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年來,阿里、騰訊和京東等數字經濟巨頭,已不僅僅是虛擬經濟的代名詞,其龐大的體量與深遠的影響力,讓“數字經濟體”這一稱謂顯得尤為貼切。
然而,歷經數年的市場洗牌與調整,這些巨頭們逐漸意識到,單純依賴數字經濟體的模式,難以支撐長遠發展,甚至可能步入發展瓶頸。于是,它們開始探索與實體經濟、產業結合的新路徑。
阿里利用AI賦能實體經濟,騰訊借助AI探索新的發展道路,京東則通過AI革新采銷模式。這一系列動作表明,一場擁抱實體、產業的新變革正在上演。
以往,這些互聯網巨頭憑借技術與模式創新,極大地提升了生產與生活的效率。在那個互聯網紅利豐厚的時代,互聯網幾乎是萬能的解決方案。然而,當支撐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紅利消退,互聯網模式的效能也隨之減弱。
為了破解這一困境,巨頭們開始跳出互聯網的框架,尋找新的破局之道。在此背景下,AI大模型等新技術方向逐漸清晰,百度、騰訊等紛紛將目光聚焦于AI。
阿里巴巴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摸索后,也加入了AI的行列。隨著阿里、騰訊和京東共同關注AI,這一技術正逐漸取代互聯網,成為解決行業痛點的新利器。
在AI時代,這些巨頭們不再獨立于行業、產業之外,而是尋求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因此,平臺和中心的主導地位逐漸讓位于去平臺化、去中心化的數實融合模式。
回顧阿里、騰訊和京東的發展歷程,它們曾通過規模化實現效率提升。但在信息不對稱被打破、供給側泛濫的當下,規模效率開始失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場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
在這場改革中,巨頭們不再一味追求規模擴張,而是開始深入到行業、產業、流程與細枝末節。通過建構與產業的多方位、全角度、全流程深度聯系,它們實現了效率的再度提升。
阿里、騰訊和京東的探索表明,產業改造是驅動效率提升的新途徑。在這一方式的推動下,我們看到了它們對產業的擁抱,看到了產業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看到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隨著阿里、騰訊和京東越來越多地投身實體經濟,數實融合逐漸成為潮流和趨勢。這標志著曾經轟轟烈烈的互聯網模式的轉變,對于數字經濟體與實體經濟體而言,都是一場全新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