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一份詳盡報告揭示了全球電池價格顯著下滑的多重驅動因素,其中技術創新扮演了核心角色。新型電池的能量密度實現了驚人的30%提升,而生產成本卻在逐步下降,這一成就得益于電池到電池組技術的創新應用,它們不僅簡化了生產工藝,還有效提升了電池組的整體能量儲存能力。這意味著,在同等體積或重量下,新型電池能提供更多電量輸出,顯著降低了單位能量的成本,進而提升了電池行業的整體成本效益比。
報告進一步分析指出,關鍵金屬如鋰、鈷等的價格波動也是影響電池價格的重要因素。這些金屬占據電池成本近六成比重,其價格經歷了一輪過山車式的波動后,近期呈現出明顯的回落趨勢,直接減輕了電池制造商的成本負擔,助力電池價格下降。
固態電池技術的研發進程遭遇瓶頸,導致其大規模商業應用時間表延后,這為現有鋰基電池技術提供了喘息機會。特別是磷酸鐵鋰電池(LFP),預期將在未來幾年內迎來市場份額的增長高峰。報告預測,到2025年,磷酸鐵鋰電池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將從目前的35%-40%躍升至45%,進一步鞏固鋰基技術在動力電池領域的主導地位。
電池行業能夠維持相對穩定的利潤水平,很大程度上歸功于較高的行業進入門檻。超長的研發周期、對精密制造業的嚴格要求以及專業人才的稀缺性,構成了難以逾越的障礙。結果是,少數幾家巨頭企業牢牢把控著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形成了寡頭壟斷的局面。據統計,全球范圍內僅有大約五家企業掌控著80%以上的市場份額,這無疑加大了新興玩家的入場難度。
高盛的研究團隊樂觀預測,至2026年,電動汽車在美國及其他地區的總體持有成本將達到與傳統燃油車相當的水平。這一轉折點的來臨,意味著電動汽車的普及將不再受制于高昂的前期投入,而是真正成為消費者的理性選擇。伴隨著電池成本的持續下滑,以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電動汽車的綜合性價比將不斷提升。
電池價格的下行軌跡背后,是技術創新與原材料價格回調的合力驅動,以及固態電池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所留出的空間。在此背景下,鋰基電池尤其是磷酸鐵鋰電池的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擴大,而行業壁壘的存在則繼續支撐著市場格局的穩定。隨著電池成本的不斷降低,電動汽車與傳統燃油車之間的成本差距正在迅速縮小,預示著清潔能源汽車時代的全面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