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當前,中國汽車產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人才流動變革。以往,汽車產業人才多傾向于外資和合資車企,但如今,這一趨勢正發生顯著反轉,外資與合資車企的人才紛紛流向中國自主車企。
這一“人才反流”現象,不僅彰顯了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地位的提升,同時也暴露出國內高精尖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中國汽車產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崛起,使得傳統燃油車企及供應商受到沖擊,外資、合資車企相繼裁員,而中國車企則持續擴招。
以理想汽車為例,該公司在去年10月發布了智能駕駛團隊招聘特輯,提供了包括算法工程師、大模型工程師等多個崗位,起薪高達3萬元,部分崗位月薪可達9萬元。同時,理想智能駕駛部門人員規模也在迅速擴大。
小鵬汽車同樣在積極招募自動駕駛領域的人才,特別是瞄準了具備全球一線Robotaxi從業經驗的員工,年薪最高可達近百萬。
除了自動駕駛等高新技術崗位,中國車企還在積極吸引外資車企的高端、豪華汽車品牌整車設計師。如東風汽車近期就聘請了尼古拉斯·岳和拉蒙·吉納兩位知名設計師。
隨著中國汽車產業全產業鏈出海步伐加快,中國車企在海外建廠并招聘當地人才,以實現本土化。例如,比亞迪在印尼建設工廠,并積極招聘當地日資企業的人才。
歐洲也成為中國車企出海的重要目的地。廣汽集團計劃到2026年在歐洲和南美建立汽車組裝工廠,以避開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征收的關稅。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傳統燃油車時代的人才并不能簡單“平移”到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隨著AI融入汽車業,從事重復勞動的崗位可能面臨淘汰,汽車產業對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要求也在發生根本性變化。
中國汽車產業的人才流動變革,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如何培養和吸引更多高精尖技術人才,將是中國汽車產業持續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