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運營研究社(ID:U_quan),作者:夆玉,授權轉載發布。
本文整理自2021運營節的第三章節《我是中國新銳品牌》,玄吉科技CEO、前瑞幸咖啡CTO@夆玉的分享內容:
為什么喜茶和海底撈都要做數字化營銷?
瑞幸是怎么做社群的?
社群做得好不好,已經不看活躍度了?
……
以下為正文內容分享:
《中國餐飲報告》2018年的數據顯示,2018年餐飲行業的閉店率高達70%,餐廳的平均壽命只有508天。
相信大家也都感受到了,隨著做連鎖餐飲、連鎖茶飲以及新零售的人越來越多,店員的流動性也越來越大,培訓成本也就越來越高。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了新的思考:
既然人工的成本越來越高,我們是不是可以把對人工要求不強的部分抽離出來,盡量減少人工的操作和干預,來降低人力成本。
首先,將餐飲生產流程標準化。我們可以通過 sop 將流程的每個環節切割清楚,然后分配給店員去執行,比如有的店員負責加熱,有的店員負責裝盤……
這樣一來,我們只需要培訓店員熟練完成自己負責的環節即可,培訓成本自然就降低了。
其次,通過智能機器代替人力操作。對于連鎖品牌來說,無論是茶飲還是餐飲,都會面臨百家店百家口味的問題,這種問題無法通過人工解決,就必須運用技術手段。
比如咖啡這類產品,每個店員的調配咖啡的狀態都是不一樣的,很難保證口味標準化,但是,如果引入了咖啡機,就能夠保證咖啡品質的穩定性了。
最后,系統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拿加盟店舉例,總部要掌控每家店每天的物料消耗情況,如果人工記錄,難免會有疏漏,但是如果引入數據系統,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由此,我們會發現,對于現在的餐飲、茶飲以及新零售來說,只有做到信息化、標準化、數據化和智能化,才能夠有效抵御風險,擁抱未來。
今天在這里,我們可以和大家分享我們服務過的兩個品牌是怎么做這件事情的:
一個是喜茶。
2017年,只有30家門店的喜茶,花了大概一千萬,從金山挖了一個20人左右的團隊,為自己做了 ERP(企業信息管理系統)、OA(自動化辦公) 和 POS(銷售情報系統),簡單來說就是進入自動化辦公和大數據分析時代。
2018年上半年,喜茶在原有的數據化基礎上,開始進行會員權益改造,推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喜茶go。
2018年下半年,喜茶又花了大概1.2億,組織了一個300多人的研發團隊,升級了原有的 ERP,通過用戶標簽喜好等數據,確定了自己的用戶畫像。
這么一連串動作做下來,喜茶的復購率提升了60%,客單價提升了3%,新品推出速度提升了70%,每月新增會員達到70萬。
另一個是海底撈。
海底撈在2015那會兒做線上辦公化,到2017年全面實現無紙化辦公。在這期間,海底撈花了大約1.2億,搭建了自己的 ERP、OA、工作流和供應鏈。
2017年,海底撈又投入了一個億,解決數據孤島的問題,并實現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
2018年,海底撈持續投入,開始設置會員系統,上線門店人臉識別并上線外賣點餐業務。
2018年末,海底撈進入「新工業時代」,比如上線自動毛肚機,代替人力……
通過這種方式,海底撈的復購率提升了12%,客單價提升了9%,每年新增會員30萬。
我們會發現,像喜茶和海底撈這樣生存到今天并且還在持續擴張的品牌,在發展過程中都十分重視數字化運營,為此不惜投入重金,可見數字化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01
數字化營銷轉型的四大要點
1)復購力 = 品牌力
我自認為,一定程度的復購,其實在夯實你的品牌力。那么,怎么夯實復購或者提升品牌力?
答案是,通過數字化轉型,做好會員,用提升復購提升品牌價值。
這是一個現在很流行的營銷模型——AARRR 模型。
我們會發現,在這個經典模型中,除了一開始的「獲取用戶」環節,剩下的4個環節(激發活躍、提高留存、增加收入、病毒傳播)其實都可以在自己的私域池里完成。
也就是說,這套模型的本質其實就是在對用戶進行運營,將用戶帶入成熟期,進而獲取更多的復購。
那么,實現「高復購」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呢?做會員。
客觀來說,會員就是讓用戶拿一筆“不高不低”的進場費,然后企業在“規定時間段”內,針對特定場景,為“部分產品”提供價格優惠。(比如麥當勞的早餐包月卡,奈雪の茶的外賣卡)
為了充分享受到會員權益,用戶就會多次下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提高復購,在這個過程中品牌力實際上也是在不斷增長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會員要想做起來,需要實現一個「價值循環」。
這涉及到企業資源和用戶在會員系統之間的一個生存平衡關系,比如企業要拿出所謂的資源(瑞幸推出買一送一活動),給到用戶實打實的好處。
瑞幸拉一送一的目的是什么呢?早些年是提升下單率和客單價;但是現在一定是傳播,企業希望用戶不但下單購買,還能夠宣傳轉發,利用社交關系鏈條,給企業形成影響力。
當然,如果企業付出的成本過高,就會失衡:
在瑞幸剛開始做拉一贈一的時候,我們鋪墊了很多其他的動作,比如跟高曉松這種名人 IP 進行合作。
我們剛開始跟他合作的時候,送他一千杯瑞幸咖啡,因為我們覺得他朋友圈價值很高,送1000杯他就會發朋友圈。
但實際上,我們最后算下來,這個成本比做營銷成本轉化的 ROI 還高。
所以,企業資源和用戶利益這種屬性互換的過程,一定是一個平衡的系統,如果利益沒有戳到用戶的點,或者成本失衡,利益再多,對企業來說也沒有意義。
要找到這個平衡,我們認為,還是需要大數據進行支撐。
我們將所需的數據分為三個類別:基礎行為數據(系統環境、基礎流量概況、地域分布、訪客忠誠度、站內搜索和內容檢測)、轉化數據(流量轉化和營銷中心)和來源數據(廣告追蹤和流量來源)。
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合理分析,輸出定制化報表,就很容易根據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策略,最大程度減少失誤率。
2)私域 ≠ 性價比生意
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餐飲行業現在已經開始向“私域模式”轉型了,比如我們去線下就餐,都越來越多地使用小程序點單了。
這是為什么呢?我們可以從4個方面了解私域模式在餐飲行業的優越性。
第一,從流量上看,雖然外賣發展很快,但是長久下去,商家難免歸于依賴外賣平臺的流量;如果利用私域流量,直接聯系忠實用戶,培養他們小程序點單和外賣心智,就可降低用戶對平臺的依賴程度。
第二,從利潤上看,由于傳統餐飲過于依賴各個生活平臺,所以不得不接受平臺扣點,以及付出較高的廣告費用;但是私域小程序上不存在扣點,利用私域流量宣傳(比如社群)也大大降低了推廣成本。
第三,從體驗上看,傳統模式難以滿足產品、服務和品牌的差異化需求,但是小程序能夠提供更豐富的服務,比如套餐、儲值卡和各種會員權益……
第四,從數據上看,傳統餐飲門店,難以沉淀用戶數據,但私域數字化門店就可以通過線上用戶數據分析,沉淀用戶畫像,感受用戶需求,更好地優化運營策略。
當然,現在很多人會覺得做私域就是“為了省錢”,但其實不是的。它不是只發優惠券的性價比生意,因為會損失品牌力。
餐飲的私域運營,是為了讓“昂貴”的新客,變成“高價值”的熟客。
怎么做到呢?積累數據資產,驅動數字化增長。
首先,“新客”來源上,企業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線下門店(包括掃碼點餐、掃碼免排隊、臺卡和商品包裝等)、微信流量(搜一搜、視頻號、拼單裂變和內容平臺等)、第三方外賣平臺以及廣告和外部流量。
其次,利用私域流量持續觸達。一開始,企業可以通過私域觸點,比如社群、朋友圈、公眾號和視頻號等,對用戶進行持續觸達,將其轉變成會員用戶;然后,企業還可以優化會員權益,會員日、會員價以及任務打卡等活動,進一步提升會員的忠誠度。
最后,引導用戶在線上(小程序外賣、小程序自提和線上周邊商城)、線下(到點堂食)不同場景進行復購,幫助用戶養成私域領券下單的習慣。
3)群主 = 更好的產品 = IP = 互動+運營關懷
我們為什么要做社群運營?
第一,可以免費觸達用戶,提升用戶轉化效率;第二,品牌可以高頻發布小程序活動信息;第三,方便營造社群下單氛圍。
這里我們以瑞幸的社群運營為例進行拆解,這是瑞幸的社群運營 sop 搭建方案:
瑞幸當時搭建了一條從用戶進群入口——掃碼入群——進群鏈路——入會領券——下單轉化的完整方案。
比如,在獲客方面,瑞幸會通過線上(公眾號、小程序和朋友圈)、線下(餐桌物料、店員指導和收銀臺臺卡)多觸點引流;
而在用戶掃碼入群時,系統會根據地理位置自動為用戶提供相應社群(LBS),然后對不同社群的用戶進行精細化運營;
此外,瑞幸還會通過「活動排期規劃」,將自己的社群內容推送標準化。
簡單說,就是每周每日每個時間點的內容都固定化(一般是社群內容推送+小程序承接),并且每個月對規劃進行更新,從而打造用戶的活動記憶點。
比如,上午八點半是固定推送“一起吃早餐”邀請;中午12是午餐時間,固定發布秒殺活動;下午3點,推送抽獎或者“提神咖啡”活動;晚上8點當大家都下班以后,社群內還有各種零售直播活動。
在剩下的固定時間里,瑞幸還會不定時發起各種活動,比如社群狂歡日、相關節日活動以及好友領券拼單活動等。
在這個過程中,針對每一個進群用戶,瑞幸都會強化會員權益宣傳,持續引導群用戶成為會員。
這樣一來,用戶能夠從群里得到優惠,時不時就會想要打開看看,留住用戶的同時還能進一步加深用戶粘性。
講到這里,我想強調一下,對于品牌來說,讓用戶加入會員和短期內提升復購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想要打造用戶對品牌的忠誠度,就需要 koc 的參與,社群中的 koc 就是指群主。
比如說瑞幸的群主人設是福利官,ta 負責每天在群里發放各種活動信息和優惠券,長久下來,就會在用戶心目中形成「瑞幸群主」=「優惠下單」的固定認知。
當然,有的人可能覺得,瑞幸的社群活躍度很低,這樣的社群不是有效社群。
但事實上,社群0活躍 ≠ 社群0價值。
瑞幸的互動性雖低,但是大家需求是優惠。只要樹立起「給大家帶來實惠」的群主人設,并保證產品質量,就能夠得到用戶的心。
雖然瑞幸的社群運營方式不是對所有品牌有效,但是對于那些客單價低,復購率高,轉化周期短,輕運營的品牌來說,還是值得借鑒的。
4)營銷 ≠ 某個事件,而是一場有預謀的戰役
我們始終認為營銷是體系化的東西,是由多個事件串成的。
“一般來說,用戶看到你的品牌3次,就會留下印象,看到6次就會產生好奇,可能購買;只要你的產品不錯,包裝不丑,那 ta 其實是很愿意幫你去自傳播的。”
在這里,我們可以提供一個關于營銷的486模式——4項前提 +8大戰術 +6個始終。
4項前提是指,考慮真實的需求,提供順暢的體驗,給出好記的的名字和擁有的強大的組織。
① 考慮真實需求:需求不真實,產品再流暢,也是枉然,很難在用戶中傳播開來。
② 提供順暢體驗:品牌方要保證產品體驗流暢、靠譜,讓用戶感受到產品的 ahamoment。
③ 給出好記名字:好聽好記的名字易于傳播,對于線下口碑分享有很好的作用。
④ 擁有強大的組織:要想讓產品具備良好的傳播力,需要從產品設計、運營策劃、客服服務和數據支撐等多維度配合。
8大戰術是指,可視化、加文案、個性化、植彩蛋、超預期、參與感、抓熱點以及最重要的一項——主流程具備自傳播能力。
主流程:讓產品流程和he'xin 產品具備傳播力。
可視化:通過視覺、聽覺設計,讓產品更好的被感知到,具備可評論性。
加文案:給產品配置有趣的文案,效果最好,往往容易被人忽視。
個性化:千人千面,突出自己的特點。
植彩蛋:設置特別機制在特定條件下觸發,給人新奇和未知感。
超預期:超出預期的體驗和產品服務才容易讓人尖叫。
參與感:開發產品研發的環境和新品試用環節給用戶或者 KOC 。
抓熱點:懂得蹭熱點,出流量產品。
對于品牌來說,能做到4項前提和8個始終,就能夠完成一場漂亮的營銷戰役了,但是要想保證品牌持續出圈,還要做到 6個始終。
從產品力上講,品牌需要始終挖掘產品本身潛力,實力永遠是營銷的根本;始終挖掘用戶數據和反饋來作為營銷活動素材
從用戶心理上講,品牌需要貼近用戶,始終從用戶視角出發,始終根據用戶反饋修訂自身。
從互動上講,品牌要始終保持友好的互動,畢竟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最后,品牌還要始終保持創意,對于營銷來說,產品是根本,創意是動力,只有始終保持創意才可能持續出圈。
02
結語
最后,我要說的是,營銷其實是一個千人千面的東西。
很多營銷方法雖然好,但是還是要結合到你自己的業務上,結合到自身的數據上,如果能做到這一步,產品營銷就會有非常大的一步提升。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