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回望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歷程,初期“大補貼”時代,純電車幾乎一統江湖,比亞迪和理想成為少數堅持可油可電路線的企業。那時,眾多新勢力車企紛紛投身于純電路線,而傳統車企則多選擇“油改電”策略。
然而,時過境遷,比亞迪憑借DM插混技術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理想汽車依靠增程式電動車產品,月銷量突破5萬輛,超越了眾多豪華品牌,成為國產中高端市場的領頭羊。
盡管純電車被視為新能源汽車的終極形態,但過渡期的不確定性讓車企們紛紛調整策略。補貼退坡后,插混和增程車型成為市場新寵,特斯拉則成為純電車領域的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小鵬汽車計劃推出增程式電動車,標志著其放棄完全純電路線,開始擁抱增程技術。極氪、阿維塔、小米等品牌也計劃推出增程車型。在造車新勢力中,蔚來成為堅持純電路線的孤獨守望者。
這并不意味著純電路線是錯誤的選擇。特斯拉在國內依然保持著高昂的銷量和利潤水平,這得益于其強大的品牌建設和渠道鋪設。然而,對于國內的新勢力車企而言,它們仍處于擴張期,需要在短期內完成“原始積累”。
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購買車輛是一項重大支出,特別是在10—20萬價格區間的消費者,他們對車輛的要求更高,對短板的容忍度更低。純電車雖然表現出色,但續航焦慮是其明顯的短板。對于沒有安裝家充樁條件的用戶來說,插混和增程車型成為更為合適的選擇。
小米、小鵬等品牌由于沒有發動機和變速箱的研發經驗,更傾向于選擇增程車型。增程車型相比插混車型更有利于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的落地,具有更高的上限。因此,選擇增程式電動路線也有利于這些品牌發揮自身優勢。
如今,在造車新勢力中,除了已經倒閉的以及堅持換電思路的蔚來汽車外,其他品牌基本上都選擇了純電和增程兩條腿走路的策略。單純依靠純電車型或許能在高端市場有所建樹,但這些品牌普遍缺乏特斯拉那樣的影響力和說服力。因此,推出一些可油可電的車型或許是更加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