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最新發布的2025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中,阿里云憑借其“AI驅動,公共云優先”的戰略,展現了強勁的增長態勢,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的一大亮點。
財報顯示,阿里云業務在第一財季實現了外部收入同比增長6%,公共云業務更是實現了兩位數增長。這一顯著增長主要得益于其對公共云戰略的專注以及運營效率的提升,同時也受益于阿里云在開源大模型能力方面的不斷投入。
阿里云的利潤也實現了大幅增長,經調整EBITA利潤同比增長155%,單季度EBITA利潤達到23.37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9.16億元有了顯著提升。
這一增長背后,是阿里云不斷降低AI與云使用門檻的策略。季度內,阿里云發布了開源模型Qwen2-72B,其通義千問開源模型下載量已突破2000萬。同時,阿里云對通義千問9款主力大模型進行了大幅降價,進一步推動了AI產品的使用量。
財報還披露,阿里云AI平臺百煉的付費用戶數比上一個季度增長超過200%。這一平臺集成了上百款大模型API,支持企業上架通用或行業模型,進一步豐富了阿里云的AI生態。
在AI技術的推動下,阿里云的“云基礎設施”角色也被進一步放大。在剛結束的巴黎奧運會上,阿里云作為奧委會獨家云服務商,支撐了2/3的轉播信號分發,其AI技術也首次在奧運中廣泛應用。
盡管阿里云在客戶和技術方面的持續投資消耗了部分利潤的增幅,但財報強調,阿里云將繼續投入,特別是投入建設AI技術和基礎設施,以推動AI應用的云計算采用率,保持其市場領先優勢。
阿里云CEO吳泳銘表示,將繼續優化云產品結構,專注于有競爭力、可持續毛利、營收可復制的公共云產品,這是阿里云實現健康高質量增長的基礎。同時,阿里云也將在AI時代加強云產品的協同效應,既要滿足老客戶在阿里云上實踐AI的新需求,也要助力AI原生企業在阿里云上成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