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電動汽車領域,又一新勢力Fisker走向了破產的邊緣,其破產清算計劃已被特拉華州破產法院批準。這個曾被視為“特斯拉殺手”的品牌,如今卻面臨著消失的命運。
Fisker的崛起之路曾風光無限,與Rivian和Lucid并稱為三大造車新勢力,備受矚目。然而,這個被譽為能挑戰特斯拉的品牌,卻從未真正理解電動車的核心——技術。創始人Henrik Fisker雖然曾設計過多款經典車型,包括特斯拉Model S,但Fisker Automotive和后來的Fisker Inc,都未能擺脫技術缺失的陰影。
2014年,Fisker Automotive因電池供應商倒閉而破產,但這并未阻止Henrik Fisker再次創業。2020年,Fisker通過與SPAC公司合并的方式在紐交所上市,市值一度飆升。然而,好景不長,由于缺乏實際交付的車型,股價虛高,最終泡沫破裂,Fisker股價暴跌99%,被紐約交所摘牌。
Fisker在財務上采取了多種措施來應對困境,包括籌集資金、申請破產保護等,但這些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其面臨的困境。最終,Fisker不得不選擇破產清算,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Fisker的隕落并非偶然,而是其自身缺陷的集中爆發。缺乏核心技術、過度依賴代工、產能不足、交付延遲、質量問題等致命傷,最終將Fisker推向了破產的深淵。特別是質量問題,成為Fisker走向破產的導火索。Fisker Ocean車型頻現質量問題,導致頻繁召回,涉及多個方面,甚至要求車主承擔召回維修費用,這直接違反了美國聯邦法律,讓Fisker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市場的殘酷遠超過Fisker的想象。當資本熱潮退去,現實卻無比殘酷。那些曾經被PPT吸引的投資者紛紛選擇離場,將Fisker推向了破產的邊緣。而那些老牌的汽車巨頭則手握王牌,有著更完善的供應鏈、更成熟的技術以及市場經驗。
Fisker的失敗也是整個造車新勢力泡沫破滅的冰山一角。只有那些真正擁有核心技術、能夠實現規模化生產、能夠提供優質產品的企業才能最終存活下來。那些缺乏核心技術、過度依賴資本、忽視產品質量的企業最終只會淪為時代的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