自助辦理區域
自助服務區24小時“不打烊”
大廳辦事業務“分流”,減少窗口人員壓力
為提升群眾和企業的行政服務辦事效率,榆林市政務服務中心在大廳設立無人值守工作臺、自助申報一體機、自助存取柜等智能化終端設備來豐富服務大廳功能。這些終端設備不僅可以實現自助查詢、自助辦理以及自助打印的功能,還具備“人臉識別功能”,辦事群眾可直接通過“刷臉”登錄查詢相關業務辦理進度,亦可查詢養老保險、不動產、公積金等個人綜合信息。榆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通過將大廳與智能化設備一體化整合,引導群眾自助辦理各項業務,給辦事群眾帶來更快捷的自助服務體驗。
▲自助服務區
創新政務事項智能審批
表單填寫更簡單,智能生成更方便
材料審核更快速,審查要點無遺漏
為進一步提升群眾和企業申報體驗,提高事項審批效率,榆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運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基于事項精細化梳理,構建了政務服務智能AI審批體系。此體系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無人工干預”的事項審批,打造“網上申請、自動審批、即時結果、動態監管”的政務服務新模式,實現群眾辦事“零跑腿、零排隊、不見面、全自動”。
拓展遠程視頻勘驗服務
無紙化勘驗,電子化歸檔
材料前后流轉,過程動態留痕
為解決傳統現場勘驗模式下耗時費力等問題,榆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基于微信平臺推出了遠程視頻勘驗服務。申報人員可以在勘驗現場通過開啟視頻直播來展示現場情況,后臺勘驗人員可通過PC端或移動端在線進行視頻查看,以此來完成遠程勘驗。在遠程勘驗過程中,通過對接移動端地圖軟件來實現實時定位,確保勘驗地址正確。以遠程視頻勘驗模式代替傳統的現場勘驗模式,可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大幅度提升勘查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遠程踏勘功能界面
近年,我們可以看到榆林市在優化營商環境上的“快馬加鞭”,也可以看到針對“放管服”改革的闊步向前。下一步,新點軟件將繼續助力榆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以“服務型政府”建設為重要抓手,推動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進一步提升榆林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智慧化水平,持續打造24小時“不打烊”的網上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