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剛剛落幕的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上,中國代表團大放異彩,榮登金牌榜、獎牌榜和團體總分榜榜首。這一榮耀時刻不僅彰顯了中國技能人才的風采,也引發了對于技能人才培養路徑的深入思考。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攜手南方網、粵學習推出《奪冠之后》專題,深入探討技能大賽背后的意義及其對未來技能人才培養的影響。
作為數控銑項目“五連冠”的見證者,全國人大代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金牌得主楊登輝深感自豪。他指出,世賽不僅錘煉了選手的技術與綜合能力,還促進了技工教育與產業需求的緊密對接,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談及中國代表團此次的優異表現,楊登輝強調,這背后是國家對技能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通過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與選拔體系,中國得以在世賽中屢創佳績。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作為“金牌學院”,便是一個生動的例證。學院不僅在人才梯隊培養上卓有成效,還積極與世賽標準對接,推動技能人才的良性流動。
回憶起自己的參賽經歷,楊登輝感慨萬千。他表示,今年的賽場充滿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對選手的技術和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正是這樣的挑戰,鍛造出了更加堅韌不拔的技能好手。
對于世賽給學校帶來的變化,楊登輝表示,世賽不僅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還為學校拓展業務、提升影響力提供了寶貴機遇。通過世賽標準與企業需求的對接,學校為企業輸送了高技能人才,實現了多方共贏。
在楊登輝看來,世賽的意義遠不止于競技本身。它更像是一座橋梁,連接著技能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需求。通過世賽標準的引領,學校培養出的技能人才更加符合企業的實際需求,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世賽還促進了國際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楊登輝在走訪國外企業的過程中發現,國外在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他希望未來能進一步打通學歷與技能的壁壘,培養更多復合型人才,提高中國技能人才的國際競爭力。
通過世賽的歷練與沉淀,中國技能人才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舞臺。他們不僅為自己贏得了榮譽,也為中國制造在全球的影響力貢獻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