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5日,在“2021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峰會”上,百度與北京市海淀區攜手打造的“海淀(中關村科學城)城市大腦”獲評“2020年智慧城市十大樣板工程”。
“2020年智慧城市十大樣板工程”評選由賽迪網與《數字經濟》雜志聯合推出,圍繞精準治理、數字基建、機制體制、公共安全、數據運營、產業發展、市民體驗七大維度展開綜合評選,旨在評選出真正帶有區域特色、智能引領、產城融合特征的新型智慧城市樣板。
此次,海淀城市大腦從征集到的數十個典型案例中脫穎而出,獲評“2020年智慧城市十大樣板工程”,展現了強大的技術實力和成熟的管理、應用。項目建設過程中,百度充分發揮AI、大數據等技術優勢,為海淀城市大腦提供了頂層設計研究,AI計算中心、時空一張圖等核心技術平臺建設,應用場景算法工具與調優的全面能力支持,助力“海淀城市大腦”成為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樣板間”。
「百度AI助力海淀城市大腦,彰顯強大技術優勢」
城市發展進入以數據資源為基礎的精細化發展新時代,科技手段為傳統“人盯手扛”的治理模式改變帶來機遇。北京市海淀區作為首都“四個中心”功能的重要承載區,提出構建“創新生態體系和新型城市形態”,探索實踐以海淀城市大腦為重要抓手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2018年,海淀區攜手百度、中科大腦等科技企業共同打造海淀城市大腦,以頂層規劃為引領,以“智能+”為主要內核,以科技賦能城市治理為目標,搭建了“1+1+2+N”海淀城市大腦架構模式,即一張感知網、一個智能云平臺、兩個中心(大數據中心、AI計算中心)、N個創新應用場景。海淀城市大腦通過實時匯聚處理各領域數據資源,依托人工智能分析處理能力,推動公共資源高效調配、城市事件精準處置、城市治理全局協同、治理效能切實提升。
這背后離不開新型基礎設施——AI計算中心的賦能。AI計算中心是海淀“城市大腦”的基礎算力和算法分析平臺,上承應用、下接芯片,為城市管理的各場景智能化應用提供AI算力與算法支撐。依托百度飛槳深度學習平臺,推動數十家國產AI算法和AI芯片企業首次“組團”適配,全棧國產化適配率達85%;可兼容異構算力設備和多種算法模型,可同時運行多算法組合并融合結果來獲取更精準的服務,縮短集成周期,提升AI應用質量;通過基礎算力和算法資源的統一集中管理、按需分配,打破傳統數據和計算資源無法復用的局面,提供全局協同的決策支持服務。
「海淀城市大腦應用場景領先,百度智慧城市落地見實效」
目前,海淀城市大腦已融合匯集了50多個智慧城市應用場景,為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態環保、城市交通、公共衛生、智慧能源等領域的管理變革與應用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有效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細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
如在城市管理領域,針對渣土車治理的痼疾,海淀城市大腦協同7個政府部門的業務融合,聚集百度在內的14家產業聯盟成員企業,圍繞識別分析、數據融合和執法監管展開技術攻關,實現了對渣土車源頭管控、車輛軌跡研判、違法特征研判、執法取證、自動處理環節在內的智能識別與高效處理。系統每天處理100萬張過車數據,識別準確率高達95%以上,對違規行為起到極大的震懾作用。
針對城市管理事件處置,利用百度提供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對全區452處城市管理問題高發點位進行自動研判分析,可實現店外經營、無照游商、堆物堆料、沿街晾曬、暴露垃圾、積存渣土等城市管理事件的自動識別、自動立案、自動派轉、自動核實和自動考核。
如在城市交通領域,交通指揮中心依托“城市大腦”數據及技術能力支持,可實時掌握交通態勢,精準感知各類交通事件,準確分析原因,及時調整交通運行狀態。
如在生態環保領域,基于海淀區遙感數據,結合300個大氣監測微站點和129個水質監測站點的點位數據,實現對大氣污染、河流污染、裸露土地等監控分析。通過數據的整合與分析,海淀環境污染溯源與精細化治理有了技術支撐,實現了項目切實落地實踐的突破。
未來,海淀城市大腦還會加快落地更多的城市智慧化場景應用,持續推動城市治理模式創新發展,不斷促進產業生態良性互動,從而普惠城市治理、產業發展和民生改善。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成為城市數字化轉型發展的核心載體,融合了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城市大腦”將成為城市數字化轉型的賦能中樞。”百度智慧城市咨詢總監劉長寶在大會演講時表示,百度智慧城市將通過部署統一自主可控的新一代政務云數字底座,構建云智一體的城市大腦,深度賦能城市治理、產業發展、惠民服務等智慧化應用場景,助力城市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提高新型智慧城市發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