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隨著5G、AI、新能源等新興技術的崛起,半導體產業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在首屆灣區半導體產業生態博覽會高峰論壇上,產業鏈上下游的領軍企業代表匯聚一堂,共同探討“芯”生態與“芯”未來的發展前景。論壇認為,半導體產業鏈需實現垂直與縱向整合,通過整機、設計、制造與封裝的深度融合,以增強市場競爭力。
“智能化浪潮下,汽車行業正經歷重新定義。”恩智浦全球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主席李廷偉指出,預計到2030年,將有超過500億智能互聯設備問世,每個設備都將嵌入AI并具備聯網能力,這將進一步推動半導體市場規模的擴大。他表示,隨著AI算法和模型向邊緣側轉移,邊緣處理變得至關重要,這也促使汽車芯片廠商在供應鏈中的角色發生轉變。
芯原微電子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戴偉民強調:“生成式AI的未來潛力無限。”他認為,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將引領大算力硬件的新一輪發展,預計中國基礎大模型數量將在未來幾年內趨于穩定。研究機構預測,在生成式AI的推動下,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和服務器等關鍵市場的半導體收入將迎來快速增長,其中服務器領域的半導體收入有望增至2024年的2.7倍。
博覽會現場吸引了眾多專業買家的關注。華潤微電子總裁李虹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憑借其完備的產業體系和顯著的產業集群優勢,正成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熱土。2023年,深圳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已超過2000億元,占廣東省集成電路總產值的80%,標志著深圳集成電路產業正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李虹進一步指出,中國龐大的市場,特別是新能源和汽車電子領域的快速發展,為國內半導體廠商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然而,這也對產業鏈協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強調,半導體產業鏈需進行垂直和縱向整合,推動系統應用創新和產品創新,以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
“產業鏈的創新協同是長遠發展的關鍵。”李虹表示,半導體企業的發展正逐漸從規模和數量的增加,轉向對產品核心技術的更高追求。這要求IC設計業和制造業積極攻堅高端芯片技術領域,提升產品競爭力和國內芯片自給率,以適應新的發展格局。
高通全球高級副總裁盛況則認為,5G作為關鍵的連接基礎設施,為AI在云端、邊緣云和終端側的協同奠定了堅實基礎。AI與5G的深度融合及廣泛應用,將引發消費電子變革,并加速終端設備的性能升級和換機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