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香港券商場外期權兌付問題持續引發關注。自9月30日部分香港券商場外期權強制平倉以來,眾多投資者仍在與券商溝通解決兌付問題。國慶節前A股市場的急漲,使得一些香港民企券商因未對沖風險而面臨嚴重虧損,進而拒絕支付投資者收益。
深圳的劉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在三家券商買入了10個場外期權合約,但至今未能獲得應得的200萬收益。這些券商包括冠力國際、南方匯發和長發,目前均已采取不同方式返還期權費,但拒絕兌付盈利。
調查發現,多家香港券商在深圳設有辦公地點,但開展跨境場外期權業務可能涉嫌非法金融活動。部分投資者還反映,這些券商在實際業務操作中并不完全符合正規要求,如協議簽署方與展業券商不符,轉賬賬戶又是另一家公司。
已有投資者簽署了切結書,同意在收到期權費后退還本金后,不再追究投資收益和責任。然而,對于眾多投資者而言,他們仍希望獲得應得的收益。
有投資者表示,部分香港券商在內地開發APP引導投資,但需更改手機定位以規避監管。業內人士指出,這些跨境互聯網券商在內地展業屬于“無照駕駛”,涉嫌非法金融活動。
據悉,香港券商在內地開展場外期權業務涌現近50家中小券商。由于內地場外期權投資限制較多,投資者轉而尋求香港市場。然而,香港部分小券商因未上報監管、缺乏保證金及風格激進,在此次急漲中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