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便是受影響國家之一,其經濟自兩年前能源危機導致制造業困境以來,尚未實現連續兩個季度的增長。盡管歐洲近兩個冬天相對溫暖,但今年部分地區預測氣溫將下降,可能加劇歐亞在購買LNG方面的競爭,導致部分國家供應短缺。同時,新買家如埃及因產量問題和極端炎熱夏季而加入LNG競爭行列。
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研究員Ira Joseph指出:“市場試圖在短時間內建立前所未有的新產能,這面臨巨大挑戰。”荷蘭合作銀行能源策略師Florence Schmit亦表示,明年天然氣消費量可能上升,部分原因在于亞洲電力和運輸行業逐漸轉向天然氣。她補充道,2025年下半年任何供應增加可能都無法跟上需求增長。
盡管當前歐洲天然氣基準價格已較2022年峰值大幅下降,但仍為能源危機前的兩倍左右。俄羅斯中斷對歐洲管道天然氣供應以及歐洲買家與全球買家競爭LNG貨物均是原因。隨著人工智能熱潮提升數據中心需求,預計到本十年末,LNG需求將大幅上升。美國作為歐洲最大LNG供應商之一,不太可能增加更多出口設施,面臨建設成本上升和監管挑戰。卡塔爾計劃提高LNG出口量,但尚需數年時間。同時,部分老舊LNG生產設施面臨產量下降問題。
道達爾天然氣和電力供應主管Mark Simons表示:“LNG供應增長跡象尚不明顯,但需求一直在上升。市場相當緊張,歐洲氣價高企,交易員擔憂冬季情況。”對于道達爾等全球油氣巨頭而言,當前供需狀況意味著天然氣價格將在高位維持更長時間,支撐其交易利潤率。道達爾首席執行官Patrick Pouyanne直言當前市場狀況良好。
悉尼研究公司MST Marquee的能源分析師Saul Kavonic警告:“若天然氣需求在宏觀環境改善和數據中心等新需求節點推動下繼續增強,2027年和2028年的供應過剩可能會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