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這兩年,世界變化很大。
疫情來去、AI崛起、機器人......哎,我不想數了。
全世界充斥著各種不確定性,每個身處其中的人,仿佛在做極限運動:在失控的邊緣,努力想要抓住點什么穩一穩自己。
前段時間,我很榮幸地邀請到鐘承湛來到我的訪談欄目,進化者直播間。
說來,我們已經兩年沒見了。但他坐在我面前,還是一如我兩年前見他時熟悉的模樣,說話依舊慢條斯理,提起事業,眼里依然閃著火熱的光。
你問,鐘承湛是誰?如果你喜歡戶外運動,他做的品牌,你大概率穿過。
他的一層身份,是全球三大全系攀登品牌之一,凱樂石的創始人。
而他的另一層身份,更厲害。他是一位超級資深的戶外運動愛好者,還是中國第一位學習坐式滑雪的人。
這兩年,作為一名商業顧問,我見了不少創業者、企業家。當我問,是什么讓他們選擇了創業這條孤獨又難走的路?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太一樣。
有人是局勢所迫,有人是孤注一擲,有人是順其自然。
但如果你問鐘承湛?那么你會得到一個非常讓人眼紅的答案:因為熱愛。
很奢侈。但,也很值得。
你或許也曾想過,既然上班累又卷,不如去做熱愛的事情??捎謸模娈敓釔圩兂闪耸聵I,熱愛終究會敗給瑣碎。
甚至,對于“什么是熱愛的事”,回答都是干凈利落的“我不知道”。
在訪談的最后,鐘承湛說了這樣一段話,我想,這大概就是對于“把熱愛當成事業”最好的詮釋:
“沒關系,不需要清晰,迷茫也行。我們在迷茫中成長,在孤獨中強大。”
“但是,至少你在迷霧之中,要有那么一座不那么明朗的,但你非常想要去攀登,且別人沒有攀爬過的山?!?/p>
說實話,聽到這段的時候,我身上的雞皮疙瘩起來了。
今天,我把和鐘Sir的訪談,整理成了一篇文章,來和你分享。
從哪里說起呢?要不,就從鐘 Sir小時候,和堂兄離家出走的故事開始吧。
靠譜 / 不靠譜
我問鐘Sir,什么時候開始發現自己有點喜歡戶外運動的呢?
鐘Sir想了會兒說,喜歡到處跑,是他從小就有的愛好。
許多人第一次獨自出遠門,是大學。但鐘Sir,是初中。
別人是去旅游,出門前和父母相看淚眼。而他呢?是攛掇堂兄,一起離家出走。
那是90年代初,兩個才十二三歲的小孩,在學校臨時起意,背著書包跳上拖拉機,去了火車站。
身上總共也就20元,看到火車來,跳上火車就走了。沒跟父母打招呼。
等火車到站,才知道這車是去南寧的。
換做別的小孩可能已經開始害怕,鐘Sir卻覺得好玩異常。
錢不夠,困了,就睡公園。餓了,就去看別人吃飯,瞅準那些剩下很多菜的,等人走了,他們就拿過來吃。
天吶。太勇敢了。
你說他不靠譜吧,他又有能力淡定地在南寧流浪四五天,完好無損回了家。
鐘Sir不以為意。他說,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難。
畢竟,人怎么會在路上餓死?只要你的“自尊”沒那么高,反正死不了,就敢干。
后來,隨著年齡增長,鐘Sir的膽子,越來越大,越來越大。
鐘Sir上大學,有時候下午四五點,上著上著課,沒意思,不想上了。他就跟朋友說,走,我們去騎車。
帶上簡單的行囊,山地車一騎,就這么從武漢到了上海。
住。晚上騎到半夜,就近睡大通鋪,后來就是十幾二十塊的青年旅舍。
吃。別人吃飯,他們跑去問,這好吃嗎?總能遇到別人熱情邀請,一起嘗嘗,喝一杯。
于是他們總有飯吃,生存能力愈發嫻熟。這樣走走停停,就是一個星期。
不靠譜和靠譜的交融會導致什么呢?風險承受能力很強。
如果你同時把一顆乒乓球和一個布球往地上扔,你就算用力,布球也只能彈起來一點點,但乒乓球,你越用力,彈得越高。
就像是鐘Sir,很差的日子可以過,很好的日子也可以過,非常有彈性。
誰去想靠不靠譜呢?只去想,愿不愿意去做。
有彈性的人生,意味著他注定了會一直嘗試探索,一直走在突破自己的路上。
超市 vs 戶外
大學的時候,有兩條路擺在鐘Sir面前:
選項一,繼續讀書,安穩完成學業。選項二,輟學,去做生意。
看到這里,你肯定覺得不難選了。只不過,是做什么生意呢?
答案可能出乎你意料。
開超市。
鐘Sir大學時,學校周圍有一家中百倉儲,生意非?;鸨_@讓他對超市零售這種新業態,有了濃厚興趣。
這個業態他老家沒有,于是琢磨,是不是可以做去老家。他開始多處考察,得出結論,這種零售超市未來應該會是個很重要的趨勢。
2000年,他無心上學了,就選擇了創業做超市。
這種說干就干的沖勁,很讓人佩服。
用“不靠譜”打開了門,用“靠譜”堅持下去。
超市一干就是3年,開了5家店,一年能做到2個多億。
其實,鐘Sir并不是家里第一代創業者。
“我其實也是靠譜的?!辩奡ir笑了,“我從小就幫家里做生意?!?/p>
從爺爺那輩做外貿單把雞賣去香港開始,再到父母輩做機械鋼材的生意。
鐘Sir家一直有做生意的傳統。
鐘Sir從來不會安心閑著,總是跑前跑后幫著父母做事干活,押車隊、買零件、下車間。六年級的時候,別人還在念課文,他就已經開始和司機一起去廣州水泵廠,去買離心泵。
這樣的成長歷程,讓他對所有的基線很熟,什么洗床、抱床、燙床,都會用。讀大學是他唯一聽了一次長輩的建議,去讀了機械工程。
父母生意做得很不錯,95年就已經是中國私營企業500強了。
這很有意思。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叫作“富不過三代”。
一來許多家族企業都是子承父業,二來傳到第三代及之后的子孫們,就不認真干活了。
但鐘Sir家很不一樣。到鐘Sir這一代,依然擁有著熱烈去探索的沖勁。
是有什么成功的基因嗎?還是后天努力?
我也很想琢磨出一個結論,但是聽到這里,我也只能總結出幾個關鍵詞:
冒險,大膽。調研,刻苦。
不過,當超市開始有2億的營收,鐘Sir又做了新的選擇。
我問鐘Sir,為什么后來好好的超市不做了,要去做戶外生意呢?
這難道又是一次,在靠譜和不靠譜之間,選擇了“不靠譜”的沖動嗎?
愛好者 ~ 從業者
“我躺在路邊,淚流滿面?!?/p>
這是鐘Sir去到昆侖山脈,看到巍峨景觀時的感受。
如果說之前只是單純的“冒險”行動,那么去登山,才是鐘Sir戶外運動生涯的開啟。
時間撥回鐘Sir大學時期。
那是97年,他在圖書館看書。一本雜志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山野雜志》。
他看到,原來中國有這么多的雪山,這么美,開始對西藏產生了強烈的向往。
后來99年,鐘Sir去了西藏。從西大灘開始,往冰川騎。
有個成語叫“望山跑死馬”,特別適合形容他們當時的感覺。看著冰川那么近,可能也就頂多30分鐘的距離,但是這一程他足足騎了兩個小時,都要騎斷氣了。
為什么?因為高原反應。頭在發脹發疼,到冰舌發現都是土,往前還是土,不知要多久、爬多高,才能走到有冰的地方。
但是一個轉彎,忽然間一幅雄偉壯闊的景色映入眼簾。也不知道是爬坡太累,還是景色太雄偉,他停下來,躺在路邊,全然感動著。
聽鐘Sir講到這里的時候,我特別感同身受。
只關注自己的時候,ego很大。
但是當我去過南極,登頂過珠峰,穿越過戈壁......看到遠遠比自己大很多的東西時,內心是震撼的。
爬山爬吐過,走路指甲蓋走掉過。但最終當我抵達目的地,和世界開始要融為一體,會有一種感動,只想痛哭流涕。
這次西藏的經歷,鐘Sir有個很大的收獲。
當時天黑了,只好先找地方住下。住的地方他認識了5個德國人,才發現人家登山裝備又多又專業。有繩子,有冰鎬,有冰爪。
在現實中看到雜志里出現的工具,在他心里埋下了專業登山的種子。
他從單純追逐冒險、美景的愛好者,開始追求更專業的戶外運動,去更難、更遠、更美的地方。
鐘Sir說,做超市,雖然營收很高,但毛利是不高的,大概11%、12%。
扣掉各種成本,凈利有時候就是1%、2%。
一部分租給珠寶、奶茶這些高毛利的生意來開店,一部分打廣告收費,還有一部分就是日用品的上架費。
鐘Sir總結了一個點,我覺得特別有意思:做超市,本質是做一個“引流生意”,而不是“零售生意”。
怎么說?
日用品吸引人流來商場,然后你再用更貴的價格,把流量“賣給”店家、商家。
人流多,在商場打廣告就有了價值,就會有廣告商找來。顧客去高毛利的店鋪消費,店鋪就能一直交得起很高的租金。
那么,引流生意的關鍵是什么呢?
做大規模。薄利多銷。
也就是說,開連鎖超市,把超市做多做大,原本應該是鐘Sir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但他覺得沒意思。
03年的春節,鐘Sir又去登山。當他從四姑娘山下來,就覺得超市不香了。
超市,也開著。但是心,已經飄去了戶外。
他開始到處走訪,去了北京、西安......中國走了一圈,發現戶外市場還在萌芽階段。
整個戶外的營業額,甚至還沒有他超市的營業額大。
但,就是想干。
我覺得特別有意思,因為很少有人愿意放棄穩定又靠譜的生意,去追逐不確定性很強的新生意。
鐘Sir說,兩個原因:
1)做這件事實在很開心。
那時,戶外從業者基本上人人都是愛好者,都特別好玩。
鐘Sir說,前期其實都是三五好友一起玩,討論的都是去哪里好玩。能玩到一起去,生意就自然而然成了。
基本上,10分鐘談不下來的,這事就不靠譜。為什么呢?說明還沒有想到一塊兒去。
到現在,凱樂石都有讓員工帶薪去戶外玩耍的傳統。
你時常穿著客戶的鞋子,你才知道他走路怎樣才不會崴腳。
2)堅持想做自己的品牌。
做超市的經歷,給鐘Sir后來做戶外,又沉淀了2個關鍵點。
一個是前面說到的引流思維,另一個就是一定要做品牌。
因為當時頻繁接觸寶潔的產品,讓鐘Sir實實在在意識到了寶潔的品牌力量。
開心。品牌。
我想,鐘Sir有著自己對于“靠譜”的定義。
但是就事情來說,當年年底,他就推出了自營品牌,凱樂石。
是一座山的名字。
極限運動 & 創業思考
“這是我喜歡干的事。賺錢是順帶的?!?/p>
在和鐘Sir聊之前,我認為自己還算是個“極限運動”愛好者。
現在看來一樣都沒參加過,只能說參加過一些戶外運動。
極限運動的特點在哪里呢?在于一個“臨界狀態”。
臨界狀態指的是,你一直處于一種非常快速的運動中,但同時你還能一直控制住自己。
這種平衡的狀態,一面是深淵,一面是天堂。
起心的確是火熱的,過程也會是享受的,但行動必須是冷靜的。
不然,失之毫厘,差之生命。
你會發現,很多創業者、投資人,聊起來,都表示自己很喜歡極限運動。
但,我以為的極限,原來只是戶外。
有什么區別呢?
極限運動,可控性更低,更小眾,死亡率更高。比如,翼裝飛行、低空跳傘、高氧潛水、大跳臺之類。
但是登多高的山,都不算極限運動。珠峰也不算?;┮膊凰?。多高的雪山都不算。
只要還能有專業設備或者專業人士來保障你的安全,就只能算是戶外運動。
安全,就算不上極限運動。
這很像投資。很像創業。
第二次創業,鐘Sir想做品牌,但是手里錢不多。
超市的錢,基本上都壓在貨上。怎么辦呢?
創業,就像極限運動那樣,不能停,必須努力找平衡。
鐘Sir笑著說,自己好像總是挺任性的。
我就在想,到底什么是任性的資本呢?
或許,錢從來不是任性的資本,熱愛和專業才是。
錢不多,那就選一個資金門檻低的生意來做。錢不夠,那就干脆把賺錢的超市賣了。
就算是這樣,也要去做凱樂石。
鐘Sir聊起凱樂石的創業,前十年挺順利的,雖然也肯定有一些挫折,但自己非常滿足。
做多困難的事情,都不覺得困難,只有遇到挑戰時那種興奮。
然后,立馬切入極限運動的狀態,冷靜、專業、忍耐、享受、解決。
工作就是玩,努力工作,就是努力玩,玩的過程中,產生生意。
公司有個傳統,你要去玩就去。
登山、攀巖、露營、自駕游,只要是和公司業務和產品相關的活動,請假很容易。
公司還會把一些假期集中來放,一年有四次長假,每次8到15天,足夠去中國任何一個地方登山了。
鐘Sir自己就是這樣。創業初期,他出門幾乎只去住青旅,因為那里大概率能碰到目標顧客。
和他們吃一起、住一起,體驗他們的體驗,尋找他們的需求。
這太有意思了。
我知道有的公司非常緊繃,把員工緊緊攥在手里,喜歡通過掌控員工的時間,來減少心理上對不確定性的壓力。
但你知道嗎?如果你去做極限運動,你越緊繃,就越容易出大問題。
厲害的人,總是能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并且愿意為任何后果負責。
2013年,凱樂石成立10年,營收達到了6個億。
但鐘Sir并不開心。
第二年,他就開始帶著公司做轉型。
這個決定,讓鐘Sir從14年到18年,業績都沒怎么增長。但熬到19年之后,業務再次迎來了爆發。
這是怎么回事呢?
專業 pk 休閑
“專業,是用來保命的。”
那幾年韓風盛行,但是鐘Sir還是重新做的定位,選擇了和當時市場背道而馳的專業業務。
登山、露營、滑雪、摩托車......隨著參與的戶外挑戰難度增加,鐘Sir當年心中被種下的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
這個種子,就是專業設備。
很多地方,沒有合適的人和裝備,根本去不了。更別提在許多戶外環境下,專業不僅意味著舒適,更意味著安全。
這不是個拍腦袋的決定。
一個行業發展初期,更多是靠發燒友驅動。
品牌少,用戶多,是賣方市場。
凱樂石成立的2003年,可以說是國內的戶外運動元年。那一年,許多戶外品牌誕生,中國民間也開始出現一波又一波的人登頂珠峰,開始有了商業登山隊。
登山,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專業度的事情。
2006年夏天,鐘Sir去北京參加一個攀爬最高峰的活動。
山下是熱到要中暑的艷陽高照,大家都穿著短袖。但是越往上爬,天氣越是險惡。
潮濕,狂風。迅速失溫。
隊伍里只有鐘Sir和其他兩位穿了沖鋒衣。如果按照原計劃,還要翻越山極,在這種環境下至少要暴露一個多小時。這樣下去,其他人眼看著就快掛了。
來不及想這么多,他召集大家緊急下撤,沿路返回。每往下走,溫度都在上升。
這次回去后,他堅定了要做一款夏季沖鋒衣。
這款沖鋒衣做出來就賣爆了,從07年一直火到13年。
好的沖鋒衣,是什么樣的呢?
防雨。透氣。缺一不可。
有的衣服只能防水,雨雪天氣的水壓防不住,依然會進水。
有的衣服能抗住水壓,但是不透氣。這更可怕。
在高海拔地帶徒步,或者攀登雪山時,汗水就排不出去,悶在衣服里,會讓人體失溫,非常致命。
表層拒水,中層防水,網孔大小能剛好讓氣體出去,讓液體進不來。
厚的沖鋒衣,和薄的,又有細微的差別和單獨的設計。
戶外,不確定因素很多。
比如,背包輕一克,換成氣罐背在身上,能燒壺熱水,關鍵時刻能救命。
又比如,把牙膏擠掉,只剩下必需的一段,這樣能多帶一些糧食。
人體需要科技來保護,物品需要極致來周全。
科技。極致。
凱樂石剛創立的前十年,公司做產品設計研發的人,就占了總人數的三分之二。
這十年,沖鋒衣、抓絨衣、帳篷,都是這樣一步步打磨出來,賣得很好的品類。
就像當年做超市,休閑產品是一個“引流生意”,而專業產品,才是核心競爭力。
專業,其實意味著去攀登行業的“未登峰”。當你占據了山頂,別人就很難超越了。
但是攀爬的過程,并不總是一帆風順。
2013年,鐘Sir遭遇了一個重大變故。
大變故 + 未登峰
13年去滑雪。撞到了樹。脊柱斷裂。
鐘Sir醒過來,一模下半身沒知覺,當時就知道結果了。他很淡定地指揮救援隊,不能因為搬動造成二次損傷,叫直升機。
要是送到大醫院,或者還有挺大挽回的余地。但是2小時的黃金救援時間,只夠送到當地的醫院。
鐘Sir笑道,受傷也不是第一次了。只是這一次,可能麻煩大了點。
之前也有一起玩車的朋友,頸椎受傷,全身癱瘓。所以自己也早有做準備。
我問,那你在醫院的時候,是什么感覺呢?
鐘Sir說,最開始的12天,也有點僥幸心理的,因為一般如果12天,還有可能通過手術置換治好。
家人朋友也沒說什么晦氣話,自己的心理重建,其實也在這12天就完成了。
我聽到這里的時候,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我猶豫了一下,還是把很想問的問題說了出來:你后悔嗎?
比如,為什么之前不一直開超市,可能就不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了。
“沒什么好后悔的。”
“勇敢者的游戲,自然有它的代價。不然誰都可以來玩了不是嗎?那你怎么會有勇敢者的榮耀呢?”
甚至,在醫院里的時候,鐘Sir已經開始在查,如果自己走不了路,還能玩些什么?
哇。還能開越野摩托車。還能坐式滑雪。那就沒什么。
13年,又是一個戶外爆發的一年。什么品牌都涌進來做戶外,很多熱錢也開始往戶外投資。
但這時,鐘Sir警告團隊和經銷商,要重新定位公司:
1)要做,就做專業品牌。
2)聚焦,只為攀登打造。
接下來,公司迎來了幾年低谷。專業的東西太難賣掉,庫存積壓了很多。18年底,大量關店。
這幾年,鐘Sir忙著去滑雪,也沒怎么搭理公司的業務。
情況持續到疫情爆發。
戶外,更火了。
被城市封閉已久的人們迫切想要去戶外散心,被疫情培養的社交距離,在戶外才能得到舒展。
那段時候,休閑帳篷賣得很火。鐘Sir卻在20年的時候,把帳篷業務砍掉了,不做了。
其他做休閑品類的,幾倍幾倍增長。但凱樂石卻只有20%左右,增長很慢。
如果只看業績增長戰略,這時的鐘Sir,比起當時鬧著想做休閑的總經理,似乎又變成了那個“不靠譜”的小孩。
但是拗不過鐘Sir的堅持,團隊就接著往專業方向深耕。
“也有一些運氣吧,但2023年,我們開始大幅增長了,大家的信心又回來了?!?/p>
鐘Sir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做休閑,沒有壁壘,誰都可以來做。但是他們一直在鉆研的,是專業。
而更專業的產品,才是他們喜歡的、擅長的,戶外愛好者們真正需要的。
自己和團隊,一直泡在戶外運動中,才真正知道自己的用戶需要什么。
真是漂亮。
后來,我們又聊起,攀登專用沖鋒衣的領高要過嘴唇、拉鏈一定要透氣防水、袖子必須能扣緊、為了彎腰不露設計的前后高差、登山爬山攀巖又各有要求......
鐘Sir說到這些,眼里一直都閃著亮光。
我了解到,他們就在做中國未登峰計劃。于是訪談的最后,我問鐘Sir,能介紹一下嗎?
所謂的未登峰,指的是那些還沒有被登頂過的山峰。
中國藏東南一帶,有大量的未登峰。但是,由于無人探索過,攀登起來有許多困難,需要大量裝備和資金。
之前有很多中國的未登峰,都是外國人來攀登。
于是,從06年開始,凱樂石就開始支持中國的運動員,能夠攀登上中國的未登峰。
未登峰。這個詞真好。
其實如果我們回過頭,看鐘Sir家三代的創業,你會發現,每一代人,都在挑戰自己的未登峰。
爺爺做外貿單,父母做鋼材生意,鐘Sir做超市零售——
鐘Sir是78年的。我粗略推算了下,三代人開始做事的節點,發現都剛好走上了一段紅利開啟的時間。
但他們做選擇的時候,只是有一個具象的山在眼前,等著自己去攀登。
所有事情都不那么明朗,這座山甚至無人涉足。但他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想要登頂的心。
鐘Sir說,對于他而言,人生只有兩件事,睡覺和其他。
醒著的時候,隨心所欲熱烈地活,那么每一分鐘都是自己的。
你追求你的夢想、你的活法,你覺得它值,那就值了。
這一路,在靠譜和不靠譜里,鐘Sir一直選擇了別人眼里的“不靠譜”,但一定要做自己眼里的“最靠譜”。
在超市和戶外中,他選擇心之所向的戶外生意。
在愛好和從業中,他保持同時擁有這兩種身份。
在極限運動里,思考創業。在專業和休閑中,選擇專業。
哪怕經歷了大變故,鐘Sir也沒想過停止腳步,還要向著新的未登峰前進。
回到開頭的問題:一個人因為熱愛,到底能做出怎樣的生意?
我想,現在你心里已經有了答案。
感謝鐘Sir的分享。
也祝你,找到你心中的未登峰。
共勉。
P.S.
2024年,我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遇到了太多太多的“怎么辦”。
全網都在說低價。逃無可逃。利潤薄的和紙一樣,怎么辦?
客戶大幅度縮減預算。雖然溝通都很好,但就是沒錢怎么辦?
有的行業在萎縮,不萎縮的行業在內卷,怎么辦?
都說要擁抱人工智能,但卻不知道到底怎么擁抱,怎么辦?
人們捂緊了錢袋子。消費者輕易不買東西,怎么辦?
……
所以,我的朋友。為了回答這些“怎么辦”,今年的年度演講,將會有一個重大的改變。我們的內容形式,將會從往年的“趨勢+潛在機會”,改變為“難題+解題思路”。
因為這樣的改變,也許就能幫你解開眼下的難題。而解決好了眼下的事,才能有以后的事。
10月26日下午14:00,請允許我,與你一一分享。
10月26日下午14:00,就讓我們,年度演講再見吧!
*文章為鐘承湛獨立觀點,僅供參考。
觀點/ 鐘承湛主筆/ 木言聲 編輯 / 二蔓 版面 / 黃靜
《“我不是不在乎錢,我只是不在乎這點錢。”》
《如何高效復盤?》
《錢越來越難掙時,不妨嘗試大公司一做就虧錢的生意》
請在公眾號后臺回復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