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凌晨,璩靜在朋友圈道歉了,核心內容是,在抖音發布的短視頻內容不代表公司立場,初心是想把工作做好,但太急了,方法不當。
本以為這一事件以璩靜道歉告一段落,但來自36kr的最新消息稱,璩靜已從百度離職。
有網友曝出的內網信息顯示,璩靜狀態為“已離職”。
那么,璩靜離職,真的是因為讓百度市值損失60億嗎?
百度市值損失甩鍋璩靜頭上,不靠譜
在這次風波中,我發現很多媒體、自媒體甚至專業財經媒體都犯了一個常識錯誤:將百度股價正常波動帶來的市值損失,歸鍋于璩靜。在知乎就有這樣的問題:“如何看待百度副總裁璩靜的言論讓百度市值一夜蒸發60個小目標這件事”;在璩靜道歉的抖音視頻下面,不少網友質疑她讓百度損失了60個小目標;有KOL表示,如果不是承受不了百度股價的下跌,璩靜可能都不一定會道歉。
會這樣看的,大概率是沒玩過美股,不知道其中的邏輯。
先看一張前幾天我截的圖:
當時,昔日生鮮電商佼佼者每日優鮮股價大漲67.87%。如果不了解內情的自媒體可能馬上會輸出一個內容《每日優鮮股價暴力拉漲67.87%,或XX》。但真實原因是什么呢?是因為有交易。每日優鮮市值低到塵埃,310.61美元的交易額足以讓其股價翻倍,也就是說,只要你愿意拿出幾百美元,就可以制造一個每日優鮮股價翻倍的“大新聞”。
市值很高的大盤股一般不會出現大幅(超過5%)波動,一般人也砸不出來大的振幅。在璩靜事件爆發后,百度美股股價5月7日(當地時間)下跌了2.47%,這樣的振幅其實是正常交易引發的正常波動,哪怕當天沒有任何百度的動態,也一定會有這種級別的波動。但一些媒體、自媒體在解讀時,也有辦法讓事情看上去很“大”,振幅不大就用市值,于是我們看到了百度損失60億這樣的說法——其實是9億美元左右,單位被折算成看上去更大的人民幣。
類似于這樣基于錯誤邏輯的報道,經常會出現在網絡上,特別是蘋果、微軟、Amazon這些超級巨頭的股票,哪怕1%的正常波動,都能算出來幾百億美元的市值波動,于是我們就看到了類似于這樣的奇葩新聞:《XX評測博主肯定新iphone,蘋果市值增加XX億美元》《因XX事件,微軟市值縮水XX億美元》,標題黨的往往還會在標題里關聯一下國內知名公司,比如:一夜增加2個阿里巴巴,跌去1個茅臺。
以后看到這樣的新聞,大可不必認真。去看下真正的漲跌幅可能就會發現,對應的解讀是無中生有或者說強行關聯。任何股票,哪怕沒有任何外部事件都會有價格波動,有買賣就會有波動。
按照我的經驗,如果不討論大盤暴漲暴跌的影響,一個大公司(百億美元+市值)的股票,只要在5%以內的波動,都可以算是正常波動,歸因到任何事件上大可不必。
百度聲譽受損,但業務基本盤不受影響
回到璩靜事件,對應的內容以及討論確實會讓百度面臨輿論壓力,畢竟百度本就有歷史包袱“招黑”,“勞資關系”也是網絡禁區話題,相關內容會讓人認為百度的高管都是這樣的管理風格,這會讓人潛意識認為百度也是這樣的風格,對應的心理暗示,十分不利于百度品牌形象。
但這一波輿情對百度業務的基本面卻不會有任何影響,C端該用百度產品的還是要用,B端要用百度營銷、AI、智能云的也不會走,百度在大力做的AI還是在做。有個別網友表示要卸載百度App,姑且不說以后是否會裝回來,但這個群體的人數,顯然不會影響百度6.67億MAU的大盤。
不影響業務基本面,自然也不會影響投資者對百度股票價值的判斷。投資人不可能因為一個公司的八卦就去做交易決策——除非是老板離婚這樣的涉及到公司結構變化的傳言——且有足夠證據。截至目前,互聯網大廠的“瓜”不勝枚舉,但真正影響到股價的幾乎沒有。
因此,將百度市值的正常波動歸鍋到璩靜,確實有些欲加之罪了。對了,剛看了下百度股價盤前漲了一些,倒沒看到有誰說“璩靜朋友圈道歉助百度市值回血”之類的。
璩靜個人探索短視頻“太急”導致百度聲譽受損,離職擔責。有一說一,璩靜也有一定的網紅潛質,顏值外形適合短視頻平臺,媒體人的背景也懂內容懂傳播,性格特征較為犀利鮮明。不知道璩靜接下來是否會單飛做網紅呢?
高管集體下海,謹言慎行成第一準則
雖然璩靜不需要為百度股價波動背鍋,但隨著高管集體下海做IP,高管言論影響股價的事件可能會密集出現。
公關一號位成了公關事件的主角,這在互聯網行業確實不多見。
以前,我認識的公關在朋友圈的發言,甚至是微信群的吹水都是十分謹慎的。任何人只要在職,在公共空間都是有公司身份加持的。雖然有些人發言會明確說“不代表公司立場”,但萬一有人掐頭去尾,看到的人就會認為其代表公司,引來麻煩。
如今,公關依然三緘其口,但老板卻在跑出來了。在雷軍、周鴻祎、余承東引領下,越來越多企業家以及高管下場做網紅。
高管親自上陣走到鏡頭前做自媒體,難免“說多錯多”。因為以前高管在鏡頭前,接受專訪也好,出席活動也罷,一切內容輸出都有團隊精心策劃安排的。現在,短視頻等預先制作的內容倒可預審,但直播就難免會翻車。哪吒CEO張勇在直播間什么都沒說錯,僅僅是“蹺二郎腿”也能被網友罵到求饒,今天他說要彎腰90°給哪吒L的新車主開門。
因此,當高管親自上場后,企業會面臨新的問題:萬一老板說錯話,可能會給公司帶來風險,最直接的是影響公司股價,因為股價的反應往往是立竿見影的,這一點,企業家網紅鼻祖馬斯克已經驗證了。2018年,馬斯克因在推特上發表可能私有化特斯拉的言論,造成特斯拉股價巨幅波動。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后來就這一事件和馬斯克達成和解,分別處罰特斯拉和馬斯克各2000萬美元,自此以后,馬斯克在推特上發表的言論要優先通過律師的審核。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能成為網紅,企業自建高管IP成了看似可以省錢的營銷模式,但免費的往往是最貴的。規避與承擔對應的風險,將老板推到臺前的企業真的準備好了嗎?
許多人說雷軍是短視頻網紅,其實他經營的核心陣地是微博,多年來對微博已駕輕就熟,短視頻只是他的可選工具之一(同時公眾號、小紅書以及第三方各類媒體,小米以及雷軍都很重視,經常參加小米發布會的就知道了)。周鴻祎與余承東,也同樣是在社交媒體上浸淫多年的大佬,十多年前智能硬件那幫人,兜兜轉轉來到了車圈。
在一些企業看來,讓老板成為下一個雷軍,看上去只需要讓其出個鏡念念稿就可以,其實臺上一刻鐘、臺下也是有十年功的。如果企業沒有準備好,貿然讓高管走向前臺做網紅,不見得是好事,甚至可能會給公司帶來禍患。離開百度,璩靜收獲了教訓。璩靜事件,也給行業帶來了啟示。急于拋棄傳統公關手段,拋棄傳統媒體自媒體,拋棄圖文傳播營銷,All In短視頻搞“自有IP”的企業,可以剎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