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至今,中國云計算市場在短短10年多的時間里就已實現“從0到千億”的規模,邁入了普惠發展的新階段,在這個新階段,云原生成為了亮麗的標簽。
目前,“上云”已大勢所趨,但“上云”并非易事。“云計算最大的困難不是搭建云平臺,而是應用遷移上云。傳統應用遷移上云由于不是為云開發的,遷移成本較高,而且傳統應用遷移方式如果只是采用虛擬化和重新部署,無法發揮云計劃的彈性、容錯和高并發處理等特性。”青云科技容器平臺產品負責人于爽表示,“未來的軟件一定是長在云上的。客戶的業務,在未來更多的是依托于云的架構,不一定是公有云,不一定是私有云,但一定是依托于云的彈性可伸縮的、成本無限降低的這種架構去構建。”于是,云原生應運而生。
K8s是云原生重要抓手
實際上,云原生就是在定義一條能夠讓應用最大程度利用云的能力、發揮云價值的最佳路徑。云原生是一套指導軟件架構設計的方法論、工具和最佳實踐,使得開發的軟件和“云”能夠天然地集成在一起,發揮出“云”的最大價值。微服務是對已經有數十年歷史的應用架構的一次徹底改變,是SOA 應用架構的一次升級。云原生和微服務是天生良配,相輔相成。
“云原生給用戶提供了方法論,定義了一條能讓業務最大限度利用現有的、基于容器或基于云的基礎設施,發揮更大的效能,包括成本降低、提升業務效能等。” 于爽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云原生工具鏈很復雜,整個生態很龐雜,因此需要一個抓手。圍繞著 IT 基礎設施業務開發層面,目前來看,容器和K8s就是最好的抓手、最簡單的抓手、最便捷的抓手之一。容器、K8s是云原生的重要組件和工具。具體而言,K8s 是承上啟下,對上提供了基礎設施能力接入的標準接口;對下提供了應用服務的格式化數據抽象,讓K8s 能夠作為一個能力中介層,以一個標準化的方式把能力接入到云原生環境中。作為軟件容器平臺Docker,類似Java,Java 帶來了跨系統統一的編程語言,產生了一個數百億美元的軟件市場。Docker 帶來了跨系統的應用交付標準化,為全新概念的混合云奠定了基礎。
云原生操作系統KubeSphere市場表現優異
K8s 不僅是企業自身混合云戰略的核心支撐,也成為IT 服務商及云服務商戰略轉型的必然一步。不過,K8s是內核,企業用戶需要一個操作系統,就好比紅帽操作系統、Ubuntu操作系統,它們的內核基本上都是Linux Kernel。而青云科技推出的容器平臺KubeSphere就是基于K8s內核的操作系統,即云原生操作系統。
青云科技于2018年孵化了基于K8s的容器平臺KubeSphere,2020年8月,KubeSphere迎來3.0版本重磅升級,提供多云與多集群管理、應用自定義監控功能,并支持審計日志查詢、網絡策略管理等,進一步增強了平臺安全性。2021年4月,KubeSphere 3.1版本發布,主打“延伸至邊緣側的容器混合云”,通過集成 KubeEdge,拓展“邊緣場景”,實現大規模應用統一交付管理,并增加了“計量計費”功能,讓基礎設施的運營成本更清晰。
從2018年正式對外發布1.0版本到今天,短短三年的時間里,KubeSphere一步一個腳印,已經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容器開源項目。如今,KubeSphere已成為CNCF(云原生計算基金會)官方認證的開源容器云平臺,國內唯一的K8s發行版,在國內用戶數已超過1萬。
在營收方面,記者了解到,2020年,KubeSphere的營收約為200萬元,第一次供應給商業客戶廣泛使用,考慮到開源社區的玩法,收入存在一定滯后性,預估訂閱付費收入達到4000萬,20倍的同比增長,70%毛利率。未來一旦在開源市場扎穩腳跟,估值將會呈現指數式增長。
目前,KubeSphere在開源社區中獨立IP下載已經接近2萬,行業覆蓋銀行、保險、在線教育、制造業、物流、交通等。為了更好地服務商業客戶,KubeSphere推出KubeSphere.Cloud全新的商業模式,通過該平臺可以服務好有商業訴求的客戶,比如提供云原生SaaS服務和線上服務支持,來為社區有商業支持與服務訴求的用戶提供付費支持服務。
在即將舉辦的CIC(Cloud Insight Conference)2021云計算峰會上,青云科技將發布端到端的云原生戰略,同步KubeSphere及其他產品線云原生的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