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當地時間6月10日,中國臺灣有關機構主辦的活動、論壇在柏林召開,德國及歐盟半導體相關企業代表、媒體、智庫等200人出席。臺積電德國晶圓代工廠,即歐洲半導體制造公司(ESMC)總裁Christian Koitzsch表示,為加速建廠與合作,未來3~5年將有數百名臺積電工程師進駐德國德累斯頓,此外ESMC也計劃招募近2000名員工,鎖定德國、歐洲人才。希望結合中國臺灣技術優勢,以及德國工作效率及嚴謹紀律性等特質,打造世界級團隊。
據悉,ESMC為臺積電與博世、英飛凌、恩智浦等歐洲半導體大廠共同出資設立,規劃于2027年開始量產。Koitzsch表示,ESMC所建設的無塵室面積約為4.5萬平方米,工廠量產之后的規模效應,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晶圓制造的競爭力,也能夠為供應鏈創造許多就業機會。
外界關注晶圓代工廠進駐對德國當地水電供應的影響。Koitzsch指出,與業界平均用水、用電量相比,臺積電新廠所需的用水量約是產業平均值的50%,每平方厘米硅晶圓加工的電力消耗則為產業平均值的60%,這顯示出技術實力結合良好的生態足跡管理,臺積電建廠效應也能夠在歐洲帶動更多綠色科技發展。
關于臺積電在德國設廠面臨的人才短缺問題,德國電氣電子行業協會(ZVEI)首席執行官Wolfgang Weber表示,歐洲技術人才的供應較為吃緊,德國大專院校教育基礎深厚、人才素質高,臺積電德國廠2027年開始量產,還有3年時間可以通過學術機構、政府合作培育人才。
除了人才問題,德國硅谷協會(SiliconSaxony)顧問Torsten Thieme表示,德國的工會態度較為強硬,也是臺積電必須克服的挑戰之一。德國另一家機構表示,臺積電提出的薪資和工作條件要具備競爭力,需符合德國當地文化,分析師表示“你不能要求員工每周工作超過50個小時。”
【來源:集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