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24日消息,科大訊飛(002230)近日發布了2024年中報,對于投資者而言,這份報告喜憂參半。喜的是,公司的營業收入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勢頭;憂的是,凈利潤卻出現了較大的虧損。
針對外界的質疑,科大訊飛在中報發布后的第二天迅速召開了業績說明會,與公司投資者和多家機構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解釋。從中報數據和業績交流會的情況可以看出,上半年科大訊飛各業務板塊的收入表現均較為滿意,而凈利潤的虧損主要是由于公司的星火大模型仍處于投入期,對盈利能力產生了短期的拖累。
據ITBEAR了解,這并非科大訊飛獨有的現象,作為世界人工智能的頂端技術,所有從事大模型研發的公司都會面臨短期的業績挑戰。然而,值得肯定的是,科大訊飛的星火大模型目前已經在行業中處于第一陣營。深水財經社認為,在人工智能國家隊的支持下,科大訊飛未來有望實現大模型的商業化應用,這一前景值得樂觀期待。
“二次創業”的道路并不容易。科大訊飛自上市以來,一直以語音識別技術為核心,逐步發展成為行業內的領軍企業。2017年,科大訊飛承建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從語音識別領域進入認知大模型領域。2023年,科大訊飛推出了“訊飛星火大模型”,正式進入AI大模型俱樂部的頭部陣營,但這一領域的投入也是巨大的。
回顧科大訊飛的發展歷程,公司在上市初期也曾因語音識別技術的巨大投入和應用市場的不成熟而經歷過多年的“苦日子”。然而,自2013年之后,隨著語音市場的逐漸打開,公司業績突飛猛進。2021年,公司營收突破180億,凈利潤突破15億。然而,作為企業家,劉慶峰并不滿足于守住語音識別這一領域,而是選擇了“二次創業”。
2021年之后,科大訊飛逐步加大了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組建了獨立的研發團隊和平臺,并將AI大模型的建設提上日程。這意味著科大訊飛要告別多年的舒適區,重新經歷一次陣痛期。
今年上半年,科大訊飛出現了4.01億的凈利潤虧損,這是公司自2008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半年報虧損。投資者對此感到嘩然。然而,從研發支出來看,科大訊飛自2021年開始就不斷增加投入,2023年研發費用達到38.37億,今年上半年已達到21.91億,預計全年研發費用將大幅增長。
科大訊飛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業務發展需要提前儲備人才,從招聘、培養到一線產生效益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公司研發投入、人員招聘相對經營結果體現有一定的提前量。盡管上半年員工數略有增長,但公司主要圍繞大模型研發推廣所需人才進行招聘,預計下半年公司員工數量將略有減少,2024年公司總體上會嚴格控編。
在研發費用方面,公司上半年新增了6.37億元費用,其中圍繞大模型底座研發費用增加4.2億,圍繞大模型增加了1.2億營銷推廣費用。從實際投入來看,上半年圍繞大模型相關的總投入超過13億。如果扣除星火大模型研發推廣相關的費用,公司上半年的扣非利潤是同比增加的。
盡管科大訊飛目前正經歷著業績的陣痛期,但相較于十年前的艱難時期,公司的起點更高、基礎更好。首先是公司大部分產品和業務模式已經成熟且盈利能力強;其次是大模型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正在同步推進,有望在公司既有業務上實現規模化落地變現。
此外,科大訊飛還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國家隊的支持。公司作為人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承建單位,無疑將獲得國家在研發、平臺和業務資源方面的支持。在算力方面,科大訊飛已經通過自主可控人工智能芯片打造了萬卡集群算力平臺飛星一號,并首次通過自主可控算力訓練千億參數的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