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小米SU7發布后,因其外觀與保時捷電動轎車Taycan相似,被不少網友戲稱為“保時米”。這一梗至今仍有熱度,甚至有友商在公開場合以此調侃小米。在SU7的發布會上,雷軍也將SU7與Taycan進行了對比,表示盡管小米汽車目前尚不及保時捷,但未來五到十年內有望超越。
盡管許多人將SU7與Taycan的對比視為玩笑,畢竟兩者定位截然不同,保時捷主打品牌溢價,而小米SU7則強調智能與人車家生態的融合。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隨著SU7的熱銷,保時捷在中國市場或許正面臨一定的壓力。
數據顯示,保時捷今年1-9月在全球銷售了22.6萬臺汽車,銷量下滑7%,而在中國市場,銷量僅為4.328萬臺,下滑幅度高達29%。中國市場已不再是保時捷的最大市場,被美國和歐洲超越。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或許與國產汽車的崛起有關,而小米SU7的熱銷也在此列。
雷軍曾透露,SU7的用戶中,女性用戶占比超過30%,若考慮到實際使用情況,女性用戶的比例可能更高,達到50%。這一比例在所有國產電動汽車中可能是最高的。而Taycan的用戶中,女性比例也相當高,顯示出兩者在市場上的競爭關系。
有女性車主表示,她們原本考慮購買Taycan,但最終選擇了SU7,因為SU7的外觀吸引,同時小米品牌更受年輕人喜愛,被認為比保時捷更時尚。這一現象或許預示著,隨著中國消費者對本土品牌的認可度提升,保時捷等豪華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地位將面臨更多挑戰。
面對小米SU7的熱銷,保時捷或許需要進一步調整其在中國市場的策略。考慮到SU7的銷量已突破6萬輛,并預計11月份將交付10萬輛,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降價促銷或許將成為常態。
總的來說,小米SU7的熱銷不僅展示了國產電動汽車的崛起,也對傳統豪華品牌如保時捷構成了新的挑戰。在中國市場,消費者對于本土品牌的認可度日益提升,這或許將促使保時捷等豪華品牌重新審視其市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