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AI)正在逐步滲透到醫療健康的各個領域。近日,第三屆中國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創新論壇發布了《2023中國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創新案例集》,其中,規模化應用AI的天津數字健共體因創新模式與建設成效入選,為各地推動優質高效的整合型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轉型提供了參考借鑒。
數字健共體模式由國內領先的智能健康平臺微醫首創,依托領先的數字化和AI技術,微醫與天津市政府深入合作,推動“以健康為中心”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百姓健康指標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降低醫保支出增幅“兩升一降”的顯著成效。

圖|微醫控股總裁張君分享微醫以技術創新助力醫療服務提效
天津數字健共體建設三年以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基層醫療機構門診量提升23%-50%,健共體內機構管理了10余萬門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合格率提升了33.66%,同時,降低了醫保支出增幅,2023年全年通過門特糖尿病患者按人頭管理,累計結余醫保資金超過2.31億元,平均結余率超過20%。
天津數字健共體以AI為底層驅動力,構建起了數智醫療中心、數智醫藥中心、數智云檢中心、數智健管中心和數智監管中心,并打造成體系的數智醫聯體產品矩陣,實現了專病AI診療系統、AI健管、AI檢查、AI藥事服務、AI監管的全面研發與應用。
微醫的AI技術在基層醫療診療領域的應用取得了顯著成果。通過應用專病AI診療系統和AI檢查,基層診療方案質量提升了22%,相關檢查項目的基層年度篩查率也提升了28%。這一成績不僅證明了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巨大潛力,也展現了微醫在推動基層醫療質量提升方面的積極作為。
隨著醫改不斷朝著“以健康為中心”的目標前進,AI技術正推動上下游產業生態發生“顛覆性”變化——醫療、醫藥、醫保都將開辟出更加廣闊的AI賽道。如,醫療服務從傳統的疾病治療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轉變,催生出更多的智能產品需求。可以預見,健康領域正迎來人工智能發展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