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今年雙十一購物節較往年提前拉開帷幕,與國慶黃金周緊密相連,各大電商平臺紛紛調整策略以搶占市場先機。據觀察,天貓于10月14日便啟動了第一波預售活動,相較于去年提前了整整10天。而其他平臺也不甘落后,抖音將10月8日至17日設定為雙十一搶先期,京東則于10月12日開啟搶先購,拼多多更是首次推出“百億消費券”活動,并將“百億加倍補”升級為“超級加倍補”,力求在雙十一大促中脫穎而出。
與上半年價格戰不同,今年雙十一,平臺更注重平衡商家與消費者利益,弱化低價競爭。為此,淘寶天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為商家減負,如不再強制要求開通運費險,并推出“退貨寶”服務以降低商家退換貨成本,同時還免除了“先用后付”的服務費。然而,對于商品體驗分低于60分的商家,則無法參與雙十一活動,顯示出平臺對提升消費者體驗的重視。
值得注意的是,天貓在今年雙十一重啟了預售模式,這一變化對家電等高價值商品影響顯著。有商家表示,預售模式有助于更早鎖定高凈值客戶和貢獻高利潤的品牌商家,或是因為618取消預售后的效果未達預期,平臺根據數據和商家反饋進行了策略調整。與此同時,京東、拼多多等平臺也通過拉長活動時間、加大補貼力度等方式,提升競爭力,使得今年雙十一有望成為史上最長的大促活動。
在優化商家體驗方面,淘寶天貓還推出了“百億減免”計劃,為參與大促的商家提供極速回款服務,額度超過2500億,是歷屆大促中最大規模的回款額度。平臺還弱化了此前的“五星價格力”分配搜索權重體系,更強調按GMV分配,旨在為商家留出更多利潤空間。
盡管平臺間的競爭依然激烈,但提升消費者體驗和商家服務質量成為了今年雙十一的主旋律。通過一系列策略調整,電商平臺力求在保障消費者利益的同時,也為商家創造更加健康的運營環境,共同推動雙十一購物節的持續發展。