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指數歷史估值
來源:Wind,截至2024年2月23日
上周,上證指數上漲4.85%,滬深300指數上漲3.71%,深證成指上漲2.82%,創業板指上漲1.81%,數字經濟指數上漲4.36%。行業方面,上周31個申萬一級行業全部上漲,漲幅居首行業主要集中在傳媒、計算機、通信等,漲幅居末行業主要集中在醫藥生物、農林漁牧、家用電器等。數字經濟相關行業中,據申萬一級行業統計,計算機排名第2位(11.59%),電子排名第13位(6.02%),非銀金融排名第27位(2.80%)。
數字經濟引領新一輪產業效率革命,大模型把握經濟發展新生產力。全球經濟正從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加速轉型,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截止目前,全球51個國家數字經濟規模高達414391億美元,國內三大產業數字經濟滲透率達到9.1%,24.7%,45.7%,數字經濟已成為引領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經濟形態。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黨和國家多次提出重要文件推進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AI是產業數字化變革的關鍵,數據、算力、算法共振驅動AI產業發展加速,AI+央企,Sora等概念熱度不減,助力大模型把握經濟發展新生產力。大模型,AI算力需求不減。據Gartner預測,到2026年超過 80%的企業都會接入生成式 AI 或大模型。數據已成為新型生產要素,與其他要素的循環加強效應助力經濟增長新生產力。具體行業分析如下:
1、計算機:
上周計算機行業跑贏大盤,滬深300指數上漲3.71%,申萬計算機指數上漲11.59%,行業整體跑贏滬深300指數7.88個百分點,漲跌幅在申萬一級行業中排第2位,PE(TTM)為54.48倍。子板塊上周漲跌:IT服務Ⅱ14.46%、軟件開發10.58%、計算機設備9.86%。海外巨頭步履依舊,國內AI+央企煥發活力,算力需求依舊高增,AI產業應用拓展新方向:國資委召開“AI賦能產業煥新”會議,提出中央企業要把發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統籌謀劃,加快建設一批智能算力中心。會上10家央企共同簽訂倡議書,向社會開放人工智能應用場景。AI+央企模式煥發出全新的活力。OpenAI發布文生成視頻大模型Sora,引起人工智能產業新一輪熱潮,多模態AI熱度不減,或有望推動重塑影視/動畫/自媒體等諸多AI+媒體產業。AI+央企的政策面支撐疊加開放式AI新應用,或將帶來計算機算力高需求。華安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認為,AI浪潮下,國內外AI+產業煥發出新活力,建議關注國內外人工智能板塊。
2、電子:
上周電子行業跑贏大盤,滬深300指數上漲3.71%,申萬電子指數上漲6.02%,行業整體跑贏滬深300指數2.31個百分點,漲跌幅在申萬一級行業中排第13位,PE(TTM)為40.10倍。子板塊上周漲跌:其他電子Ⅱ12.96%、元件7.67%、光學光電子7.28%、消費電子5.62%、半導體5.09%、電子化學品Ⅱ3.98%。電子巨頭再創業績新高, AI熱點事件催化不斷:英偉達公司業績加速依舊,反應全球客戶對算力需求的激增。隨著Sora、Gemini1.5等大模型的加速迭代,以及基于大模型的商業應用推廣,側面印證算力需求有望持續。作為全球AI芯片龍頭廠商,英偉達伴隨加速計算和AIGC發展來到臨界點,有望持續受益。Sora、Gemini1.5等大模型AI熱點事件持續催化,其帶來的計算機算力需求,將再次引爆電子硬件研發熱點。華安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認為,AI算力升級離不開AI GPU的支撐,AI浪潮下,國內先進制程與先進封裝產線資本開支加速;半導體、散熱等科技方向亦有望受益。
3、非銀金融:
上周非銀金融行業跑輸大盤,滬深300指數上漲3.71%,申萬非銀金融指數上漲2.80%,行業整體跑輸滬深300指數0.91個百分點,漲跌幅在申萬一級行業中排第27位,PE(TTM)為15.06倍。子板塊上周漲跌:多元金融4.38%、保險II3.39%、證券II2.35%。政策助力市場規范,監管密集發聲,市場信心有望恢復:中國證監會網站先后發布“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就股票質押有關情況答記者問”、“嚴懲操縱市場惡意做空切實維護市場穩定運行”、“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就‘兩融’融資業務有關情況答記者問”、“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就‘兩融’融券業務有關情況答記者問”等公告,積極回應市場關注。監管在短時間內密集發聲,增強市場規范性,疊加市場整體向好趨勢明顯,消費者信心有望恢復。截止到2024年2月,市場融券規模不到460億元,平均周度環比減少28%,不當套利等行為受到明顯扼制。在嚴監管,強態勢的市場現實情況下,市場信心逐漸恢復。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僅為提供參考之目的,并不構成對買入或賣出此報告中所提及的任何證券的建議。本報告并非基金宣傳推介資料,亦不構成任何法律文件。本報告非為對相關證券或市場的完整表述或概括,有關數據僅供參考,本公司不對其中的任何錯漏和疏忽承擔法律責任。投資者購買本公司旗下的產品時,應認真閱讀相關法律文件。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