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日漸向好,春天真的要來了。
在疫情之后,我們的生活也悄然發生了變化。路上跑著無人配送車,辦公園區里配備了智能取餐柜,很多公園開通了線上門票預約制,購物中心擺上了無人咖啡機和共享充電寶柜機……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的服務都變成了 “無接觸”狀態?
北京順義街頭,一個身高156cm的“黃胖子”緩緩駛過紅綠燈。
有車輪,有車廂,但唯獨少了司機。雖說是車,但更像個架在輪子上的小屋。
這是美團無人配送車,正在為周圍社區居民送菜。在此之前,居民們不敢想象“買菜”也能如此高大上:只需在手機上選好菜品,靜候無人車上門,然后下樓取菜。
其實,在疫情之前,無人配送車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但普通消費者并不感冒。畢竟出門買菜也就走兩步的事,無人車帶來的那一點便捷性,無足輕重。但在特殊時期,“安全”成了絕對剛需,要遠遠超過人們對“便捷”的需求程度。
另一邊,無人車的“兄弟”,無人超市也因此走紅。兩年前,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密集出現無人超市,賺足噱頭。在阿里、京東的無人超市中,沒有收銀員,消費者不需與人接觸,可以自己掃碼付款,科技感十足。但當記者采訪一名中年阿姨時,卻收到了這樣的回復: “改變啥?買東西不花錢啦?全都是機器掃碼付款,感覺自己更忙叨了”。“網紅”無人超市實際卻沒有收獲更高的人氣。
而在特殊時期則有所不同,無接觸超市再一次登上頭條。一家在火神山開業的無人超市,在交付第一天,就有200多位消費者涌入店里,進行消費。
近日,有消費者發現,越來越多的便利店開始采取“無接觸”收銀方式,很多大超市,也新增了自助結賬區,“無接觸”已深深融入到居民生活,各個商場、便利店中的共享充電寶,就是其中代表。
疫情期間,聚美優品旗下共享充電寶品牌街電緊急調配無人柜機,搬進武漢21家醫院,其中就包括雷神山等多家方艙醫院。醫護及病患無需和人接觸,就能借到充電寶,為手機續航。很多人就是這樣插著充電寶,向家人報了一聲平安。
為迎接全面復工復產,聚美優品旗下街電推出更加嚴格的消毒措施。連日來,街電杭州運維團隊緊密推進共享充電設備的集中消毒工作,除了設備表面用酒精整體擦拭之外,對共享充電寶柜機卡槽區域,以及歸還鍵周邊區域,都會進行重點消毒,每一個共享充電寶,運維團隊都會讓其彈出進行360度消毒處理。
“無接觸”服務已不是新鮮事,在疫情的洗禮之后,或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