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人死后會去哪兒嗎?”
問問題的老人,今年80歲,他額頭上的瘤,比上個月凸起得更為明顯。在大連的這家養老院里,像他一樣年邁的還有79位。
被問問題的人,名叫劉陽,81年生人。在敬老院/社區義剪這件事,他已經堅持了四年。
四年的義剪生涯里,劉陽除了要應對“我想露個耳朵”“我想頭發不要到脖子”、“我想扎起來”的常規需求,不時還得面臨老人們類似的靈魂發問,但他哪知道人死后會去哪,他只能說:
“我不清楚啊,我只知道云是白的,天是藍的,你看看這些,知道咱們還活著,這不就夠了嗎?”
劉陽把老人頭頂的頭發向前梳,遮擋住額頭的凸起,然后準備招呼下一位。老人還想和他再嘮會兒,他委婉推辭說下次。
“我盡量避免情感溝通,因為他拉著你,我沒法給其他人剪頭發?!?/p>
劉陽會在Soul上發布義剪相關日常與感悟,也自制海報招募理發志愿者,期待召喚更多年輕人加入義工團隊。在最開始的瞬間里,他寫道:現在需要理發的老年人越來越多,小團隊完全忙不過來,希望有更多理發志愿者加入,滿足平時與周末時間的安排——
他希望自己的公益理發能幫助到更多的老人,而這個愿景與解決老人的情感需求是互斥的,“因為情感訴求是很個人的,公益理發能解決的是普遍問題。你不清楚別人的(情感)問題成因,盲目的幫助可能會造成新的情感傷害?!?/p>
“你知道人死后會去哪兒嗎?”,老人很多時候并不是為了聽一個答案,只是想要訴說,劉陽清楚這一點,他用手和剪刀為老人理發,但老人還期待耳朵與心的傾聽,對此他也愛莫能助:“(情感的問題)需要更親密的人來解決,我只解決我能解決的問題?!?/p>
只解決能解決的問題,劉陽是理性的、冷靜的、有分寸的,南方方言中有一句“頭勢清爽”,一指發型整潔,二指頭腦清醒,劉陽可能是最適合這個形容的。
從21年至今,他的公益理發已經持續接近四年。為老人公益理發,看起來是一件事,其實是三個選擇——
為什么是老人?
“自然衰老是每個人不可選擇的過程,是最普遍的情況,每個人不做錯什么,但就是會變老。而且我的觀察是,美發行業在勸退老年人,他們默認老年人沒有美的需求,頭發只要短短的,好打理就行?!?/p>
為什么是公益?
“因為理發價格的高昂,幾年前理發價格從10漲到15,老年顧客就已經明顯減少了?,F在在大連,38基本上是最普遍的價格,你在上海,上海理發應該更貴吧?”
以及最重要的——
為什么是理發?
“因為我喜歡理發”。43歲,本該認真釣魚和盤串的年齡,他喜歡理發。
15歲時,劉陽在校外學習過半年理發,那會兒的理發店還不曾被拿腔拿調地稱作“沙龍”,也沒有誘導辦卡的諸多套路,他在半年里感受到,是“真誠”,是不摻雜利益關系的社交體驗。
回歸學校后,這半年的經歷像一場美妙的校外旅游,讓他回憶久久,于是在畢業后,他選擇成為一名旅游銷售。
除了理發,劉陽也熱愛旅游
理發雖然開心,但他不想讓“自己的生活局限在一個小小的空間”。旅游銷售的工作,雖然在空間上不局限,但卻沒有真誠的感覺。如何才能既保全真誠,同時又不受縛?劉陽一琢磨,從21年開始,他開啟他的“環大連義剪”。
公益理發每個月兩次,每次兩小時,洗頭一會兒,理發一會兒,被老人拉住手嘮一會兒,每顆頭剪個十來分鐘,每次能剪個十來位。
他不回避“環大連義剪”中的利己成分,因為“幫人變美”這一件事本身讓他快樂——準確來說,“幫人”和“變美”也是兩種快樂。
“在幫助人的過程中,我獲得心靈上的釋放;在看到變美的結果后,我獲得審美上的舒適”
看到老人開心,劉陽自己也開心,“我讓我的興趣變得有光熱,不敢說照耀,起碼有溫暖到別人”
不敢說照耀,起碼有溫暖,劉陽避免過于高尚的修辭,同時也適度保留自知做好事的自豪,這符合他“頭勢清爽”的人設,老人理完發后真誠的笑容,他說是自己做旅游跑客戶時不曾見過的。
理發用的剪刀大多昂貴,開車去大連各地也需要劉陽自負油耗,但他不愿細算其中的費用,因為興趣無價。他不想本末倒置地計算投入產出比,所以劉陽一直堅持他的免費公益原則。
但“免費”聽著誘人,某種程度上,卻也成為劉陽的困境。
劉陽的理發工具
做公益,就像做銷售
按劉陽的觀點,養老院和社區,一般會歡迎商業理發店合作,如此雙方都有收益,盡管“他們的理發水平我不作評價”,但因為收益的差別,機構方明顯會對商業理發店有更強的合作意愿。因此,劉陽的免費公益,讓他吃了不少閉門羹。
你可以說這件事有可商榷之處,例如是像“子貢贖人”的故事一樣,劉陽的免費是否會抬高別人做好事的道德門檻?或是是否可以適當提高收費但低于市場均價,通過較高的理發水平,把選擇權交給市場?劉陽的某位熟人對他的評價則更是直白:“做公益的都是傻子?!?/p>
但如前所述,目前的故事主角,只是一個喜歡為人理發的中年人,他只想保持興趣的純粹,不想用愛好賺錢。道德水準和市場經濟不是他必須考慮的問題,他肉眼見到的,是商業理發店對老人的敷衍,“我如果是為了錢,有這時間,跑客戶比理發賺得多”。
所以,如何在固定幾個長期合作的養老院/社區之外,和更多的機構建立合作,繼而幫助到更多人,是他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戰,但就像他說的,“如果我害怕挑戰,我就不會當銷售”。
2024年上半年義剪匯總
旅游銷售工作所需要的主動性還有溝通技巧,可復用到他的公益事業中,他在網上關注老人公益活動,看到活動信息后,主動聯系機構方,確認合作意愿,詢問是否需要幫助,“如果需要的話我就過去”。
而選擇在Soul上主動發布內容,也是劉陽經過一系列的“A/B Test”后做出的決定——
相較于短視頻平臺,Soul有著更為普惠的流量分發機制,在劉陽看來,這是一種更“公平”的觀感——小人物發的日常內容,也有被更多人看到的可能;朋友圈的互動雖多,卻大多是熟人社交,做不到讓更多人看到,自然也沒有更多新鮮血液的加入,“伸手的還是屈指可數”。
“Soul雖然是各平臺中較為小眾的,但至少會有人或機構來主動問詢,尋求合作可能,問問你的團隊成員、義剪頻率、通勤距離......讓人感覺是想干實事的?!?/p>
劉陽在Soul上發布的義剪招募海報
有很多機構在電話中開口便問起收費及相應回扣,劉陽選擇道不同不相為謀,“不強求”。銷售工作中的競爭,至少有一個明確的對手,而公益工作的挑戰,可能需要和既定的運作體系去對抗,“你以為的目標機構,你想幫助的人,可能也是你的對立面?!?/p>
但即便如此,劉陽曲高卻不和寡,依然有很多社區機構向劉陽——或者應該這么說,接住了劉陽向他們拋出的橄欖枝,而就是在一次社區公益理發活動中,劉陽遇到了現在的公益搭檔,對方有著相同的純粹和真誠,甚至用劉陽的話說,“他比我更偉大?!?/p>
云歌
劉陽在 Soul 上的 id 是“大連云歌義剪”,但“云歌”背后,有劉陽和杜彥龍兩位成員,“云歌”取自“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云是白的,天是藍的,他們像云一樣游歷于大連東西,削剪煩惱絲。
“云歌”的Logo
劉陽和杜彥龍在一次公益理發中相識,一聊發現,彼此的工作單位湊巧在同一棟大樓,但比地點重合更難得的,是觀念的重合——
他們都希望靠做實事幫助更多人,公益活動自然不求利益,但他們連美名也不貪圖,“好多人可能會拿公益活動作宣傳,我們不會,就算宣傳,也只是拍幾張照片發到朋友圈,爭取找到一些志向相同的人,不會拿手機去做什么直播。”
簡而言之,“云歌”的成立,來自兩位精神極其潔凈之人的相互吸引。成立兩年以來,“云歌”越來越趨向于規范化地運作,兩位甚至還有自己的復盤會議,關于如何優化理發流程,更高效地為老人服務:
“9點理發,8點20就有人到,他到了之后可能會離開一陣,再來的時候發現有人排在他之前,他會說剛剛已經來過。我們后來會做一些小票,1號、2號、3號、4號,這樣的話順序不會亂,能解決排隊時的糾紛。”
“也會讓社區通知一下老人提前洗頭,我們也希望給老人剪漂亮的發型。如果他不洗頭發,頭發是緊貼頭皮的,剪完頭發會長短不一。”
真·手動取號
知音難覓,意氣相投,一生摯友……聽起來劉陽和杜彥龍應該是這樣的關系才對,但其實完全不是。他們除了公益之外不聊任何其他,兩年時間,他們不知道彼此的婚配情況、家庭住址、生活軌跡,只保留一種很有邊界感的公益友誼。用時興的話來說,這是一種基于“興趣社交”形成的“公益搭子”關系,劉陽是有分寸的人,能吸引到的同道,應該也是一樣,他也豪不吝惜表達對于搭檔的欣賞:
“我覺得他比我偉大,因為他就是做美發行業的,我不指著理發吃飯,但他指著,而且他能騰出時間做公益,這一點就是比我偉大?!?/p>
我們自然有此疑惑:“為什么這么說?付出的時間不是一樣嗎?”
“性質不一樣,我不會免費為任何一個人做旅游,包括我的家人,我的職業不允許我這樣。但他是做理發的,能騰出一個上午的時間(做公益),損失好幾個客人,他不在乎?!?/p>
“云歌”團隊兩位成員
公益需要“在做”
劉陽在各社交平臺發布義剪相關內容,期待更多人加入他的——不是他的也行,只要是——公益理發事業。
相比之下,Soul上來問詢的人,無論是數量還是態度,都會讓他感覺更真誠,“真誠”是劉陽一向在意的品質,所以他知道如何鑒別:
“有時候我去敬老院,一群學生圍著我看理發,問我一堆問題,可能在別人看來,他們是對這個事情有熱情,但我一眼就看出,他們只是假裝自己在虛心求教?!?/p>
相比于虛偽的刻意表演,真正真誠的、有熱情的人,會關注一件事如何實現,他們不會問這問那,“他會關心這個角落(的頭發)是怎么挑上去的”。在Soul上鏈接到的人,他們更多關注的是公益地點、機構聯系方式,以及目前是否有待解決的需求。
曾有一位寧波的Souler點進劉陽的主頁,點贊數條瞬間后發來私信:我也想給老人剪頭發,但目前零基礎,應該從何學起。
劉陽回復:如果只需剪男頭的話,可以購買帶卡尺的推子;如果需要剪女發,最好是找理發店做一個短期培訓。
對方回復“感謝”后,真的報了一個理發培訓班,投身社區公益。時至今日,他們依然保持技術交流,角落頭發如何處理,理發用具是否有推薦,天氣漸熱卡尺如何降溫——通過Soul,劉陽在南方,也有了一位“公益搭子”。
“不是我們剪的多好,是老人需要我們這樣的義剪,而我們每個人最終都會老?!?/p>
“不敢說照耀,起碼是溫暖?!蔽覀円蚕M芙柚缃黄脚_的力量,把這份溫暖傳遞到比Soul App更遠的地方,傳遞劉陽的愿景,用實事推動社會的向善,讓更多人不再旁觀,畢竟公眾號才需要“在看”,公益更需要的是“在做”。
“有很多老人,我上一次去時還在,下次去已經不在了。我才反應過來,為什么一直以來對發型沒什么講究的老人,會在上次理發中提很多要求。”劉陽后知后覺,只覺得時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