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消息,據國內多家媒體報道,國家文物局介紹兩處沉船遺址的考古成果。
經考古調查發現,遺址保存相對完好,年代比較明確,兩處沉船遺址再現了明代中期海上貿易的繁盛景象,尤其是一號沉船的琺華器、二號沉船的烏木,均是沉船考古的首次發現。
資料顯示,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悠久航海歷史的民族,有確鑿的材料證明,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中國人就有了非常發達的近海航行技術。
到了明朝,中國迎來了中國古代航海史上最盛大的創舉——鄭和下西洋,首次航行始于永樂三年,末次航行結束于宣德八年,共計七次。
1405年,鄭和奉使出洋時,年約35歲,他在1405、1407、1409、1413、1417、1421、1431年七次下西洋,其中六次在永樂年間,一次在宣德年間,前后28年。
第一到第三次是第一階段。第一次鄭和組織了一支27800余人的龐大船隊,動用208艘船只,大小寶船63艘,戰船100多艘,水船、糧船40余艘。
從海洋史的角度來看,鄭和下西洋的意義非常重大,積累了豐富的解決和判斷船舶的地理位置與航行方向的經驗,為后世認識海洋、利用海洋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來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