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金融市場日益信息過載的背景下,金融投資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過去,他們主要依賴銀行、券商等傳統金融機構獲取投資建議和理財知識。然而,如今媒體、互聯網平臺等也紛紛涉足這一領域,導致信息泛濫。面對這一現狀,金融機構該如何調整策略以滿足投資者的新需求?飛笛科技,一家金融數據服務商,給出了獨特的答案。
飛笛科技的創始人丘慧慧指出,盡管當前金融機構牌照過剩、財經內容泛濫,甚至IT資源也顯得過剩,但真正能滿足投資者降噪、獲取服務和陪伴的需求的服務仍然稀缺。她強調,金融機構應從傳統的依賴牌照賺取傭金、交易費等“輕松錢”的賣方模式,轉變為更加注重服務投資者的買方模式。
所謂的買方模式,不僅要求金融機構提供能夠提高投資者個人資產管理教育和認知的內容,還需要主動幫助用戶過濾冗余信息,并在市場波動時為投資者提供陪伴感,同時提供精準的金融服務。
為了實現這一模式,飛笛科技開發了一套創新的解決方案——飛笛財經信息大數據引擎。這一引擎通過海量公網信息獲取非結構化數據,結合飛笛自研的專家模型和知識庫,提取有價值的數據,并根據不同金融場景需求生成帶有內容標簽的數據信息。最終,這些數據被封裝成滿足多場景需求的數據模塊和內容產品。
對于金融機構的運營平臺部門而言,這些帶有內容標簽的數據模塊可以輕易接入企業客戶端,結合金融機構的用戶運營策略,為用戶推送個性化的內容,從而實現類似證券版的今日頭條、基金版的微博等功能,提高用戶的打開率、訂閱率和分享率。
同時,對于投顧部門,飛笛的數據產品被封裝成AIGC工具,可在人機協同模式下,快速響應用戶問題,提高服務效率和展業能力。對于中臺部門,飛笛的數據服務可以與企業自有AI大模型結合,打造企業內容中臺,提高內容生產的時效性和選題的多元化。
飛笛科技之所以能實現產品化,與其創始人丘慧慧豐富的“財經+內容+創業”背景密切相關。她曾在《21世紀經濟報道》擔任要職,并擁有多年的財經媒體和產業報道經驗。2016年,她在報社內部創辦AI新聞實驗室,進行類似“財經信息大數據引擎”的創業項目,并獲得新浪投資。2022年,她率領原班人馬獨立創業成立飛笛科技。
丘慧慧認為,飛笛模式最大的門檻在于領域知識和數據沉淀。飛笛團隊自2016年起開始探索財經信息大數據引擎產品,已經積累了眾多在合規性和準確率上通過市場驗證的私有數據,這種時間上的先發優勢也是飛笛的競爭力之一。
目前,飛笛科技已經與多家知名金融機構達成合作,包括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證券等。其數據產品收費模式是按數據模塊收取訂閱年費,預計2024年年底,飛笛數據年收入規模可達到千萬級別。
飛笛科技此前已完成700萬元天使輪融資,目前正在進行Pre-A輪融資,由華君資本擔任財務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