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HBR Live:商業未來》的對話環節中,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于10月16日晚與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總編輯殷阿笛(Adi Ignatius)就AI的多個熱點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李彥宏指出,歷史上的技術浪潮在經歷初期的興奮后,往往伴隨著泡沫的產生,但泡沫消散后,總會有1%的企業脫穎而出,為社會帶來巨大價值。
李彥宏強調,過去18個月,大模型領域最顯著的進步在于回答問題的準確性。此前,大模型的幻覺問題一直令人擔憂,但現在這一難題已基本得到解決。他預測,未來5-10年,每個人都將具備程序員的能力。
談及中國AI的發展特色,李彥宏表示,盡管中國市場上有眾多基礎模型,但人們更關注的是應用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以及哪些基于模型的應用將創造最大價值。
關于AI取代人類工作的問題,李彥宏持樂觀態度。他認為,生成式AI革命與工業革命有相似之處。在工業革命中,許多舊工作崗位被替代,但同時也創造了更多新的機會。每次創新和技術革命發生時,被替代的往往是最辛苦、最艱難的工作,而技術所創造的新工作則更加舒適、體面且壓力更小。李彥宏表示:“我相信,這一輪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將帶來同樣的變革。當然,舊工作的替代和新工作的創造并非一夜之間就能完成,這將需要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時間逐步實現,人類有足夠的時間為此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