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AI大模型領域,商業化探索正成為各企業關注的重點。零一萬物近期首次交出了其面向企業的ToB答卷,提出提供高性價比的大模型API服務和盈利的B端應用產品,如“AI 2.0數字人”。此舉標志著該公司在堅持ToC的同時,也積極向ToB市場進軍。
MiniMax則在海內外找到了AI產品落地的商機,通過AI陪伴賽道取得了可觀的收入。大模型創企們面臨著生存壓力,必須加快商業化腳步,以回應市場質疑。
360董事長周鴻祎指出,硅谷已不再賣大模型,而是轉向賣產品。這一趨勢反映出,僅有基礎模型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必須結合實際應用。
李彥宏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表示,沒有應用的基礎模型一文不值。這一觀點凸顯了商業化對于大模型創企的重要性。
在國內市場,大模型的價格戰愈演愈烈,云廠商們借助算力資源優勢,給出了極具吸引力的低價。然而,這種競爭并未形成良性循環,反而導致推理算力毛利率跌至負數。
OpenAI雖然降低了模型價格,但API服務并非其核心營利業務。C端收入占據大頭,API服務收入僅占總營收的15%。
面對這一形勢,大模型創企們紛紛針對細分領域推出產品,分化為B端和C端兩個方向。在B端,智譜AI和百川智能等公司已找到各自的發展方向,并取得了一定的商業化進展。
智譜AI堅定擴展ToB市場,目前收入主要來自B端,涵蓋多個方向,客戶超過1000家。其商業化團隊迅速擴張,建立了完善的售前、售后和解決方案團隊。
在C端,大模型創企們也在積極探索。考慮到國內獲客成本上升和海外用戶付費習慣成熟,部分公司選擇出海布局。同時,AI視頻等多模態領域也展現出商業化潛力。
MiniMax通過視頻模型的創新,實現了月活用戶的快速增長。相比于文字、語音等形態,AI視頻模型的受眾更廣泛,具備天然的商業化優勢。
大模型創企們在追逐基礎大模型能力的同時,也在堅定探索契合自身的商業化路徑。盡管面臨市場期待錯位的泡沫破裂期,但它們仍在努力熬過這一階段,為未來的成長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