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9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謝藝觀)又有一批上市公司被立案了!
“強監管”之風勁吹下,5月8日晚間,ST華鐵、威創股份、普利制藥、*ST三盛、ST易聯眾、東旭光電、東旭藍天、*ST越博等8家上市公司先后發布公告,被證監會立案。
涉嫌信披違法違規
中新財經記者梳理發現,8家企業均因涉嫌信披違法違規,收到證監會《立案告知書》。
ST華鐵公告截圖。
其中,ST華鐵、威創股份因公司涉嫌未按時披露年度報告等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普利制藥、*ST三盛、*ST越博、東旭光電、東旭藍天因未在規定期限內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證監會決定對它們立案。
普利制藥公告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威創股份已于2023年12月23日披露了第一次被立案調查的公告,本次立案為第二次立案調查。
威創股份公告截圖。
ST易聯眾則因公司涉嫌未按規定披露為關聯方提供擔保等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其立案。
ST易聯眾公告截圖。
記者注意到,目前ST華鐵、威創股份、普利制藥、*ST三盛、東旭光電、東旭藍天、*ST越博均已停牌;ST易聯眾8日大跌4%后,9日開盤繼續大跌。
另外,“披星戴帽”的*ST三盛、*ST越博日前已收到深交所下發的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
財務造假、資金占用等亂象頻發
從8家被立案的企業介紹看,其中不乏知名企業,亦有很多“奇葩事”。
華鐵股份(ST華鐵)官網顯示,其是全球化的軌道交通精良配件制造企業、中國軌交車輛核心零部件重要供應商之一。
但此前因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存在非經營性資金占用,公司2022年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被出具否定意見,華鐵股份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去年7月,華鐵股份及實際控制人宣瑞國還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于今年2月收到中國證監會廣東監管局下發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
近期,三位獨立董事又向華鐵股份提交《關于推進違規事項整改及做好2023年度報告工作等相關事項的督促函》,此舉還被深交所關注。
說起威創股份,則不得不提及資本大佬陸克平。
2023年12月,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對威創股份等進行了立案調查。之后,證監會將立案調查范圍擴大到了上層股東陸克平。如今,陸克平之子陸宇仍為威創股份的董事長。
普利制藥官網顯示,其是專業從事藥物研發、注冊、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但這樣一家藥企,卻涉嫌財務造假,進而導致年報“難產”。
此前,海南證監局向普利制藥發出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經現場檢查發現該企業2021年、2022年年度報告中的營業收入、利潤等財務信息披露不準確,海南證監局要求普利制藥對相關年度營業收入、利潤等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進行自查。對此,普利制藥稱,自查整改工作仍需要時間,預計無法按時完成2023年年報編制工作。
作為智慧教育服務商,*ST三盛則因一系列監管關注、違規行為曝光以及子公司被執行情況,今年以來已連續收到十余份交易所關注函。
專注于民生領域數字化解決方案的易聯眾,去年則自查發現,2018年至2020年期間,時任實控人的張曦存在多次未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公章外借的情形。
作為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ST越博此前則因選聘法院認定的失信被執行人為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并由其代行董事會秘書職責,年報披露關鍵期多名董事及高管相繼辭職等,引發關注。
嚴監嚴管,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今年3月,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公開表示,監管方面重點突出強本強基、嚴監嚴管。證監會將對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露頭就打,對重點領域的重大違法行為重點嚴打。
同月,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其中提到,加強信息披露監管,嚴懲業績造假。
4月份,《國務院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對外發布,亦要求加強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監管。嚴肅整治財務造假、資金占用等重點領域違法違規行為。
資本市場“嚴監管”基調下,中新財經記者注意到,近期不少上市公司被立案。如4月30日晚間,因涉嫌信披違法違規,遠大智能被立案,因同樣理由被立案的還有聯泰環保和實控人之一黃婉茹;恒潤股份前董事長承立新則因涉嫌操縱市場、內幕信息交易被立案。
綜合機構觀點看,這些針對上市公司的嚴監管措施,有利于優化資本市場環境,強化上市公司治理和企業質量,能更好夯實A股市場的價值基礎、提高資本市場長期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