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特斯拉在近期舉辦的“We,Robot”活動上,正式揭曉了其最新的Robotaxi產品——Cybercab。這款兩座車型以其獨特的蝶翼式車門和無方向盤、油門、剎車板的設計,完全依賴于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系統(FSD),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特斯拉CEO馬斯克在活動中透露,Cybercab的成本將控制在3萬美元以下,每英里的交通成本僅為0.2美元,預計將于2026年投入生產。這一舉措標志著特斯拉在自動駕駛出租車領域的正式布局,也是其“第二條曲線”戰略的重要一環。
特斯拉對于Robotaxi的構想早在其智能電動車上市之初就已提出。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進步,Robotaxi被視為有可能顛覆汽車產業的新興力量。據市場研究機構預測,到2030年,中國L4及以上自動駕駛滲透率有望達到9.5%,Robotaxi市場規模將達到4888億元。
特斯拉在Robotaxi領域的布局并非一帆風順。盡管馬斯克多次宣稱將推出Robotaxi服務,但實際上該業務多次跳票。不過,隨著FSD技術的逐步成熟,特斯拉Robotaxi產品的落地速度明顯加快。2024年3月,FSD Beta測試計劃結束,并更名為“FSD(Supervised)”,同時基于“端到端”技術的FSD V12在北美大規模推送,獲得了廣泛好評。
特斯拉的Cybercab之所以能夠在此時發布,不僅得益于其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更與其成本控制能力密切相關。特斯拉通過垂直整合和自研芯片等方式,顯著降低了整車成本。馬斯克宣稱CyberCab的成本將低于3萬美元,遠低于目前中國Robotaxi的單車產品投入。
在全球Robotaxi市場中,特斯拉、谷歌和百度等企業處于領先地位。谷歌的Waymo和百度的蘿卜快跑已經在多個城市提供了無人駕駛出行服務,并積累了大量的運營數據。然而,盡管特斯拉的Robotaxi產品尚未上線,但其憑借出眾的自動駕駛技術和成本控制能力,被視為極具想象力的市場參與者。
目前,全球Robotaxi行業呈現“三強多弱”的局面。特斯拉、谷歌和百度依托各自的技術優勢和海量訂單,躋身Robotaxi強隊。而其他企業如Cruise、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和如祺出行等,雖然也在積極布局Robotaxi業務,但尚未形成氣候。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政策環境的日益完善,Robotaxi市場正迎來商業化拐點。特斯拉、谷歌和百度等企業將加速推進Robotaxi業務的落地和擴張,而其他企業則需要加快技術研發和成本控制步伐,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