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隨著特斯拉在10月11日發布無人駕駛出租車Cybercab和無人駕駛廂式車Cybervan,2024年的科技界迎來了頗具科幻色彩的一幕。盡管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為行業描繪了一幅光明的未來圖景,但Cybercab的實際落地時間卻定在了2026年。
而在10月初,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aymo宣布其在美國德州奧斯汀的無人駕駛出租服務即將向公眾開放。同時,中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也在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并計劃發布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臺10.0版本,該版本將搭載全球首個自動駕駛大模型ADFM。
顯然,自動駕駛行業的競爭已經跨越了區域性預選賽,進入了全球性產業競賽的階段。這場競賽因其獨特的諧音,被網友親切地稱為“蘿卜大戰”。
在全球無人駕駛競賽的舞臺上,不同的發展路徑和技術路線成為了競爭的焦點。Waymo作為“重硬件派”的代表,一直致力于自主研發關鍵傳感器,從激光雷達到毫米波雷達,再到計算平臺,實現了全套傳感器的自研。然而,這條路線對資金的消耗是巨大的。
相比之下,“重軟件派”的特斯拉則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道路。特斯拉的純視覺方案總成本僅為4.5美元,遠低于Waymo的方案。然而,純視覺方案的安全性仍未得到足夠的驗證。
在這兩個極端選手之間,還存在一條“單車智能+車路協同”的中間路線。這條路線在單車智能的基礎上,通過車路協同為車輛提供了額外的“千里眼”,支持自動駕駛車輛的廣域視角和冗余感知。
自動駕駛系統所面臨的變量遠遠超過汽車制造,尤其在道路復雜程度遠超想象的中國。因此,本土的數據才能養本土的自動駕駛系統。盡管Waymo和特斯拉在美國積累了大量的行駛里程,但這些數據并不能代表其在全球范圍的能力。
自動駕駛公司勢必要走通出海之路。從技術本身而言,提升安全性和泛化能力是自動駕駛技術走向全球的關鍵要素。特斯拉和百度都在努力提升自動駕駛算法的泛化能力,以實現更加精準的自動駕駛。
然而,昂貴的成本仍然是阻礙自動駕駛落地應用的最大門檻。Robotaxi的全生命周期運營總成本高昂,主要是由于當前主流Robotaxi車型采用依賴高精地圖和激光雷達的感知技術方案。
馬斯克在發布會上特別強調了Cybercab和Robovan的成本問題,并表示無人駕駛技術可以大幅提高汽車的使用時間并降低成本。然而,特斯拉Cybercab的落地時間仍然要等到2026年,這引發了行業的關注和討論。
面對特斯拉的又一次“跳票”,中國自動駕駛公司如蘿卜快跑和文遠知行等已經在中國城市提供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并正在向海外擴張。這些公司的最新一代無人駕駛出租車支持換電模式,成本已經大幅降低。
自動駕駛的上半場是各家公司各自為政的競爭階段,但下半場可能會互換主場,海外公司入華、中國企業出海。當雙方場地互換之時,競爭才真正開始。
然而,無論競爭如何激烈,技術的成熟度、政策的健全度、人工智能和人工之間的利益沖突以及商業模式的清晰度等問題仍然需要逐一解決。只有這些問題得到解決后,自動駕駛產業才能真正迎來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